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晨,在新加坡東北500公裏處印尼所屬的納士納群島的斯達瑙附近發現“克什米爾公主號”殘骸。機身墜入離海岸一公裏的水中。有3位機上人員在一個小島上被“丹皮爾號”救出,他們是:副駕駛員狄克西特,領航員帕塔克,地勤機械師卡尼克。
“丹皮爾號”還找到3具屍體,一具是飛行機械師頓哈的,一具是飛行事務員皮門塔的,另一具則無法辨認。由於飛機失事的地點在印尼領海,按國際民航法規,由印尼組成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
調查委員會主席是印尼民用航空局空運處處長伊馬江。印尼和英國船隻打撈飛機殘骸。
在這次慘劇中遇難的8名中國人是:記者黃作梅(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沈建圖、杜宏、李幹、郝風格,外交部新聞司幹部李肇基,總理辦公室工作人員鍾步雲,外貿部幹部石誌昂。張聞天召見英國代辦杜維廉
1955年4月13日早6時,外交部副部長張聞天召見英國代辦杜維廉,宣讀並麵交了中國外交部擬定的照會。
杜維廉對照會中所說“英國政府和香港當局對這次不幸事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提出抗議,聲稱尚未確定飛機失事的原因,應該等待調查的結果。
他還說,4月10日副司長張越通知英國代辦處參讚艾惕思時隻講到可能會有人搗亂,而未說有人企圖進行破壞,但香港當局仍然采取了充分的預防措施。他要求中方提供所掌握的詳細證據。
張聞天憤怒地指出:英方的抗議我們不能接受,我們的指責是有充分理由的。香港當局知道機場上有美蔣特務在活動,從那裏可以找到足夠的證據。英國政府和香港政府首先得有決心。有了決心去查究,此案是不難弄清的。
4月13日下午,艾惕思將香港總督在當天下午1時15分對報界發表的聲明函送張越,聲明說:
香港政府於上周末接到英國代辦處的一封電報說,中國外交部曾經得到情報說,中國國民黨同情分子可能對搭乘印度航空公司即將離開香港飛赴萬隆會議的一批記者進行搗亂,請香港政府采取適當的預防辦法。
在4月11日即星期一上午,新華社有一位代表打電話通知高級警官說,11名記者及一名越盟代表即將於該日下午搭乘一架印度航空公司飛機啟程離開香港。
17日,英國代辦處送給中國外交部一份“備忘錄”,作為中國外交部4月13日給英國代辦處的照會的答複。
備忘錄說,英國政府對“克什米爾公主號”事故不接受任何責任,對於中國政府沒有給予時間去進行任何調查之前即對英國當局提出控訴一點,提出強烈地抗議。
備忘錄還說,4月10日中國外交部西歐非洲司副司長通知英國參讚,國民黨分子可能要對一批中國記者於次日離港前赴萬隆會議時進行搗亂,請求采取適當地預防措施。這一通知並未在任何方麵予以詳述,也不含有破壞的意思。英國參讚詢問此批人員的數目、居留地點、有關航空公司的名稱和出發路線,當時這位副司長不能對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予以答複,而是在此後以電話通知的。
備忘錄指出,香港當局鑒於來自北京方麵的訊息,在飛機於12時15分到達香港後,隨即采取進一步的預防措施,以保證該批人員在機場上不受騷擾。當該飛機在香港時,一名警官指揮警察守衛,未經許可之人不準接近或登上該機。飛機約於13時26分(香港時間)起飛,並無事故。因此,在全部調查完成之前斷言失事原因實屬過早,香港警察方麵在香港正在進行調查中。如使此項調查能夠確定真實失事原因,“有關方麵須供給其所能獲得有關此項失事情況之全部材料。英國政府茲料中國政府將準備如此合作”。
英方的做法屬於自私行為,中國人民無法接受。
1955年4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蔣元椿的《英國當局一定要負起責任》一文,對英國政府在17日向我國外交部提出的備忘錄作了批駁。
蔣元椿指出:
英國政府的備忘錄說,香港英國當局正在進行調查。我們對英國方麵的這種表示是歡迎的。但是必須指出,香港英國當局進行調查的方向卻不對頭。我們不能了解香港英國當局為什麼不認真從追查美蔣特務的破壞活動的這個方向來進行調查,卻把他們的注意放在所謂機件故障方麵。同時,我們更不能了解,香港英國當局為什麼注意傳訊在香港的我國人員,向他們進行調查,而對於在香港的美蔣特務卻反而置之不理。
英國當局的離奇表現使美國合眾社很感“興趣”。合眾社說,英國的備忘錄指責中國“隱瞞了重要的情報”。它還說,英國備忘錄“使人們猜測”中國政府“是否可能”為了宣傳而“破壞這架飛機”。十分明顯,這就是同一個合眾社幾天以前故意散布的對中國人民進行誣蔑的無恥論調。人們要問:難道英國方麵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也會對這種無恥的論調感到興趣嗎?
英國政府和香港英國當局一定要對於印度飛機失事事件負起嚴重的責任。它們必須對這一事件進行迅速的、徹底的調查。任何拖延推諉都隻能使參與這一謀殺事件的美蔣特務分子漏網。這是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容忍的。
其實,英國發表的“備忘錄”完全是在推卸責任。
早在4月9日晚上,周恩來在昆明向外交部發出緊急指示:要外交部將台灣特務要炸機的情況火速轉告香港新華分社和中國代表團,要他們立即向香港當局提出交涉,並請香港當局保證中國有關人員的安全;要求外交部約見英國駐華代辦杜維廉,要他一定保證乘坐“克什米爾公主號”的代表團成員的安全。
外交部辦公廳主任董越千當天晚上將周恩來的指示即傳達給香港新華分社和中國代表團。第二天一上班,他又急忙向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張聞天作了彙報。張聞天對此十分重視,馬上指示歐非司副司長張越向英國駐華代辦處進行交涉。
4月10日上午9時,副司長張越緊急約見英國駐華代辦處參讚艾惕恩,告訴他中國代表團部分工作人員和記者等一行11人在第2天上午將由香港乘飛機去參加萬隆會議,中方已獲悉國民黨特務將從中進行阻撓和破壞,故請其轉告香港當局注意,並務必對他們的安全采取必要措施。
當時,艾惕恩對張越所講的情況還是很重視,他表示,他將盡快將這一情況轉告港英當局。
11日淩晨時分,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同誌們還在忙著落實周恩來的指示,為保證“克什米爾公主號”的安全緊張地忙碌著。
淩晨1時30分,新華分社派專人來到印度航空公司駐香港分公司的經理家中,叩開了印航經理的家門,把他從酣睡中叫醒。
睡眼惺忪的印航經理聽完中方通報的情況後,半信半疑地問:“你的意思是否說有人可能要破壞飛機?”他又提高聲調問:“你的消息是否有根據?”
中方人員回答說:“有可靠根據,我深夜造訪正說明了這點。如果出了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印航經理沉思片刻後說:“這種情況估計不可能發生,因飛機幾小時才能到達香港,下午1時即起飛,隻在香港加油,停留一小時,光天化日之下,誰也不敢膽大妄為。”
看到印航經理漫不經心的樣子,中方人員很焦急,便直截了當地指出在香港機場的地勤人員中,有的人同國民黨特務分子有聯係。
這時,印航經理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他表示,一定要采取安全措施,到時候派印度工程師去檢查油箱,並將親自到機旁監視。
4月12日上午10時,飛機起飛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再次派人約見印航經理,請求他一定要嚴加防範。
印航經理答應在香港機場停留期間,不讓任何人接近飛機,就連增添食品、加油、押運行李等工作也一律由公司派專人負責。
後來的事實證明,中國的情報是十分準確的,但在當時的情況下,還是防不勝防,悲劇還是發生了。周恩來提出協助英方破案
1955年4月初,周恩來收到緬甸總理吳努的兩封電報,邀請周恩來總理在4月15日之前兩三天到仰光去休息幾天,並說由他們派飛機到昆明來接周總理,同時,可以商討一下參加萬隆會議的的各項事宜。
4月14日,周恩來租乘印航“空中霸王”號從昆明飛抵仰光,與緬甸總統巴宇、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理納賽爾等國家首腦舉行非正式會談,討論“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帶來的影響和即將召開的亞非會議可能出現的情況等重要問題。
周恩來針對亞非各國領導人中普遍存在的疑慮和恐懼情緒,冷靜分析了召開亞非會議的有利條件。
周恩來指出:
敵人對會議搞示威性破壞,並不說明他們強大,恰恰說明他們害怕我們召開亞非會議。隻要各國從彼此的根本利益上去求大同,隻要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亞非國家團結的精神,去反擊殖民主義的挑戰,會議就一定能夠開好,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周恩來對尼赫魯說,在“克什米爾公主號”案件中,中國、印度都是受害者,應共同促使英國政府指令香港當局破案。如果英國政府有合作誠意,中國政府願意提供有助於破案的材料。周恩來希望尼赫魯就此事致電英國首相艾登。尼赫魯表示同意。
1955年4月16日,周總理率團由仰光乘坐包租的印航“空中霸王”飛往印尼。這種飛機已陳舊,爬高能力不夠,中途遇到雷雨,冒險迫降新加坡。天氣好轉後繼續飛行,當晚便抵達雅加達。
16日晚,周恩來沒顧上休息,到達雅加達後,他連夜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席亞非會議代表團”的名義致電“北京石誌昂等烈士追悼大會”,電稱:
我們以無限憤慨的心情對4月11日在美蔣特務製造的飛機爆炸事件中犧牲的烈士們表示沉痛的悼念,並對他們的家屬致衷心的慰問。和平事業決不是卑劣的陰謀所能破壞的。為和平而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在印尼期間,周恩來每天睡眠平均不過3小時,他仍然為“克什米爾公主號”案件日夜操勞。
4月26日,周恩來告訴尼赫魯,中國政府獲悉,蔣特是利用香港機場的地勤人員破壞飛機的。香港當局應從機場地勤人員中查明凶手。
當晚,尼赫魯函告周恩來,他指派調查飛機案的英方人員高氏已到雅加達,馬上去香港,他已將周恩來所談的意見告訴高氏。函中稱,尼赫魯於4月19日曾致電艾登,剛才收到新德裏傳來艾登4月22日的複信。
艾登在致尼赫魯信中說,香港當局已進行“最全麵的查詢”,結果“隻不過證明了香港政府4月13日向記者發表的聲明中業已公布的各項事實”。
信中說:
如果要使香港的這些調查進行得(地)有效,有必要由有關各方提供他們關於墜機事件的情況所獲得的全部情報。
信中還說:“飛機在到達香港之前,曾在曼穀停留”,請考慮是否“應請泰國當局在那裏進行類似的查詢”。
4月27日,周恩來會見尼赫魯和高氏。周恩來告訴高氏兩點:
第一,在飛機失事前,中國政府獲悉,由美國庇護的蔣介石駐香港特務機關準備對我代表團人員和記者進行破壞和阻撓。中國外交部事前通知了英國代辦處參讚,並請他轉告香港當局。新華社香港分社的代表也在事前告訴了印度國際航空公司駐香港辦事處。
第二,飛機失事後,中國政府獲悉這次破壞是通過香港機場的地勤人員進行的。香港當局應據此進行調查破案。
周恩來重申,如果英國政府真有破案的決心,中國政府準備提供艾登信中所要求的材料。尼赫魯同意周恩來的看法。
萬隆會議結束後,周恩來一直沒有放棄對“克什米爾公主號”案件的調查,回到北京後他依然為調查案件積極做著各項工作。
5月8日下午,周恩來在北京約見印度大使賴嘉文和應邀來京的高氏。周恩來請賴嘉文電告尼赫魯,感謝尼赫魯在仰光和雅加達時的合作,請尼赫魯再電艾登,希望英國政府指示香港當局在調查飛機失事一案上給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