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4)(3 / 3)

10. 答: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 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要體現時代的要求, 要做到: 胸懷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帶頭執行黨和國家現階段的各項政策, 勇於開拓, 積極進取, 不怕困難, 不怕挫折; 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吃苦在前, 享受在後, 克己奉公, 多做貢獻;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 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 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 努力創造一流的成績; 在危急的時刻挺身而出, 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堅決同危害人民、危害社會、危害國家的行為作鬥爭。

五、

1. 答: (1) 新的曆史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總體要求是: 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 全麵貫徹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 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麵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定要堅持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的方針, 進一步解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這兩大曆史課題; 一定要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社會前進的脈搏, 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製和工作製度,使黨的工作充滿活力; 一定要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 把製度建設貫穿其中。

(2)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不斷提高科學判斷能力; 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不斷提高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 不斷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 不斷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

(3) 全麵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加強黨的組織建設, 根本目的是把黨建設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堅持和健全黨內民主集中製; 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 建設一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考驗的高素質的領導幹部; 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使之成為能夠帶領和團結群眾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戰鬥堡壘。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 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 堅持理論聯係實際; 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 反對獨斷專行; 堅持黨的紀律, 反對自由主義; 堅持清正廉潔, 反對以權謀私; 堅持艱苦奮鬥, 反對享樂主義; 堅持任人唯賢, 反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 根本目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充分發揮黨密切聯係群眾的優勢。

2. 答: 統一戰線是黨領導人民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必須依靠統一戰線。我國的統一戰線已經成為工人階級領導的, 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 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聯盟。

堅持和發展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 是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是鞏固安定團結政治局麵的需要, 是實現和維護祖國統一的需要, 是維護世界和平進步事業的需要。

3. 答: ( 1) 改革開放中, 我國社會結構出現了重大變化, 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 主要有:私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

(2) 我國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 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由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製度的確立, 使他們有了從事非公有製經濟的機會, 而經濟體製的變化, 使他們被分離出來, 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之中。

新的社會階層主要從事科技和經營管理等複雜勞動, 是社會主義勞動的重要形式,而且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 政治上先進和落後的標準不能簡單地以財產的多寡為標準, 而應該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建設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做出的貢獻。

我國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 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貢獻,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