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生死存亡的危機,正向劉邦逼近,劉邦卻茫然不知。
值得為劉邦慶幸的是,項羽的叔父項伯,與當時作客於劉邦軍中的張良曾有生死之交,他不忍心看到好友喪身於玉石俱焚的兵劫之中,於深夜暗入敵方軍營,動員張良避難。張良立即將這一消息,告知劉邦,劉邦大驚失色,心慌意亂地向張良求教:“該當如何是好?”張良反問:“沛公自認為部下將士,足以抵擋得住項羽嗎?”劉邦沉默良久,才不情願地說:“確實無法與項羽匹敵。但事已至此,如何是好?”張良說:“隻好安排您與項伯相見,說明您決不敢背叛項羽,請他代向項羽求情。”劉邦當然清楚,這是逃脫目前劫難的唯一機會,他要緊緊抓住這一救命稻草。他連忙詢問:“你與項伯誰年齡大?”張良說:“項伯比我大。”劉邦接口說道:“請你邀他進來,我理當用兄長之禮相待。”項伯礙著張良的情麵,不得不進見劉邦。劉邦置酒相待,把樽祝壽,極盡殷勤;又與項伯約定,將自己唯一的愛女許配項伯之子。在做了足夠的鋪墊之後,劉邦才向這位剛締結了婚姻之約的“親家翁”轉入正題:“我進入關中,一土一木不敢妄動,統計吏民戶口,封存官府庫存,隻為等待項將軍前來處置。分遣兵將,駐守函穀關,隻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出入,預防意外事故發生。日夜盼望項將軍早日到來,豈敢有二心!懇請項伯兄代向項將軍致意,我決無背叛自立之心。”項伯許諾,但又覺得:兩軍已成敵對之勢,僅憑自己的轉告求情,恐怕難以避免這場劫難,於是建議:“明晨沛公必須盡早來鴻門軍營,當麵向項羽表明心曲,消除誤會。”劉邦回答:“遵命。”
項伯連夜返回軍營,把劉邦的話轉告項羽,並真切地勸解:“如果沒有劉邦先破關中,你能輕易入關?現在他立有大功而你卻要出兵進攻,這是違背道義的。不如借他前來解釋的機會,以禮相待,重修舊好。”或許項羽本來就不願意與劉邦由盟友變為仇敵,或許項羽認為劉邦的解釋合情合理,他同意了項伯的意見,傳令暫緩進攻。但謀士範增卻力主借機殺劉邦以除後患,項羽又處於矛盾的心態之中。
次日清晨,劉邦率張良、樊噲等心腹人物,僅以衛士百人隨行,前來項羽駐地鴻門,拜見項羽,化解危機。二人相見,劉邦立即解釋:“我與將軍同心合力以攻秦,將軍血戰黃河以北,我轉戰黃河以南,我自己都未料到能先入關中,得以與將軍在此重逢。由於小人傳言挑撥,造成了將軍與我之間的隔閡。我麵見將軍,表明心意,一切聽憑裁處。”率直的項羽,聽了劉邦這番似乎出自肺腑的表白,信以為真,甚至對自己一度想攻滅劉邦產生了一絲歉疚之情,應聲說道:“這都是由於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胡言亂語,不然,我何至於對你產生怨恨?”
酒宴開始了。項羽、範增、劉邦、張良四人,依據賓主之禮入席。樽盞交錯,笑言相向,卻總有一股殺氣橫壓在宴席間——老謀深算的範增,多次目視項羽,讓他下令誅殺劉邦,項羽心中已解除了對劉邦的敵意,故意假作不知;範增一時情急,連舉所佩玉三次,暗示項羽,必須痛下決斷,項羽仍默然不應。範增出招楚將項莊,命令他以舞劍助興的名義,伺機在酒席間刺殺劉邦。項莊入帳,拔劍起舞,滿含殺機的目光,不時瞟向劉邦。劍花如濤,殺氣驟至。心中忐忑的項伯,自然看出了其中的奧妙,借“對舞助興”之名,也入席舞劍。他故意以自己的身體封閉住項莊指向劉邦的劍路,項莊一時無法得手。張良對席間情勢,了然於胸,連忙離席,招呼隨侍帳外的猛將樊噲,伺機救援劉邦。持盾牌撞入軍帳的樊噲,以其剛勇無畏之態,再加上一番義正詞嚴的說辭,折服了項羽,令他入席陪飲。劉邦有了這位“守護神”,才覺得稍微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