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4)(2 / 3)

3. 答: ( 1) 社會主義建設的依靠力量是指工人階級、農民、知識分子和中國人民解放軍。

(2) 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 是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黨和國家的事業離不開工人階級。(3) 廣大農民不但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力軍, 而且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人數最多的依靠力量。(4) 知識分子是中國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的一部分, 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和教育科學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承擔著重大的曆史責任, 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5)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 是捍衛社會主義祖國的鋼鐵長城, 是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力量。(6) 工人階級、農民、知識分子、中國人民解放軍任何一支力量都是現代化建設不可缺少的, 明確其地位、作用, 可以更好地依靠他們, 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4. 答: (1) 民族區域自治就是在我國領土範圍內, 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統一領導下, 國內各少數民族依照有關法律、法規, 以聚居區為基礎, 建立自治地區, 設立自治機關, 行使自治權, 享受當家作主的權力、管理本民族事務的自治製度。(2) 民族區域自治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途徑, 它有利於保障各少數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力; 有利於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有利於調動全國各民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有利於促進和發展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進步; 有利於鞏固國家的穩定和統一; 有利於抵禦國外敵對勢力的顛覆和破壞。

5. 答: 內容: 新時期我國的統一戰線是建立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基礎上的, 工人階級領導的, 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 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聯盟。

基本任務: 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同心同德, 群策群力, 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 “一個中心, 兩個基本點” 的基本路線, 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服務, 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服務, 為促進和平統一祖國服務。

特點: 第一, 統一戰線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二, 在愛國主義旗幟下, 實行最廣泛的團結。第三, 繼續發展擴大愛國統一戰線兩個範圍的聯盟, 即大陸範圍內以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為政治基礎的團結全體勞動者和愛國者的聯盟, 和大陸範圍外以愛國和擁護祖國統一為政治基礎的團結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聯盟。第四, 統一戰線實行的方針是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6. 答: 鄧小平指出,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社會主義事業與黨的領導密不可分, 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社會主義方向就不能保證。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對敵人實行專政, 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領導力量。馬克思主義是黨的指導思想, 黨在實踐

中堅持並發展馬克思主義。

7. 答: 這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 黨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外, 沒有自己的任何私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性質的內在要求。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 黨隻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才能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 才能戰勝任何艱難險阻, 實現黨的奮鬥目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優良傳統,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要發揚光大。

8. 答: 黨的建設是一個偉大的工程。黨的十五大提出的這個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是: 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 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 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9. 答: 思想建設是保證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的基礎, 是保證黨的團結和統一的基礎。加強思想建設, 是加強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前提和保障。中國共產黨曆來將黨的思想建設作為黨的各項建設的基礎, 始終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在當前特別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