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4)(3 / 3)

8. 答: (1) 精神文明重在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針, 是由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決定的, 也是總結曆史經驗得出的重要結論, 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 體現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客觀規律。

(2) 精神文明重在建設, 就是要把建設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立為本, 持之以恒, 貴在落實, 務求實效。要求精神文明建設把著重點放到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方麵上來; 放到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 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 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這一方麵上來; 放到著力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這個主旋律上來。

(3) 精神文明重在建設還包括同各種錯誤傾向、腐朽思想、腐敗現象、不法行為作鬥爭, 但不能重複過去那種大搞群眾運動和 “大批判” 的做法。

9. 答: 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 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本身就屬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範疇, 同時又對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著重大的指導作用, 表現在: (1) 發展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 以保證其社會主義方向, 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 (2)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 不僅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主要內容, 而且還是全部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 並決定著思想道德建設的全部內容的本質;

(3) 就在全社會建立和發展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型社會關係來說, 同樣必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為指導; (4)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還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10. 答: ( 1) 在當代中國, 發展先進文化, 就是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 增強人們的精神理論。(2) 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3)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弘揚主旋律, 提倡多樣化。( 4) 堅持以科學的力量武裝人, 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5)大力發展先進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後文化, 堅決抵製腐朽文化。

11. 答: (1) 此題答案與 “五、分析論述題” 中第1 題答案相同, 可參閱。

(2) 此題答案可參閱 “四、簡答題” 中的第6 題答案。

(3) 此題答案與 “五、分析論述題” 中的第2 題答案相同, 可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