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第一本散文集《飄逝的落葉》出版後,我很

榮幸地成為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可是,靜下心

來再讀自己的文章,才發現那飄著墨香的文集,

留下的卻是那樣稚嫩的腳印,為自己的疏淺,深

深內疚。彌補缺陷的唯一辦法,就是沉下心來好

好讀書,認真寫作,以求豐富自己,給讀者,也

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複。

於是,有了今天《落葉有痕》的問世。

書稿即將付梓,我不由得思考起一個問題:

我為什麼要寫作,寫作究竟是為了什麼?

其實,自己有著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本可

以過著閑逸的小資生話,大可不必挑燈熬夜地做

“苦行僧”。寫作很辛苦,要耐得住孤獨和寂

寞,很多時候又不被人理解。在這個浮躁的社

會,欲望和誘惑無處不在,誰還有心情坐下來讀

書寫字?可我偏偏喜歡上了文字。工作之餘,把

自己泡在文字裏,如同進行陽光浴,感覺通體舒

服;又像是做美容和護理,讓我更加自信。我相

信,女人會因文學而美麗。

我是從二〇〇二年開始涉足網絡文學的。在

榕樹下,在天涯社區散文天下,在大大小小的文

學網站駐足,是讀者,也是作者,又是編者,

在讀、寫、編中思考人生。喜歡文學的人大多

喜歡安靜,我也不例外。安靜時,可以給心靈找到一個棲息的

場所,消除一天的疲憊。這時候,音樂和文字就是按摩師,在

它們的撫摸下,享受生命的從容與安逸;聆聽心靈的悸動和低

語,也就有了《一個人的夜晚》《一個秋天的心祭》這些喃喃

自語般的吟哦,也就有了許多個夜晚、許多次相遇、許多次感

動。網絡不再是虛擬世界,而是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串起的

美麗世界。除了文學網站,更多時候我經營著自己的博客。在

網上建立自己的博客是最近四五年的事情。最初對網絡敬而遠

之,涉足其中後才感到網絡對於創作的極大幫助,處理文稿方

便快捷自不必說,最有效的是對外交流。有了網絡,不管你身

處何方,照樣能與整個世界聯係在一起。有了網絡,更多的人

讀到了我的作品,了解我。因為文學,因為網絡,我結交了五

湖四海的朋友,在交流中感受文學的魅力,也經常參加一些文

學筆會,感受到了文學帶來的無窮樂趣。虛擬的背後,是鮮活

的人生。文字成了友誼的橋梁和紐帶,這或許就是我為什麼喜

歡寫作的原因。

這部書稿,收集的都是我近幾年的散文隨筆,還有一些小

說。書裏部分文章在報刊上發表過,如《生命是盞風中的燈》

《收拾舊心情》《我輕輕的招手》《執子之手》《青春的旋

律》《暖暖的親情》等;還有的文章被出版社采納,如《媽

媽,我們來世還做您的兒女》《散步,一路的梨花帶雨》《品

一縷秋靜》等。我知道自己的文字淺顯,沒有理性之光,也沒

有哲思之語,有的是嘮嘮叨叨,有的是家長裏短。但我仍期待

讀者能從這嘮嘮叨叨、家長裏短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裏的每篇文章,看似散淡,實則用“心”。我喜歡用心

來寫作,像朋友之間抵足談心,不求驚天動地,隻求真實動

人。也感謝我的那些文友對我每篇文字的認真點評和指導,本

書的第五輯“朋友眼裏的葉子”都是他們對我的文字寫的評

論,我特意將這些文字收錄到這本散文集裏,不僅僅因為他們

對我的作品的褒獎,更因為這些文章本身也洋溢著一種詩意的

美。從另一個角度說,也是為了感謝這些朋友對我的幫助和支

持。尤其要感謝為這本文集作序的評論家周強先生和作跋的文

友黑人阿明,感謝為了這本書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的周聞道先

生,感謝為這本書認真校正的曉來輕酌女士和趙佳昌小友。

生活是一條奔騰的河流,我就是這條河流中的一滴水,摸

索、跌倒、爬起、奮進,我堅信滴水穿石這個道理。於我而

言,唯有珍惜,唯有堅持,懂得感恩,才對得起所有關心和支

持我的朋友們。

這部散文集《落葉有痕》,獻給我的親人,獻給關心、支

持我的朋友們,也獻給所有熱愛生命的朋友們。

作 者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