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他的生意越做越好,一些人紛紛效仿他經營商店或小賣部。由於自身條件的製約和同行的增多,他又把目光轉向新的行業。1984年前後,他覺得電視機雖然在農村尚未普及,但在不遠的將來肯定會進入每個家庭。在這種情況下,他意識到自己必須揚長避短,應當另謀他路,於是又將眼光投向了無線電修理。這年初夏,他用經營小賣部積攢的錢作為學費,到西安灞橋區青春無線電技術學校學習無線電修理技術。學成歸來後,利用小賣部辦起無線電修理部,給村民們修理收音機、電視機以及其他一些小電器,還給村民組裝電視機,村民們對他的修理技術讚不絕口。這樣一來,既給自己增加了收入,同時也豐富了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
1985年對於向東來說是非常幸運的一年。縣民政局下屬的福利廠招工,他參加了工作。在六年的工作中,由生產車間到廠辦公室、財務科、後勤科,無論在什麼崗位上、幹什麼工作,他都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勤勤懇懇,踏踏實實。他辛勤的勞動也得到領導和同誌們的肯定,連續五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福利廠裏有許多殘疾人,其中好多人是聾啞人,他們由於語言上的障礙無法與他人溝通,於是他專門學習了手語,這不僅增強了與他們的交流,又能給他們當“翻譯”,幫助他們與外界溝通。向東不僅是廠裏不可多得的骨幹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善於與人合作,有很好的人緣,同誌們都喜歡和他在一起工作和娛樂。閑暇時,朋友們釣魚、下棋、逛廟會、看電影,如果少了他就會覺得不熱鬧,所以大家在一起時總有他幽默的笑語和爽朗的笑聲。直到如今,仍然有老工友們經常到他的店裏與他坦誠交流。
向東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他的才能和人格魅力贏得了一位漂亮、善良姑娘的純潔愛情,她不顧家庭和親友的堅決反對,毅然嫁給了劉向東。這位姑娘名叫代新謀。她的父母和親友對此不能理解,問她嫁給一個殘疾人圖的是什麼,她說:“我看中的是他的才華、品質和人格,在我的眼裏,向東就不是一個什麼殘疾人,他的作為已經彌補了他身體的不足,我也從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殘疾人看待。”
“智”力為舵 中流擊水
隨著兩個孩子的相繼出生,家裏還有兩個妹妹上學,父母的擔子更加沉重。在這種情形下,為了給父母和家庭減輕負擔,1990年底他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工作崗位,自己創業。當時父親對這件事堅決反對,父親認為自己的孩子重度殘疾,盡管在單位工資低,但畢竟沒有什麼風險,如果離開單位,是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立足之地的。可是父親最終又一次沒有拗過兒子。
向東結合自身條件,在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市場的情況下,冒著風險,拿出全家僅有的600元積蓄,欠賬購買了一台機械打字機,加上父親給他找來的一台被單位丟棄的舊油印機,開辦了個體複印打字部。小店開張後,他不分晝夜,如饑似渴地學習掌握機械的操作技能、排版方法和各種文本規範格式,背誦字盤表,在較短時間裏,很快熟練地掌握了各種操作技能。開業後不久的一天晚上11點多,他接到了第一筆業務——縣法院一張裁定書,隻需要印5份,這使他非常高興。為了不耽誤客戶時間,他一直忙到第二天早晨6點多,在印好的60多份中挑選出5份自己認為最滿意的“傑作”,一直等到第二天客戶來取。客戶除了對印刷品質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外,更被他的敬業精神所感動。從此,縣法院的打印業務就固定在他的“東陽複印打字部”。憑著這種經營方式和服務態度,他贏得了更多客戶的信任,就這樣,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裏向東逐漸打開了局麵。
向東是個閑不住的人,他後來得知縣政府正在修編《藍田縣誌》,有大量的文稿需要打印,於是他拖著殘腿找到主管領導,請求承接打印業務。接到這筆業務後,他加班加點,廢寢忘食,認真打印,仔細校對。在打印的過程中,憑著多年積累的語言文字功底,幫助編輯組的同誌一起推敲文稿的字句,糾正不規範的標點符號,如期完成了《藍田縣誌》初稿的打印任務,得到了政府辦領導和同誌們的一致讚揚,同時也使劉向東和他的打字部在同行圈內小有名氣。
在從事經營的同時,他利用父親在法院工作的條件,讓父親找來一些法律方麵的書籍,學起了法律知識。在父親和前輩的指導下,他先後自學了《民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婚姻法》、《合同法》、《行政訴訟法》和《實用應用文寫作》。十多年裏,他用所學的這些法律知識,為群眾代寫法律文書400多份,提供義務法律谘詢700多人次,接受委托,代理民事訴訟案件30多件。他以自己務實的態度、靈活的方法,使絕大部分案件都以調解的方式結案,其他判決、裁定的案件無一例上訴。1999年,他接受一位聾啞人的委托,參與其與妻子離婚案的訴訟。在法庭上他一方麵在為當事人和法官之間當“翻譯”,一方麵幫助當事人依法維權。休庭後,其親屬非要請他吃飯以示謝意,被他婉言謝絕。遇到確有疑難、需要訴諸法律的農民,他總是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向他們講解相關的法律規定,講解有關訴訟程序,使他們不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錢,切實幫助他們運用法律武器解決麵臨的問題,得到了農民朋友的普遍信賴。在提供法律服務的同時,他還向群眾義務宣傳法律常識,化解了各方矛盾,維護了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他無數次地勸和那些因瑣事鬥氣而要求離婚的夫妻,使他們重歸於好;也無數次地規勸那些因誤會而發生糾紛的鄉黨鄰裏,讓他們謙讓和睦……他的工作作風和才能得到了當事人和法官們的一致好評。
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向東還認識了許多企業界的朋友,向他們宣傳法律知識,起草規範性合同書,擬寫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等文書文稿。如今在縣城隻要提起“東陽複印打字部”,幾乎無人不知。與他有過業務關係的客戶都會說:“把業務交給向東,咱放心!”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藍田縣著名書法家賀伯忍曾為他題字:“操持尚高潔,執業盡功能”。
超越自我 多彩人生
隨著業務領域的不斷拓展,向東的視野開闊了,生活圈子變大了,社會交往廣泛了,這一切都成為鼓舞他的力量,激勵著他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
1998年,他把複印打字部搬遷到縣政府大門口,方便了更多的業務單位,同時他也在不斷擴大著業務範圍,在原來複印打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代寫文書、印製名片、製作錦旗、電腦刻字和廣告設計等業務。
業務上他精益求精,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一些客戶要繞很遠的路程專門找向東做業務,這都緣自於他對業務的熟練和對專業文稿的撰寫能力。白鹿塬上的安村鄉成立了一個“白鹿塬民間工藝品協會”,因為不懂得國家對民間協會組織的法律法規規定,而此時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起草並打印協會章程和業務合同等文件,他們幾乎走遍了藍田縣內所有的複印打字部,想尋找一家能夠承接這一業務的服務機構,但沒有一家能夠承接。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劉向東。在了解了客戶的具體要求後,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他翻閱了大量有關民間協會組織法律法規,根據該協會的實際情況,起草了一份符合規範的協會組織章程,並且給客戶講解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基本精神和對協會的行為規範要求,滿足了客戶的需要。後來,在該客戶向有關部門申請登記注冊時一次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