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2010)研究表明隨著危機過後,新加坡經濟形勢有所改善,新加坡將會逐步退出旨在幫助國民及企業脫困的特別風險分擔計劃。同時,新加坡政府將會繼續密切跟蹤短期經濟發展趨勢,全力以赴進行經濟轉型,實現高質量的增長,為危機後的新世界做準備。另外,在社會保障方麵的主要做法有:一是穩定就業,對低薪工人實行就業入息補貼的額外援助;二是增加養老和住房福利,主要有公積金計劃和居者有其屋計劃;三是建立起廣泛的社區服務和誌願服務體係。
馬騰飛(2010)研究認為麵對經濟危機的衝擊,新加坡政府在實施一係列經濟刺激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刺激力度,努力促進經濟複蘇;新加坡政府還鼓勵並支持企業積極引起人才,提升新加坡在經濟複蘇時期的競爭力;立足東盟,推動東盟與區域外的合作,加強其在國際特別是區域內的地位和影響,鼓勵企業對外投資。此外,新加坡央行采取了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增強國民信心,穩定金融市場。
陳彤(2011)研究認為麵對金融危機新加坡采取的治理範式為“國家資本主義”,而治理的基礎是建構在健全的法製和開放的戰略基礎之上。其次,促進發展的信用環境和法律環境。及時做出戰略調整,政府力挺新元彙率穩定,從而穩定市場信心,使得在金融風暴下新加坡的金融體係表現相對穩定。第三,以危機為契機推動出口產業轉型,首先,幫助企業降低對三大貿易夥伴日本、美國和歐盟的需求倚賴,積極開拓中國和印度市場。其次,對出口戰略進行重大調整,由FDI代工出口轉向開發出口國內需市場。再者,致力於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最後,把握後危機時代人力資源戰略機遇,積極謀劃全球性人才戰略,篤實企業競爭資本。
王磊(2011)認為新加坡是最善於利用金融危機的國家,它總是在國際金融發生變動時,為自己創造優勢。新加坡政府一方麵嚴格管控國內金融,持續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信用法製建設,另一方麵又盡其所能地吸引國際公司入駐,放寬法令,降低交易稅等。
根據以上專家學者的研究,新加坡應對金融危機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方麵:一是新加坡政府積極采取一係列刺激經濟的措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增強對外投資。二是促進發展國家的信用環境和法律環境,保持彙率穩定,增強國民信心,構建良好的社會、市場環境。三是勞資政的通力合作,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勞動者素質,建立良好的雇傭關係行為規範,加強社會福利與保障建設。
參考文獻
[1]李豫.《金融危機下的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0.
[2]王士錄.《東南亞研究報告》[M].雲南:雲南大學出版社,2010.
[3]陳彤.《從國際金融危機看新加坡的國家治理》[J].《亞太經濟》,2011,(2).
[4]李雪靜.《新加坡挺過金融危機力促經濟轉型》[J].《國際金融報》,2010,(8).
[5]王磊.《最善於利用金融危機的國家》[J].《中國報道》,2010,(6).
[6]王茜.《新加坡勞動關係三方機製應對金融危機的啟示》[J].《改革與戰略》,2009,(7).
[7]何惜薇.《李總理會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交換應對金融危機經驗》[N].[新加坡]聯合早報,2009-6-5.
[8]謝燕燕.《勞資政共同修訂管理人手過剩指導原則三重大調整》[N].[新加坡]聯合早報,2009-5-18.
作者簡介:林錚淩(1989-),女,漢族,福建泉州人,雲南財經大學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東南亞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