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2)(2 / 3)

劉家灣村人一向把貞節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要讓村子裏的人知道此事,這輩子她休想抬頭做人,她仿佛看到夢達一家怨恨的神情,仿佛看到村子裏人鄙夷的眼神和背後指指點點的議論。如果是那樣的話,唾沫星子都會把她淹死,這樣活著比死更難受。當她返回自己屋子時,已喪失了繼續生活的勇氣,於是找出一根繩子在自己屋子裏上吊自殺了。

棄家室 越沙漠 商販天山

在晉商的故事中,有太多男人四處漂泊的艱辛和女人獨守空房的寂寞。正是男人和女人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晉商的榮耀。晉商當年創造了那樣的輝煌業績,並不是上天的賜予,而是他們辛勤勞作的結果,是用無數血汗換來的。當然,勤苦之外,還必須有智慧的頭腦。

清代,晉商的足跡幾乎走遍了全國,有許多商人赴新疆趕大營,山西商人在新疆占據著商業上的優勢。因而,在晉商悲壯蒼涼的經商之路上,浸透著晉商在天山南北所流下的汗水與淚水。

有一首山西道情是這樣唱的:

身背包袱手拿棍,

提上情鞋走古城(新疆奇台縣)。

天不愁,地不愁,

但愁找不到左公柳。

西出嘉峪關,

兩眼淚汪汪,

向前看,金沙灘,

向後瞧,鬼門關。

窮八站,

富八站,

不窮不富又八站。

爬山梁,

穿草灘,

情鞋丟在半路上。

住沙窩,

吃風沙,

喝口清水難上難。

曆盡艱苦三個月,

古城營中把身安。

晉商千裏迢迢遠赴新疆,經商時當然不準帶妻子、家眷和納妾。返鄉探親分為十年、六年或三年一次,每次三至四個月,晉商從十一二歲入號到六十歲退休一生隻有十餘次回家探親。由於商人重利輕離別,有關晉商妻子苦苦守節的悲慘事例在山西地方誌的《烈女傳》中有大量記載,而兒子千裏尋父在地方誌《孝義傳》中又多有張揚。

寧武人馮連,他的父親到新疆做生意多年無音訊,馮連決心千裏尋父,他先卜了一卦,卦象說應往西南方。於是他越過天山,由阿克蘇至葉爾羌,一路靠乞討為生,後來遇到父親生前的故友,才得知父親埋葬的地方。

陽曲縣的張瑛到塞外經商,二十年杳無音訊。他的長子張廷材聽說有人在宣化府見過父親,就立即動身踏上漫漫尋父道路,一走數年與家裏失去聯係。二兒子長大後,依然執意去尋父親和哥哥。苦尋一年,毫無著落,而所帶盤纏早盡,隻好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一日,他在行乞時遇見一人很眼熟,仔細辨認才認出此人正是哥哥張廷材。兄弟相認後,抱頭痛哭,決心繼續尋找父親。後來得知父親在張家口賣菜,兄弟二人前往張家口找到父親,父子三人才得以團聚。

交城人徐學顏,他父親於乾隆初年在關外做生意,二十年沒有音訊,徐學顏到關外去尋找父親,到了吉林省最東邊的北木這個地方,遇到父親的老友,並得知父親已死去七年了。

臨汾縣徐樹楷,剛一出生父親就外出經商了,音信全無。徐樹楷長大成人後,遍行秦隴,曆時三年,最後在肅州找到了他的父親。

祁縣人薛貴,出生時父親去闖關東,一去不歸。薛貴長大後為尋父親,由燕山到達盛京,在鐵嶺三寶山的一座寺廟內遇見一道士,竟然是他的父親。原來他父親做生意屢次上當受騙,把本錢賠了個精光,萬念俱灰,看破紅塵,出家當了道士。薛貴苦勸他回家,無奈他父親執意要在道觀中度過餘生,打發薛貴一個人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