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2 / 3)

晉商的妻子們坐在一起邊做針線活邊聊天時,常常會唱起這樣的民歌:

有女嫁給走京漢,

十年夫妻兩年半。

白日裏伺候公和婆,

黑夜間改(嫁)與四堵牆。

夫妻兩地分居,這確實是晉商們難言的心中淒苦。清末民初,山西翟村羊娃15歲進京入“長順公”油鹽店當學徒,過了14年才回家成婚。新婚燕爾,如膠似漆,但短短的假期轉眼就結束了,羊娃不得不與媳婦離山西商人漫長的經商駝道別,到北京繼續上工。按商號的規定兩年半後,可以返鄉探親。但羊娃想多攢點錢而一再推遲回家的時間。五年後,他手中略有積蓄,打算過了春節就動身,不料這年北京被圍困,交通中斷,連平安信都無法捎回家。羊娃白天跑前跑後,經營買賣,晚間躺在床上想起千裏以外的妻子,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媳婦在村裏白天侍奉公婆,夜晚回自己的空房子,連說體己話的人都沒有。如果羊娃哪次捎信遲幾天,她心裏就擔心羊娃是不是出了什麼事,閉眼就做噩夢,夢見別人調戲她,驚慌中會驚醒。不然就是做美夢,夢見羊娃從京城返回,穿著長袍小褂,背著包袱,裏麵給她買了時新衣服料子,還有糖果點心,跑到房裏親她。她大笑著醒來才發現原來是一枕黃粱。就這樣日盼夜盼,盼兩年半後的那一天,然而多少個日日夜夜過去了,羊娃人未回來,連封信都不捎了。她咬著牙、橫著心繼續苦等,煎熬了五年,丈夫依舊杳無音訊。她萬念俱灰,悶氣鬱結生了病,求醫吃藥無效,半年以後,竟然含恨去世。第七年時,當羊娃風塵仆仆帶著一大堆東西返鄉見妻子時,見到的卻是妻子長滿荒草的墳堆。

繁華的都市中曾有過晉商的足跡另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張滿銀,他17歲走京,住了八年後返鄉定了一門親事。由於家境貧困娶不起親,又等了五年,30歲第二次探親才結了婚。自此之後,少則三年,多則五年,回家與妻子作短暫的團聚,兒女們視他為陌生人,連“爸爸”長什麼模樣都記不清,每次剛和孩子們混熟了,又得分別。再次見麵時,又會有很長時間消除親情之間的陌生。直至62歲退休後,才和老伴廝守在一起。

山西娶親風俗情景 少娶妻 守空房 天各一邊

由於晉商的夫妻們長期不在一起,男女雙方也曾鬧出過一些風波,甚至釀成悲劇。大多數北京山西商號的商人們,他們既想多掙錢攢錢,又盼熬成掌櫃的名望,賺更多的錢,所以生活非常儉樸,作風也很正派。但也有個別人實在熬不下去,偷偷跑幾趟“八大胡同”妓院。號規嚴格的商號遇到這樣的事情,店員可能被開除出號,其他商號也不會錄用他,這個店員就等於自斷生路,無顏見家中的親人而永不歸鄉。他即便僥幸未被開除,若此事被同店人或同鄉獲悉,傳回原籍,本人返鄉探親時,便又是一場是非。此外,在京為客商人的妻子們,苦守失節,找夥計(找情人),被家人發現了有的被休,有的因無顏而上吊服毒自盡者為數不少。

當年晉商的成功離不開家人支持。當丈夫出外經商時,妻子們不僅僅要受相思的煎熬,而且還要擔負起家庭生活的一切重擔。正如民歌《塵世上苦命人少有我》中所傳唱的那樣:

你走口外我在家,你打光棍我守寡。

手拿上鐮刀腰係繩,山坡上砍柴誰心疼。

手提上籃籃挖苦菜,萬般出在無其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