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閬中,別名閬苑,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城與四大古城之一。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川北大地上熠熠生輝。其曆史之悠久,文化之多元,古城規模之宏大,為世人所矚目。近幾年來,隨著交通狀況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湧向閬中遊覽觀光,使我這個閬中本地人感懷不已。由於本人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中小學英語教學,加之有幸成為古城區兼職英語講解員,故我有誌寫出這本書,向世界人民展示閬中這座文化古城的獨特魅力。
從表麵上看,此書專注於閬中的曆史文化與山川形勝。但就其實質,閬中的曆史文化以及一山一水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閬中的曆史文化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於旅遊者來說,在了解閬中的同時,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四川,認識了中國。
本書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閬苑讚歌。此部分收編了兩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好玩好耍就到閬中來》和《我在閬中等你》。歌曲的翻譯確實有難度。困難的關鍵在於,經翻譯的歌詞,若要準確地傳達原歌詞所表達的含義,則往往不能與原曲相匹配而進行吟唱。若想兩全其美,有時可以做到,有時就根本不可能。我試著將兩首歌曲的歌詞翻譯了一下,覺得還勉強配得上原曲,可以跟唱,譯詞與原詞在意義上也大致吻合。此項工作是多方合作的成果。首先感謝原詞原曲作者創作了這些充滿激情的、好聽的歌,其次感謝孔令川老師的指導以及Oliver和Taby對譯詞的審定。
第二部分——閬苑仙境。本部分以圖文的形式從總體上介紹閬中的標誌性建築及旅遊景點,以便讓遊客對仙境般的閬中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
第三部分——閬苑傳奇。本部分講述曾於閬中發生的逸聞軼事及傳說,或真或假,希望能給遊客、讀者帶來藝術享受。
第四部分——閬苑文化賞析。本部分從不同的角度,闡述閬中文化的幾個主要方麵。閬中是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城市,有三國文化、科舉文化、風水文化、天文文化、宗教文化、巴渝文化、伏羲文化、紅色文化、絲綢文化、醋文化等。
第五部分——閬苑詩詞匾聯賦選譯。這部分可以說是閬中文化中的精髓。但這部分對我來說,卻是編寫這本書最難的一個部分,它花了我許多時間和精力。我不僅查閱了許多書籍和資料,還請教了一些老前輩,但仍然覺得這些翻譯不盡如意。其原因在於,有些詩詞匾聯賦本身含有深邃的哲理,如何詮釋它們,本身就是一道難題。有些東西,曆來就沒有人做過權威的解釋。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於各自的理解不同,翻譯就不同。況且,有些翻譯,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表達原文的內涵,再加之筆者水平有限,難免誤譯,所以請讀者朋友見諒。這部分的翻譯,僅供讀者參考。希望讀者朋友要盡量從原文去理解,要批判地閱讀本部分。如果你覺得詮釋或翻譯得恰當,就接受它;如果你覺得不妥,盡管擯棄之。〖=DM(〗前言〖=〗
本人以為,對閬中詩詞匾聯賦的理解與詮釋,要從作者所處的社會曆史背景以及文體本身的上下文關係中去尋找答案。一味地從文史資料中或古籍中去尋找現成的答案,有時候是找不到答案的。比如尹樞的《珠還合浦賦》中有這樣一句“非經漢女之懷,寧泣鮫人之淚”,其中“寧”作何解,沒有人詮釋過。但分析作者寫賦的特點,不難發現尹樞愛用一種對偶句式,且用一種互文對舉的修辭方法,其前後兩字不同,意義卻一樣。比如“回……反……”;“想……念……”;“誠……諒……”;“覽……見……”。這些句式中,“反”就是“回”的意思;“見”就是“覽”的意思;由此看來,“寧”可能也與“非”同意。查古文字解釋字典,我沒有發現曾有人把“寧”當“不”字用過的先例,或許這正是唐朝閬中狀元尹樞的創新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