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報效祖國
●徐世平說:“黨對我們生活上的關懷是無微不至的。”
●彭德懷感慨地說:“我軍搞現代化建設需要坦克,你們要集中精力好好學習,把蘇軍裝甲兵專業學到手。”
●張重遠說:“我決心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報效祖國。”
● 報效祖國徐世平等被委以重任
1951年6月,徐世平赴蘇聯列寧格勒海軍高級專科學校學習,兼任中國學員隊隊長。1952年9月底專業學習結束,國慶節之後即開始畢業考試。
考試由蘇聯國家考試委員會代表主持,學校校長和係主任參加。主課教員考試完後,由國家考試委員會代表等人提問,留學生們進行答辯。
10月9日,考試全部結束。中國駐蘇聯大使張聞天特地發來賀電。休息3天後,留學生們離開列寧格勒,經莫斯科回到中國旅順口海軍基地蘇聯艦上實習3個月
當時,帶隊的是蘇聯炮兵少校諾索夫和航海教員蘇迪列夫海軍中校。1953年初實習順利結束。
3月5日,留學生們乘火車離開旅順到大連,大連海軍學校校長張學思代表中國海軍接受學員,並宴請蘇聯帶隊人員和學員隊全體人員,從而勝利結束了兩年的留蘇軍事學習生活。
徐世平後來回憶說:
在留蘇學習的前前後後,有兩個方麵的感受最難忘懷。一個方麵,就是黨和人民對我們的厚望和關懷。黨對我們生活上的關懷是無微不至的。
畢業回國途經莫斯科時,適逢周恩來在蘇聯訪問,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派吉合武官到火車站接留學生,張聞天大使請示周恩來批準,給這批留蘇學員3萬盧布,讓他們在莫斯科停留參觀一個星期。
回國後,海軍組織他們進行留蘇學習總結彙報。徐世平因工作和學習較好,受到了海軍的獎勵。海軍肖勁光司令員、劉道生副政委向他頒發獎狀。
獎狀上這樣寫道:
徐世平同誌在蘇聯海軍學校技術學習中,自己能苦學苦練,努力鑽研,虛心學習,獲得了良好的成績;負責行政管理,領導全隊順利完成任務。
因此,軍委還讓徐世平出席海軍首屆英模代表大會,獎勵金星鋼筆,筆記本和紀念章等物品。海軍肖勁光司令員又專門召集留學生全體人員座談,征求他們對建設中國海軍的意見。
在座談中,大家發言踴躍,都想盡其所學,在他們的海軍司令麵前為海軍的建設和發展進上一言。
當時,有人提出在軍艦現有蒸氣動力基礎上加噴氣動力裝置,作為戰時加速用,以及用人造水平線儀,來解決因早晚光線昏暗,觀測艦位時水平線模糊不清的問題等設想,受到了肖司令員的讚許。
肖司令員當即批了100萬元人民幣作為初步試驗經費。不久,這批學員都被委以重任。大部分被分配到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艦上工作,這是當時華東軍區海軍主要作戰艦隊,現已經改為驅逐艦第六支隊。
上艦實習不到一年,在12艘艦中,就有9人接替了舊海軍人員擔任的副艦長工作。後來在這批人員中,有的調去北海、南海艦隊驅逐艦、護衛艦上工作,有的調去海軍機關、科研機構和軍工廠工作,在海軍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批軍事留學生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他們為海軍建設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們對海軍的貢獻功不可沒。張重遠用知識報效祖國
1954年9月中旬的一天,國防部長彭德懷率軍事參觀團來莫斯科,隨團來訪的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要接見中國留蘇學生張重遠、張書文、賀濟堂人。
當天上午,他們按照大使館的通知要求,來到莫斯科飯店,因許司令員臨時外出,他們便在房間裏等他。不一會兒,秘書通知他們:“彭老總叫你們一起吃午飯。”
這讓3位學員十分激動,能與彭德懷共進午餐,他們連想也不敢想。午餐時,張重遠坐在彭德懷對麵,張重遠曾在彭德懷指揮的第一野戰軍所屬部隊任電台報務主任,雖然見過彭德懷,但是從來沒有在這麼近的距離上接觸過。
彭德懷身材魁梧,容光煥發,兩眼炯炯有神,一派大將風度。進餐時,彭德懷詳細地詢問3為學員的姓名、年齡、籍貫,並關切地問在國外生活習慣不習慣。
張重遠說:“這裏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都很好,就是開始吃西餐不太習慣,現在已經習慣了。”
這時,劉伯承首長親切地說:
我帶來了北京的八寶菜,你們好久沒有吃了吧?來,每人嚐嚐。
說著,他給每人挾了一點。
張重遠後來回憶起當時的心情時說:“我吃著八寶菜,心裏感到熱乎乎的。”
接著,彭德懷感慨地說:
伯承、光達、亞樓等同誌先後都在蘇聯學習過,那時的條件不如現在好,你們趕上好時機了。蘇聯的坦克比較先進,在衛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軍搞現代化建設需要坦克,你們要集中精力好好學習,把蘇軍裝甲兵專業學到手。你們知道嗎?
彭德懷接著語重心長地說:“派你們來學習,國家是要付學費的,每人40兩黃金。”
聽了彭德懷的話,他們3人的心被深深地震撼著,不約而同地以軍人特有的氣質響亮地回答:
請彭老總和各位首長放心,我們一定努力學習。
同時,他們默默地在心裏立下了誓言,為了我軍裝甲兵的現代化建設,一定要以最優異的成績報答我的祖國和人民!
飯後,彭德懷和他們一一握手告別,彭德懷慈祥的目光中,充滿了對留學生們的期望。
在4年多的留學期間,張重遠和其他留學生的心裏總是想著毛主席、彭副總司令對自己的希望和教誨。想著肩上的重任,想著這來之不易的留學機會。
張重遠後來回憶說:
作為一個留學生,自己的使命就是學習。要學習好首先要樹立信心、要刻苦鑽研,不斷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目的明確了,在學習過程中,我始終保持著飽滿的學習熱情和不畏困難的鑽研精神。
張重遠的話代表了當時所有留蘇人員的心聲。
在紀念蘇軍裝甲坦克兵學院建院25周年院慶大會上,領導點名叫張重遠代表全院留學生講話致賀。在一年一度學院舉行的軍事科學研討會上,張重遠先後作了兩次發言。
1956年,張重遠講的題目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1957年講的題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幾個問題》。他的兩次發言,都受到了好評,論文講稿均留在學院資料室,供借閱參考。
蘇軍裝甲坦克兵學院,特別強調理論聯係實際,一切從實戰出發實施教學,注意吸取戰爭經驗,特別是偉大衛國戰爭的經驗和教訓。
學院每年都安排一個多月時間,在嚴寒的冬季和炎熱的夏季進行野營訓練。在野營訓練場上,學習操練技術兵器,進行坦克駕駛、實彈射擊和防原子、防化學、防生物武器演練,實施現地勘察、集團作業和首長司令部演習等科目。這種訓練方式,使學員受益大、印象深。
為加深對蘇軍戰史的了解,經蘇聯國防部批準,學院組織留學生到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河沿線,參觀蘇聯衛國戰爭中的重要戰場遺址,了解當時蘇軍和德軍雙方作戰企圖、作戰決心和會戰結局等情況。
留學時間全部結束了,張重遠的各科學年考試和國家考試成績都是“優秀”,榮獲全優生稱號並授予他金質獎章。張重遠和所有獲得金質獎章的全優生一樣,名字被鐫刻在蘇軍裝甲坦克兵學院的光榮牆上。
張重遠說:
我能獲得這樣好的學習成績,與黨多年的培養教育,毛主席、彭副總司令、許司令員的親切教誨和關心是分不開的,我決心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報效祖國。
回國後,張重遠同裝甲兵留蘇的人員,在各自的崗位上,不論遇到什麼挫折和困難,都是忠心耿耿,毫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