第2章 佛緣(1 / 1)

約莫半個時辰之後,老婦人已經備好素菜。老者與婦人將尊者請入座位之中,才坐了上去,此時的小孩也沒有往日的調皮,此時此刻也乖乖的坐在座位上,默默無言的盯著麵前的碗筷,卻並不動手,十分乖巧。

尊者曰:“善。”便動了碗筷。桌上並非是大魚大肉,但是三老人,一孩提卻吃的十分開心,就像是在吃美味佳肴一般。可見飯菜之美味,同時也可見,這些飯菜對於老農一家來說,已經是難得。就好像是盛世之中的一朵浮萍,能有一處安身對於老農來說已經難得,並沒有過多的期盼。所謂知足者常樂,說的就是這樣子吧。

一路以來,老農已經習慣了尊者的沉默寡言,但是自家兒子卻不像往常一樣調皮,嬉鬧。一來以為是被嚇到了,緩一會兒就好了,二來認為孩子是認為尊者是救了自己的性命,所以不敢不守規矩。不過而今飯已過,還不曾說一句話,這就看出了端倪。

老農不由的看向尊者,神色中充滿渴望,“尊者,我家孩子是怎麼了。”老農放下手中的碗筷,撲通一下跪在地上,大呼起來,”望尊者能夠幫幫我家孩兒。“

尊者依舊不說話,還在吃著自己的飯菜,對於老農的行為絲毫不理會。老農見其不理會,將老夫人拉扯著跪在尊者麵前,央求起來。先前老夫人還不解,為何孩子會沉默寡言,以為隻是受了委屈,現在也看出了利害。但是心中也知道尊者救了孩子的性命已經是大恩大德,跪在地上也是為了能夠多一分希望,畢竟那是自己的孩子。老來得子自要細心愛護,而今生了事端,落下疾病,這萬萬不是什麼好事。

尊者還在吃著飯菜。老農心中也絕望了,心想,尊者已經救了自家孩兒,已經是十分好的事情了,還有什麼不滿?能夠回報給尊者的也僅僅是一頓飯菜而已。倒是自己,如此脅迫尊者倒顯得不知足了些。心中雖然是這麼想的,但是身體卻並不妥協,還在為了最後的一絲絲希望努力,希望能夠為了孩子的啞症找到解決的方法。

尊者用膳完畢,老農與婦人早已經磕破了頭,而孩子也一言不發的扶在兩老的身邊,以維護兩老的身軀不至於虛弱而倒下。

“我救你孩兒一命,便與你孩子結下了佛緣,而今我吃了你家飯菜,便了結此段緣分,若是我再出手相助,令郎此生此世變離不開佛門,你們可願意?”尊者撩了撩袈裟,拿起金缽,禪杖。默默的向門外走去。

兩老人眼神迷離,仿佛陷入了無盡的思考之中,過了許久仿佛做了極大的決定一般,可是尊者早就已經不知道消失在了何處。兩老頓時慌了起來,四處尋找。

尋找了許久才在院子前的樹下找到了一包草藥,不知何時留在此處,不知誰人留在此處。但是細思一想,便知道是尊者留下的。兩老細細檢查之後便去煮藥。雖然心中對於尊者口中的佛緣有些不解,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又有什麼可擔憂的呢?更何況,何謂佛緣,或許僅僅隻是尊者口中說說的而已。但是這個決定卻改變了孩子的一生,改變了孩子的人生道路。

喝下了苦茶,孩子竟真的能夠說話了,恢複以往的伶牙俐齒。兩老十分高興,向著尊者離開的方向遙遙拜了幾下,說了幾句活佛,便高興的不可言語。

山野間,尊者似有所覺,隱隱約約說了幾句,“佛緣已經結下,待到塵世間事了,我來渡你。”

孩子聽見尊者的話語,向四周看去,卻沒有見到尊者人在何處,而兩位老者對於這些也並沒有了然,想來僅僅是小孩自己聽到罷了,但是想想,世間哪有如此高明的手法,想來是自己多想了。看見父母沉浸在歡喜中,隻有更加努力學習,才能報答了吧。

唐朝,開創了曆時上千年的科舉製度,這個製度為大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質官員,同時對於氏族政治實行了有效的抑製,給平窮子弟提供了仕途的道路,亦維護了大唐的一統皇朝。此時的大唐無人不學,無人不科舉。全國上下都有著濃鬱的好學氛圍。

兩老也為了孩子能夠有更好的前途,也不餘遺力的支持孩子求學,求學,自然需要伶俐的口齒。身殘者誌堅,卻並不利於仕途。至於尊者說的佛緣,自然也就不理會了。

兩老心中對於孩子是憧憬,並沒有將其送入佛門的意願。

當然,任何人在仕途與佛門之間,自然選擇仕途。即便是現在皇帝也大力興建寺廟,支持佛門傳法的情況下。

是夜,電閃雷鳴,大雨衝刷著泥土,將河提衝垮,滾滾的洪流向下流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