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1 / 3)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教學使學生樹立起牢固的國情意識―――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建設社會主義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同時使學生掌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基本內容, 深入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內容概要”

本章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及其重要意義, 這是我國現階段最大的實際和最基本的國情, 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立論基礎。在此基礎上, 通過主要矛盾、“一個中心, 兩個基本點” 等的分析, 揭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 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總綱。通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綱領的分析, 揭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經濟、政治、文化建設方麵的總要求, 使多方麵的奮鬥目標更加具體, 基本政策更加明確。

“重點難點”

1.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基本點

2.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3.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主要內容

“知識點結構圖”

含義、特征及其長期性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初級階段理論的意義

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一個中心, 兩個基本點” 及其辯證關係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 社會主義初級階

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 段黨的基本路線

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社會主義初級階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

段黨的基本綱領 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

和基本經驗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

“參考書目”

1 江澤民。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二十一世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1997 年9 月12 日

2 鄧小平。 一切從社會主義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 1987 年8 月29 日

3 江澤民。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7

4 《鄧小平文選》 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本章複習題”

一、單選題 ( 在備選答案中有1 個答案是正確的, 將其選出並將標號填在題後括號內)

1. 鄧小平指出, 我們搞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兩條原則: 一是以公有製為主體; 二是 ( )

A。 共同富裕 。 共產黨領導 。 走社會主義道路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經濟製度是 ( )

A。 以公有製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

B。 以公有製為主體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

C。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

D。 以國有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

3.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從產業結構上看, 是從農業國逐步轉變為 ( )

A。 市場經濟國家 B。 現代化強國 C。 經濟大國 D。 現代化工業國

4.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從經濟發展程度上看, 是實現經濟的社會化、( ) 、現代化階段

A。 計劃化 B。 市場化 C。 工業化 D。 國際化

5.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必須把 ( ) 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

A。 經濟體製改革 B。 改革開放 C。 經濟建設 D。 政治體製改革

6.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要把 ( ) 作為推動各項工作的動力

A。 改革 B。 思想教育 C。 黨的建設 D。 反腐倡廉

7.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關鍵是堅持 ( ) 不動搖

A。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 改革

C。 改革開放 D。 四項基本原則

8.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是 ( )

A。 改革 B。 改革開放 C。 發展經濟 D。 反腐倡廉

9. 改革是社會主義製度的 ( )

A。 根本性變化 B。 徹底改變 C。 自我完善和發展 D。 本質要求

10. ( ) 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A。 改革 B。 開放

C。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D。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1. ( ) 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決策

A。 改革開放 B。 經濟建設

C。 整黨 D。 實現幹部 “四化” 方針

12. 判斷改革和各方麵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是 ( )

A。 “三個有利於” 標準 B。 生產力標準

C。 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 D。 社會是不是穩定, 經濟是不是發展

13.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關鍵在於正確處理 ( ) 的關係

A。 改革和開放 B。 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