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說百年老店“陸稿薦”。“陸稿薦”為何得名,在蘇州民間還有一段傳說。
康熙二年,在蘇州臨頓路上有一家熟肉店,老板姓陸。店裏平日冷冷清清。有一年舊曆四月十四日,陸老板清晨起來,一打開店門,便見一個老叫花子躺在一條草薦上,奄奄一息,好像快要凍死餓死了一樣。陸老板心善,忙把老叫花子扶到廚房的爐灶旁取暖。老板娘盛了碗熱粥端給老叫花子喝。老叫花子也不客氣,呼嚕呼嚕幾口,便把粥吃得幹幹淨淨,吃罷連聲謝謝都沒說就揚長而去了,獨獨留下了他的破稿薦。
這天,陸老板出門買柴,走過一家正在賣陣陣香氣撲鼻的香料的藥材店。於是他頓時靈機一動,把身上帶的銅鈿全買了香料,準備回來拿這些香料煮肉。
回到店裏老板把一包香料倒進肉鍋裏,可是忘了買柴了。於是他隻好把屋裏的能燒火的東西都填進了爐灶裏,當然也包括老叫花子留下的破稿薦。火引著了,這鍋肉的香味果真不一般,不光滿屋滿店香,連滿街上的人都聞到了香味。大家聞香而來,擠到店裏張望。一些老鄉鄰便問:“老陸,今天燒的肉為啥這麼香?”陸老板笑了一笑,話還沒講出口,老板娘就舉起手裏的火鋏,指著上麵的半縷破稿薦,半開玩笑地向鄉鄰講:“是借了這稿薦引來了神火啊!”陸老板也愛開玩笑,便接上去講:“對啊!對啊!就是燒了這條破稿薦的緣故啊。”陸老板說著說著,突然想到來肉店的那個老叫花子,這條破稿薦不是他留下來的嗎?莫非他就是神仙?
這件事就這樣議論開了,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說這天正好是四月十四的“軋神仙”的日子,都說老叫花子是呂純陽的化身,也有人不信,於是雙方爭得臉紅脖子粗。突然人群裏有個窮書生問道:“那個叫花子是什麼樣子?”陸老板想了想說:“啊喲,這我倒未曾留心,隻記得這個叫花子一直拿著兩隻破要飯缽,口對口放在頭下當枕頭。”書生一聽忙說:“啊!兩隻破缽頭,口對口不就是呂字嗎!原來是呂洞賓!——呂大仙人到過這裏,那條破稿薦就是他的遺物,肉店裏得了仙氣,所以肉會發出異香。”
大家聽說呂洞賓來過店裏,都想嚐嚐仙家之物燒出的肉,這鍋肉一下子被一搶而光。從此,這家熟肉店的生意一天天好起來,後來在觀前街開了一間更大的醬肉店,掛起金字招牌,就叫“陸稿薦”。
由於蘇州的“陸稿薦”做出了名,所以全國各地方都有“陸稿薦”。人們都想嚐嚐究竟經過神仙點化而燒出的“陸稿薦”醬肉味道到底如何,這樣一來,“陸稿薦”的生意就越來越紅火。當然陸老板善於宣傳,善於經營的經商理念也是“陸稿薦”成功的重要原因。這裏的鹵製品選料十分精良,豬選肉細皮薄、肥瘦勻稱的,鴨選肥瘦適中、重量控製在四到五斤重的婁門大麻鴨。除了選料精良外,陸老板對製作工藝要求更精。他不惜重金聘請了鹵製品名師張壽根主廚。從此“陸稿薦”的醬肉、醬鴨、醬蹄、拆燒、熏腸等等成了蘇州最暢銷的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