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時代,隨著社會環境的好轉,許多人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卻不感興趣,而熱衷於引進西方新的理論和新的名詞。這樣,不去閱讀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從何而來,不去研究馬列主義理論,自己的史學理論水平又何以提高?總而言之,馬克思主義史學所麵臨的問題正是要依靠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去應對。
二、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前景
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麵臨著挑戰,但是回顧20世紀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的發展以及馬克思主義史學本身的特點來看,馬克思主義史學肯定能夠順應時代的要求,在史學理論上不斷地推陳出新,推動中國史學的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和方法不斷地豐富和完善,為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已經認識到,深化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研究,並不是要借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述,而是要借鑒新的理論和方法,不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豐富和完善,而不能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方法與其他史學理論和方法完全區分開來,乃至對立起來,這都無助於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創新和發展。新時期,還有人提出了“回到馬克思”,也就是要回到馬克思,重新解讀馬克思,真正地讀懂馬克思,糾正在曆史的發展中誤讀馬克思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片麵的、主觀的馬克思主義史學觀點。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的要求。這一過程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有必要相信,經過一係列挫折和曲折之後,人們就會理性地看待問題,反思問題,會對問題的認識更加客觀和深入。
“文化大革命”以後,史學工作者對以往史學研究進行深入的反省,進而又提出要重視傳統史學,甚至有人提出“回到乾嘉”。這反映了人們在新的曆史時期對傳統史學的重視,這一點也為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的早期,許多史學家受到了傳統史學的熏陶和影響,這不僅沒有影響到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理解,還促進了他們對曆史研究的深入。當然繼承傳統史學的優良傳統,並不是完全的複古。這一過程給我們以極大的啟示,那就是先進的理論和傳統並不相矛盾,而且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兩者的結合又是最為重要和必要的環節。隻有兩者結合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在這一過程中,史學工作者積極地肯定傳統史學的優良傳統,並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也是對那些隻求理論新穎而忽視傳統,或隻固守傳統而不顧史學發展時代要求的史學研究傾向的一個有力的回應。馬克思主義史學具有比其他史學理論和方法更為深刻的特點,才使得馬克思主義史學在近百年的曆程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取得了極為豐碩的成果。
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就使得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和方法處在不斷的更新和發展中,為史學研究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僵化的教條,它是與時俱進的,具有普遍的理論指導作用,它將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得到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史學研究也將會在新的時代下更好地發展。宏觀的理論視野就使得馬克思主義史學能夠在不斷變化的曆史趨勢下吸收新理論,包容新理論,進而實現自身的理論創新。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正在蓬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與全球接軌,現代化的工具已為人們廣泛接受,這一切都將為史學的發展提供新的研究內容和便利的信息來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產物,馬克思主義史學也將不斷提出新的理論,指導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具有的兼容並包的理論內化性,更會不斷地促進自身理論的豐富和完善。馬克思主義史學在新時代必能兼具中國特色,又麵對開放的世界,必能兼收傳統,又能融合現代,為新時期的曆史研究和中國史學的發展提供動力,創造新的輝煌。
(朱文哲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