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工商局為了幫助餐飲業規範化經營,要求比較知名的餐飲企業盡快走上品牌之路,打造藍田縣“廚師之鄉”整體形象,向東根據藍田“九大碗民俗筵”和“獨秀小吃城”的不同特點,為這兩家餐飲企業精心設計了商標,並且一次注冊成功,為藍田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向東還是一個多才多藝且富有創新意識的人。他的口琴吹得不錯,歌唱得也不錯。1988年春節,在藍田縣舉辦的第一次春節聯歡晚會上,他的一首《爸爸的草鞋》贏得觀眾潮水般經久不息的掌聲。1995年夏季,西安市舉辦首屆殘疾人運動會,縣殘聯組織他和另外四名殘疾人朋友組成藍田代表隊,在他的帶動下,他和隊友們克服身體的殘障,冒著酷暑,起早摸黑,刻苦訓練,以昂揚的姿態參加了這屆運動會中男子輪椅乒乓球、標槍、鉛球等項目的比賽。在標槍、鉛球項目比賽中,同級別的選手隻有他一個,他的成績作為該項目級別的首創紀錄,被載入西安市殘疾人運動會成績冊。
1996年春節,在縣殘聯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由劉向東發起組織的“擁抱春天”大型迎春綜藝晚會,從組織節目、聯絡演職人員(其中一部分演職人員是殘疾人)和樂隊、租賃場地到節目的創作、編導,直至節目的出台,他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晚會上,寬大的劇場幾乎容納不下那麼多熱情的觀眾,他創作的陝西快板和由他整理、編導的小品《愛心相遇》不時贏得觀眾們熱烈的掌聲,詩朗誦《呼喚》引起台下觀眾的強烈共鳴,許多觀眾是眼含著熱淚看完了這台晚會的。這台晚會展示了藍田縣殘疾人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張揚了殘疾人事業的進步和殘疾人工作者的高尚的形象,在縣內外產生強烈的震撼。因勞累過度,直到晚會結束回家後,他才發現自己不知道什麼時間竟尿濕了褲子。
2003年的某一天,靈感突然降臨,他創作的廣告作品《現在的小鳥這樣喝水》,在2005年10月由西安市承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廣告節暨西安市第八屆廣告節上獲得優秀獎,中央電視台農業頻道廣告部領導對這個創意讚不絕口。2004年藍田縣舉辦春節大型文化活動,活動組委會麵向社會公開征集此次活動的形象標誌。他根據活動中的秧歌、戲曲、鑼鼓大賽等三項內容,潛心琢磨,設計出了既能夠體現活動內容,又能表現活動意義及其意境的形象標誌。在征集的近百件作品中,他設計的作品以絕對優勢被組委會采用。2006年,陝西電視台《都市碎戲》征集劇本,他創作的方言碎戲劇本《親情無價》博得欄目組的青睞,一下被導演看中,第二天就組織演員投入拍攝,並很快播出,引起較強烈的反響。2006年12月,他和另一名殘疾人朋友代表藍田殘疾人參加“和諧西安”殘疾人歌曲比賽,演唱的《水手》表現出在困難和挫折麵前不屈不撓、鏗鏘前行的精神和力量,獲得了本次大賽的三等獎。
2006年10月以來,劉向東和一位朋友籌劃創辦藍田縣第一家從事慶典服務的專業機構——“大視野公眾文化工作室慶典文化服務工作部”。他自信地說,這個工作部將逐漸整合當地比較分散的各種資源,以品牌建設為主導,以至誠服務為主旨,以靈活創新為主脈,以文化內涵為主調,要站在傳播先進喜慶文化、引導喜慶市場潮流的高度,打造出藍田地區喜慶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喜慶行業品牌,帶動並推進藍田喜慶行業的專業化、規範化、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為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作出努力。據了解,該慶典文化服務工作部目前已進入試運營階段。藍田縣書法協會主席、如今已80歲高齡的王安國老先生特別為向東題詞:“胸廣藏江海,目遠斷天涯”。
熱愛生活 交融社會
向東殘疾的是軀體,但他有一顆亮堂陽光的心,他珍惜生活,他熱愛生活,投入生活,做自己的事情,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一個腳印地堅定前行著,用他的言行感染著他的周圍。
劉向東曾經給朋友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上帝分別發給兩個不同地方的人每人一把吃飯的勺子,可是這些勺子的把柄很長,長得自己不能用這把勺子把飯喂進自己的嘴裏。過了一段時間,上帝決定去這兩個地方,看一看那些人怎樣用那勺子把飯吃進嘴裏。上帝先到第一個地方,他發現這裏的人眼巴巴地看著碗裏的飯,他們不會用長把勺子吃飯,一個一個麵黃肌瘦,餓得皮包骨頭,眼看將要餓死了。上帝又到第二個地方,他驚訝地發現,這裏的人們居然和第一個地方的人截然不同。他看到的是,這裏的人每人手中都拿著他發給的長把勺子,正在互相給他對麵的人喂飯吃,再看看這些人,他們一個一個紅光滿麵、精神煥發、健健康康,生活得有滋有味。從此,上帝把第一個地方叫做“地獄”,把第二個地方叫做“天堂”。
劉向東有一顆誠摯善良的心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近十年來的經營中,他不僅一如既往地搞好經營,同時還對愛好計算機操作的青年人無私地進行技能培養,鼓勵他們學習掌握一技之長,以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對沒有求職經驗的年輕人,他從宏觀到微觀給他們講如何麵對招聘以及應聘時應注意問題,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已有很多人從中受益。2004年秋季,一名在他店裏學習計算機操作的青年突然患病,這位青年的母親帶著患病的兒子在藍田縣所有的醫院都沒有查出病因。這位青年的家境困難,而他的父親和哥哥都在外地打工,短期內不能回來……向東知道後,第二天就主動聯係這位青年的母親,自己花錢租了一輛出租車,趕到西安找在第四軍醫大學從事醫學工作的朋友,幫助年輕人很快查清了病因,使這位青年得到了及時治療並很快康複。
這位青年的父親懷著無比感激的心情來表示感謝時,向東卻說:“這是我能做得到的。我是一個殘疾人,我比別人更能體會到需要人幫助的滋味,不管遇到誰,隻要我能做得到,我都會盡力去幫,就像那麼多曾經幫過我的人一樣。”
就這樣,劉向東以他的殘疾之軀,以他的真誠、以他的平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影響著他的周圍;用樂觀、自信和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在人生征途上不斷前行。
(劉增森 楊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