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D 20. D 21. A
二、
1. ABC 2. AD 3. AD 4. ABCE 5. BC 6. ABCDE
三、
1. 答: 錯。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前提, 它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它保證有一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保證有一個穩定的環境, 保證有統一的意誌和行動, 保證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
2. 答: 錯。改革開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任何一個社會都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中發展的, 社會主義社會也不例外。但在社會主義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不能通過激烈的階級對抗和衝突來實現, 隻能通過社會主義製度本身, 有領導、有秩序的改革來進行。因此, 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3. 答: 錯。此觀點顯然忽視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涉指的社會主義性質。雖然還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 但已是社會主義。在實踐中凡是不屬於社會主義的或者是不符合 “三個有利於” 標準的, 就應該堅決取締。
4. 答: 正確。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後, 階級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 社會主義矛盾也發生了相應變化。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它決定了我們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 同時堅持好兩個基本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5. 答: 正確。對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體製進行根本性的變革, 這種改革必然會涉及和引起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的深刻變化, 必然引起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重大變化, 由此可見其變革的廣度和深度不次於革命。改革的性質同革命一樣, 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生產力的障礙。
四、
1. 答: (1) 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這是對我國社會基本國情的總括性描述。(2) 其具體情況體現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及特征中 ( 不再展開) 。( 注:關於特征也可依據十五大報告提出的九個方麵回答) 。
2. 答: (1) 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曆史前提決定的。( 2) 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處的國際環境和時代特點所決定的。(3) 從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角度來看, 在我國現實國情條件下, 我們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還需一個長期的過程。
3. 答: (1) 經濟建設與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 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2)經濟建設是以四項基本原則為政治保證、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的; 改革開放是以鞏固經濟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製度為目的的, 四項基本原則是保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3) 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 社會主義的一切進步和發展就會失去物質基礎; 離開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 經濟建設就會迷失方向和喪失動力。
4. 答: 三者是相互促進、相互統一的。就改革與發展的關係來說, 發展是目的,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動力; 深化改革, 必將加快發展, 發展得好則會有力地支持改革, 為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就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來說, 隻有通過改革和發展才能解決經濟、社會中的主要矛盾, 為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打下基礎, 而保持穩定則是發展經濟和順利進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條件和保證。
5. 答: (1)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 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 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2)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 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 依法治國,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3)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 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 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五、
1. 答: (1) 關鍵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2) 必須正確理解改革、發展同穩定的關係, 保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 3) 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的有機統一。(4) 必須要加強黨的建設。( 5) 關鍵是要用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教育全黨, 武裝群眾。
2. 答: 改革開放以來, 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實踐經驗, 加深了我們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 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1)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 不斷推進理論創新。( 2)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3) 堅持改革開放, 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4)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5) 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 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6) 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7)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8) 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9) 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10) 堅持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 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這十條基本經驗, 覆蓋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麵, 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歸結起來就是, 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是中國共產黨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