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是: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是指: 不論對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對社會主義國家, 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實行開放政策; 不僅在經濟建設方麵堅持對外開放, 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麵也堅持對外開放。多層次是指: 根據各地區的實際和特點, 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開放區、開放沿邊和沿江地區以及內陸省區等不同開放程度的各種形式, 形成全國範圍內的對外開放。寬領域是指: 立足於我國國情, 對國家商品市場、國際資本市場、國際技術市場、國際勞務市場的開放, 把對外開放拓寬到能源、交通等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科技教育、服務業等領域。
五、
1. 答: ( 1) 把對外開放作為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 這是生產力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客觀必然。①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係是生產社會化、國際化的客觀要求。②對外開放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客觀要求。③對外開放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2) 對外開放也是加速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要求。①現代化建設要求我們對外開放。②提高我國經濟建設的效益要求對外開放。③從二元經濟向現代經濟的轉化要求擴大對外開放。④對外開放是我國社會生產力長期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2. 答: 在2001 年 “七一” 講話中, 江澤民首次明確提出: “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就是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 黨的十六大報告重申了我國外交政策的這一宗旨。這一宗旨是基於對當今世界主題的客觀分析和科學把握, 從維護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高度提出來的。這一宗旨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積極促進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兩大趨勢朝著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實現共同發展的方向發展。世界格局走向多極化, 是時代進步的要求, 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 有利於促進資本、技術、知識等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 有利於各國各地區加強經濟技術合作, 也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們要順應曆史潮流, 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積極促進世界多極化, 推動多種力量和諧共存, 保持國際社會的穩定。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 積極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於實現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 趨利避害, 使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從中受益。
(2) 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各國政治上應相互尊重, 共同協商, 而不應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 經濟上應相互促進, 共同發展, 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 文化上應相互借鑒, 共同繁榮, 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 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 通過對話合作解決爭端, 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3) 維護世界多樣性, 提倡國際關係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世界多樣性, 主要指各國的曆史文化、社會製度、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各國文明的多樣性, 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國際關係民主化, 就是各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做主, 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各國平等協商, 全球性的挑戰要由各國合作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