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恐怖主義是指一種為了達到某種政治或社會目的,通過製造恐怖氣氛來引起社會注意, 以威脅有關政府或社會, 針對非戰鬥目標特別是無辜平民目標的各種形式的違法犯罪性質的暴力或非暴力破壞活動。它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是國際社會的一大公害;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堅定不移地譴責和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3. 答: 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獨立自主是指國家的主權是獨立的, 不允許任何外來的幹涉與侵犯; 開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外開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長期基本國策。在對外開放中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是我們一貫倡導的基本原則。
鄧小平指出: “我們一方麵實行開放政策, 另一方麵仍堅持建國以來毛澤東主席一貫倡導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外援, 主要依靠自己的艱苦奮鬥。” 鄧小平深刻揭示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辯證統一關係: (1)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我國的社會性質和具體國情, 決定了經濟建設的立足點必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將來, 都是我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立足點。(2) 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盲目排外。為保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 必須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必須利用外國資金和先進技術, 學習吸收外國一切對我們有益的東西與好的經驗。( 3) 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 它們在本質上是統一的。自力更生地發展本國經濟是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和前提; 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係又能進一步增強自力更生的能力, 兩者都是為了更好、更快地發展社會主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不會導致資本主義。
4. 答: (1) 實行對外開放的客觀必然性。①實行對外開放, 發展對外經濟關係, 是生產社會化的客觀要求。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生產的社會化日益發展為生產的國際化, 國內分工發展為國際分工, 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順應生產力發展的這一趨勢, 必須實行對外開放, 發展對外經濟關係。②對外開放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客觀要求。戰後科學技術的新發展使國際間的經濟聯係更加緊密, 商品、勞務、資金、信息、技術、旅遊等各方麵的交流日益頻繁。當今各國都卷入了世界市場,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都不能脫離國際之間的經濟技術交流。③市場經濟本質上是開放經 濟。社會主義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客觀上要求開拓國際市場, 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2) 對外開放對加速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多方麵的重要作用。①擴大對外開放, 可以利用外資, 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為我所用, 緩解和彌補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困難, 加快經濟發展。②實行對外開放, 積極參加國際交換和國際分工, 可以取長補短, 節約社會勞動, 充分發揮我國的優勢, 提高資源和資金的利用效率, 提高經濟效益。③可以廣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 利用後發優勢, 在較高的技術基礎上起步, 盡快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經濟技術差距。④實行和擴大對外開放, 通過國際市場的轉換機製, 可以加速我國從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化經濟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