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創業艱難百戰多——漢高祖劉邦(9)(1 / 3)

第四,招撫田橫,導致田橫被迫自殺。招誘豪傑歸順,否則即予以誅殺,這是天下新主的治世常規,倒也不必苛責劉邦。原來,田橫被韓信施詐戰敗之後,隻好歸附彭越。等到項羽已滅,彭越對於劉邦的臣屬關係已經確立,田橫再也無法在彭越屬下生存,於是與賓客逃亡到海島上暫且容身。劉邦素知田橫有英雄才具,恐其久居海島終為亂源,就派遣使者前來宣布赦免田橫的詔書,其中有一句威逼利誘的話:“(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侯;不來,且發兵加誅。”田橫知道天下一定,僅憑自己的力量已經無法與漢家朝廷為敵,又懼怕因為自己的抗命而導致屬下遭遇屠戮,就被迫接受漢廷的傳召,乘車前往洛陽。在距離洛陽還有三十裏處,自殺身亡。在自殺之前,田橫對兩位隨行的賓客感歎:“橫始與漢王俱南麵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北麵事之,其愧固已甚矣。”(《漢書·田儋傳》)劉邦感念田橫的剛烈誌節,為之流涕,調發士卒二千人,按照王者之禮厚葬了田橫。兩位賓客,在完成了田橫最後的囑托, 安葬了田橫之後,自殺於田橫的墓旁。等到田漢長安城遺址平麵圖橫的死訊傳到海島之上,留守的五百壯士全部自殺以殉。田橫及其屬下的視死如歸,贏得了天下人的尊重。劉邦在厚葬田橫之後,不由得暗自慶幸:如果田橫這樣的英雄豪傑,獨居一地,不知何時就會釀成大禍。“田橫五百士”,更成為不屈雄傑的代名詞。

第五,劉邦采納婁敬與張良的建議,決策遷都長安。當時的婁敬是地位卑賤的戍卒,他求見皇帝,對劉邦分析了以關中為都城的優勢。劉邦已經被打動,他詢問張良,張良借機勸劉邦西進關中。當天,劉邦就決策遷都長安。為了表彰身居下位的人建言獻策,劉邦特意晉封婁敬為“奉春君”,並且賜姓劉氏。後來,這位有戰略眼光的劉敬,還曾經獻策“和親”,以處理與北部匈奴的關係。

第六,赦季布而斬丁公,借以彰顯“臣事君以忠”的政治倫理。在“楚漢之爭”的戰場上,“為氣任俠”的楚將季布,奮勇作戰,多次使劉邦遭遇險境,狼狽不堪。及楚亡漢興之時,劉邦以千金重賞通緝季布,並規定敢有藏匿季布者,罪及三族。然而,魯地大俠朱家出麵講了一番各為其主的道理,劉邦就赦免了季布,使之盡展才幹,終於成為漢初名臣。而季布的同母異父兄弟丁公,遭遇卻完全不同。丁公也是楚霸王項羽的部下將領。當年,劉邦在彭城之戰中敗逃,丁公領兵追逐,短兵相接,劉邦命在旦夕。在危急之際,劉邦當麵向丁公求饒,丁公於心不忍引兵而還,劉邦才得以脫身。等到項羽滅亡,丁公自恃有活命之恩,前來謁見劉邦。劉邦卻下令將丁公在軍中示眾,所定的罪名是:“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並且宣稱:“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史記·季布傳》)劉邦此舉傳遞的信息十分明確:對背叛君主的人,即便我是受益者,同樣加以誅殺,決不寬貸!

劉邦在稱帝之初,麵臨著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局麵,僅僅兩三個月的時間,他就做了以上所述的若幹事關大局的事情,可謂高屋建瓴、大刀闊斧。王者氣度,借此而彰顯出來。

然而,劉邦登基之後,實在沒有享受“天下太平”的安樂之福,一係列麻煩事,接踵而至,使得這位開國皇帝大有疲於應付的感覺。

第一,忙於鎮壓異姓諸侯王和項羽舊將的反抗。在劉邦稱帝的當年七月,燕王臧荼就率先起兵反漢了。臧荼在北部廣大區域是有影響的豪傑,劉邦不敢大意,親自領兵平叛。用兵兩月有餘,才將臧荼俘獲。劉邦封自己的好友盧綰為新任燕王,希望他能夠鎮撫地方,為自己分憂。不料,後來盧綰的燕國也成為劉邦的一塊心病。九月間,項羽的舊將利幾起兵反抗。這次起兵的內幕,史書沒有記載,我們隻知道,又是劉邦親自領兵平叛。由此可見,這次叛亂聲勢和危害性必定不小。漢高帝六年(前201)十月,離劉邦稱帝不過八個月,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劉邦采納了陳平的建議,以“偽遊雲夢”的方式,誘捕了韓信;隨後在“罪名”無法落實的情況之下,貶韓信為“淮陰侯”,限製居住在都城,跡近幽禁(詳見“韓信”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