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經過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思想解放,將馬克思主義史學從僵化的政治史學中解脫出來,經過諸多史學工作者的努力,使得史學研究回到正軌上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但是在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史學也麵臨著諸多的挑戰和問題。
一、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麵臨的挑戰與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政治氛圍有了明顯的好轉,學術研究也再度活躍。這種優越的條件為史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此同時,也給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帶來了挑戰。
西方文化的衝擊。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再度興起了文化熱,西方文化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中國傳統文化也成為學人研究的熱點。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各種理論紛紛被引入中國。西方思想理論的引入對於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創新有借鑒意義。西方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但是有些人不加分別,隻要是西方的就引進,隻要引進就吸收,從而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亂,甚至在西方有些理論被證明是錯誤的也被引入。這些人還滋生了這樣一種風氣和心態,即認為是西方的,就是好的,是優秀的,而如果還有人在文章中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則被視為落後、保守。這些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是嚴峻的挑戰。
當然從現在來看,改變這些風氣並非易事。對於西方文化中的有些東西和問題是需要加以仔細的鑒別,從理論上加以批判,這在短期內完成是有困難的。但是更根本的問題是如何對待西方文化,在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過程中,要如何借鑒西方的史學理論。這些問題需要引起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深入思考。
現實的政治及社會環境的影響。進入新時期以後,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社會環境有所改變,由於社會的變化和發展,以往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分析方法和理論根據,有些已經不能再對曆史研究提供指導。但是,這不是馬克思主義史學本身的問題,更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問題,而在於以往的曆史研究者所關注的對象和問題與現在不同。當然,不同的時代都會有不同的學術研究問題,這就使得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急需要深入和拓展。但是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和方法已經過時,很陳舊了,不能夠作為曆史研究的指導思想,從而提出了“去馬克思主義”的謬論。
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全球化趨勢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對馬克思主義史學帶來了衝擊。共產黨在蘇聯失去了執政地位,許多人將其中的原因之一歸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一股思潮也影響到中國學術界。許多人就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提出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提倡史學研究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另外就是中國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逐漸與世界接軌,許多人提出了史學研究要走向世界,急於與世界史學的研究和發展接軌。這樣一個傾向和趨向,就使得許多人認為,世界的發展潮流中,馬克思主義不占據主要位置,所以應該更多地借用西方的理論。
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於時代的轉換所造成的,保守僵化的思想理論必然不能適應新時代的學術研究的需要。時代的變化為馬克思主義史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不應該成為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借口。現實環境的變化所需求的理論創新以及問題研究的深化並不是以往理論所能解決和應該解決的。這些都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深化不夠造成的。
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創新和深化不夠。在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中,曾經出現過非常極端的現象,就是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述。同時也由於特定的時代,階級鬥爭方法已經不能涵蓋曆史發展的所有問題,在這種社會環境改變的情況下,有人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提出了質疑。在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過程中,確實也出現過比較極端的現象,就是照搬硬套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經典論述。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固定的、僵化的模式,自然也就不能為新出現的問題提供理論上的指導,而這種情況確實打消了許多學人運用唯物史觀的勇氣,但是,問題的症結並不在於以往理論上的錯誤,而在於學人不能正視以往的錯誤,不能深化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研究。
這一傾向窒息了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使得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生命力得不到發揮。馬克思主義史學主要是為史學研究提供理論和方法上的指導,並不是提供具體研究的實證和結論,因而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並不是要在文章中引用了多少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話語,而在於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和理論指導曆史研究。馬克思主義史學唯物史觀理論還需要進一步加以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