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A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3)(2 / 3)

32. 答案要點

( 1) 價值是價格的內容和基礎。在自由競爭條件下, 價值的變化必然引起價格的變化。

( 2) 但是, 在現實的交換活動中, 影響價格變化的不僅僅是價值的變化, 還有供求關係、競爭、貨幣幣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33. 答案要點

( 1) 國際秩序有 “舊” 與 “新” 之分。國際舊秩序是在大國控製下建立起來的, 其實質是維護大國的霸權地位。國際新秩序應當是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 隻能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

( 2) 大國在建立國際新秩序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應當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 但不能憑借實力, 對別國實行控製, 否則勢必導致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 嚴重阻礙國際新秩序的建立。

四、論述題

34. 答案要點

( 1) 如何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在當時是一個全局性的、緊迫的、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撥亂反正中, 鄧小平率先抵製和批評了 “兩個凡是” 的錯誤方針, 指導全黨恢複毛澤東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同時他又堅決地批評了借毛澤東晚年錯誤從根本上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錯誤傾向, 強調毛澤東思想這麵旗幟丟不得, 否則要犯曆史性的大錯誤。

( 2) 鄧小平指出: 毛澤東的偉大功勳是永遠不可磨滅的, 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 錯誤是第二位的; 毛澤東思想是一個科學體係, 毛澤東晚年的錯誤不屬於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必須完整地、準確地理解和運用毛澤東思想, 把我們的事業推向前進。根據鄧小平的這些重要思想,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正確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 3) 這證明中國共產黨是政治上、理論上成熟堅強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它排除了 “左”的和 “右” 的幹擾, 統一了全黨思想, 激勵著全黨和全國人民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開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事業。

35. 答案要點

( 1)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 隨著對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 人們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擴大, 這一方麵說明我國在克服分配領域中的平均主義弊端方麵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但另一方麵, 又要求我們注意收入分配中的差距過大問題, 避免出現兩極分化。

( 2) 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 在我國現階段有其客觀性。我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會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實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 使擁有各種生產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實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把調動積極性、提高效率放在優先位置, 也會使收入差距拉大。

( 3) 社會主義的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 所以, 我們又不能使收入分配差距過大, 國家必須采取對低收入者實行補助、征收累進的收入所得稅等措施, 避免出現兩極分化。五、材料題

36. 答案要點

( 1) 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 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應當協調發展, 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我國所麵臨的水資源問題, 直接原因是人們沒有正確協調好人與自然界的關係, 在利用自然資源時沒有同時關愛自然界; 而深層原因則是人們沒有正確處理好人與人的利益關係, 導致各個利益群體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

( 2) 解決水資源問題, 就是促成矛盾的轉化, 便之朝著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在材料3 中, 就是努力將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轉化為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而矛盾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 人們必須充分發揮能動作用, 積極創造實現轉化的條件, 既要創造技術條件, 又要創造社會條件, 如降低成本、改變觀念等。

( 3) 人類實踐活動是有目的的, 目的的實現受到客觀條件及其規律的製約。麵對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挑戰, 人類必須從實際出發, 遵循和利用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 轉變實踐活動方式, 以最少的水資源耗費達到最佳的社會經濟效益, 實現可持續發展。

37. 答案要點

( 1) 不同點: 材料1 反映的中蘇關係是結盟關係, 針對第三方; 材料2 反映的中俄關係是不結盟關係, 不針對第三方。原因: 中國從維護自己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 根據國際形勢與世界格局的變化來決定自己的政策。與前蘇聯的結盟, 和二戰後兩大陣營的對峙密切相關; 與俄羅斯的不結盟、睦鄰友好合作關係, 則是多極化條件下, 大國關係調整的反映。

( 2) 中國在安理會投票中的立場體現了中國外交堅持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反對幹涉內政的原則; 特別體現了堅持獨立自主的根本原則, 對於一切國際事務,都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 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

( 3) 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是所有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前提, 也是國家間和平共處的必備條件。中國始終把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放在第一位, 這既是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 也有利於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材料4 的觀點無視公認的國際法準則, 把中國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視為對美國的 “戰略競爭”, 實質上是要幹涉中國內政, 是強權政治的表現。

2002 年試題 ( 理科)

一、選擇題Ⅰ ( 共15 題, 每題1 分, 共15 分)

。 人類生活的現實世界是 ( )

A。 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

B。 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統一體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統一體

D。 人類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人類社會關係的總和

2. 馬克思說: “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分工掘成的。” 這表明人的才能 ( )

A。 與人的先天生理素質沒有關聯

B。 主要來源於後天的實踐

C。 取決於人的主觀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會政治地位決定的

3. 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是 ( )

A。 勞動者

B。 勞動對象

C。 科學技術

D。 管理方式

4. 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 ( )

A。 剩餘價值學說

B。 生產價格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