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答: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 它解決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現代化建設的智力支持問題。
教育是現代科技發展的智力基礎, 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現代生產力的根本途徑。當今世界, 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競爭, 而人才是依靠教育來培養的。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 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 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 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大國, 教育搞上去了, 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都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 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製度, 我們的現代化目標就完全有把握達到。教育對培養 “四有” 新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全體人民的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民主法治意識都要依靠教育, 都必須以發展教育為基礎。
科學越來越成為推動曆史前進的革命力量, 成為代表一個文明水平的重要標誌。當今世界, 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 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決定性因素。
發展哲學等社會科學,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文化事業, 對於提高民族素質, 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 也具有重要作用。
6. 答: 二者的辯證關係是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互為條件、互為目的、互相促進、不可偏廢。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 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隻有兩個文明都搞好, 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7. 答: (1)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主要包括理想建設、道德建設、紀律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 集中體現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 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
(2)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 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是: 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 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 引導人們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 正確處理好思想道德建設的層次性, 要把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我們黨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 因此應當在全社會認真提倡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共產主義思想道德。同時鼓勵支持一切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思想道德, 一切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 一切有利於追求真善美、抵製假惡醜、弘揚正氣的思想道德, 一切有利於履行公民權利與義務、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 團結和引導億萬人民積極向上, 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4)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 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係, 要反對和抵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要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係, 形成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利益觀。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要靠教育, 也要靠法製。8. 答: 江澤民同誌在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當選國家主席後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 大力倡導和發揚新時期的創業精神,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還處在艱巨的創業時期, 必須大力發揚創業精神, 這就是: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積極探索、勇於創新, 艱苦奮鬥、知難而進, 學習外國、自強不息, 謙虛謹慎、不驕不躁, 同心同德、顧全大局, 勤儉節約、清正廉潔, 勵精圖治、無私奉獻, 這些都應該成為新時期我們推進現代化建設所要大力倡導和發揚的創業精神。一個民族需要民族精神, 一個時代需要時代精神, 創業精神應當成為我們的民族精神, 成為我們的時代精神。精神可以變物質, 物質可以變精神, 兩個文明建設互相依存, 互相促進。
五、
1. 答: (1) 隻有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才能保證物質文明建設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發展。(2) 隻有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才能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3) 隻有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建設順利進行。(4) 隻有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才能促進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全麵發展, 才能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並最終為共產主義過渡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