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4)(2 / 3)

(4)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和內容, 就是堅持不懈地進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教育, 提高人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5)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不斷繼承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文化傳統, 積極吸收世界文化優秀成果。

5. 答: (1) 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綱領, 也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其內容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 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 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就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 堅持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 堅持 “雙百” 方針。

(2)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綱領、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 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 二是培育 “四有” 公民,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 三是發展三個 “麵向” 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四是堅持 “二為” 方向和 “雙百” 方針, 繁榮學術和文化; 五是正確對待祖國的曆史文化優秀傳統和外國文化; 六是堅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方針。

6. 答: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 《決議》 精辟地概括了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

《決議》 指出: 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發展教育科學文化, 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 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段論述, 包含理論基礎、路線方針、主要任務、根本目標四方麵內容, 是精神文明建設總的指導思想, 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總的要求。

《決議》 指出, 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今後15 年的首要目標是: 在全民族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牢固樹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堅定信念, 實現以思想道德修養、教育科學水平、民主法製觀念為主要內容的公民素質的顯著提高; 實現以積極健康、豐富多彩、服務人民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實現以社會風氣、公共秩序、生活環境為主要標誌的城鄉文明程度的顯著提高; 在全國範圍形成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麵。

7. 答: (1) 任何社會都有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方麵的基本特征, 社會主義在思想文化方麵的重要特征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2) 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應該有繁榮的經濟, 還要有繁榮的文化, 就決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同時,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還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

(3)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 其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製基礎上的, 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 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以人類曆史上最先進的科學思想體係―――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 ③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批判地繼承了以往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的全部優秀成果, 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嶄新階段; 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能夠做到相互促進、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