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鏘步伐 傾情奉獻——“殘疾人自強模範”邱福正(2 / 3)

本來就窮困的家庭,加上為父親治病借錢,一下子背上了6000元的債務,在那個年代,這可算得上是個天文數字了。剛剛20歲的邱福正責無旁貸地成為家裏的頂梁柱,用他稚嫩的肩膀挑起了這千鈞重擔。為了維持生計,他想盡了各種辦法,從1980年父親去世到1983年土地承包製之前,邱福正當過記分員,幹過生產隊會計,還在保健站為人取藥打針。但是,這些隻能勉強維持生活,啥時候能夠甩掉沉重的債務?每天麵對柴米油鹽這樣的瑣碎和各種各樣的開支,使他不得不多想一些辦法。他想起人們常說的“有家財萬貫,不如開個店”的老話,麵對自己負債的日子和長山村地處僻壤、群眾買東西不方便的現狀,邱福正閃出了一個大膽的念頭:辦商店。

當把這個想法說出來後,母親以為他在發燒,母親說:“娃呀,咱們欠了6000元的債,是遠近有名的透支戶,誰肯借錢給我們辦商店啊!”姐姐道:“就你這樣的身體,你怎麼去進貨?”村裏人聽說後也都議論紛紛,多少好胳膊好腿的人都賴賬,你腿腳不靈便,欠的錢再欠一陣還也不遲,千萬不敢胡弄。麵對這些善意的規勸,邱福正依舊在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他認為自己雖然身體殘疾,但心理不可以殘疾,他始終把自己和正常人一樣放在同一起跑線上,從不給自己任何退縮的理由。他背著家人,找到昔日的那些好友,好不容易湊了300元錢,但開辦商店需要的資金還差很多。於是,他又讓人用自行車載他去找父親以前的老熟人——時任康橋信用社主任的丁建功。說明意思後,老丁眼睛瞪得老大:“娃啊,你瘋了,你以為誰都可以開商店?叔可以接濟你,但不能給你貸款,是怕你栽重了啊!”“叔,你就給我一次機會,我隻貸600元,賺了賠了我都認,我會按時還款的。”好話說了一大堆,但是丁主任就是不答應。一次不成,邱福正就讓人用自行車馱著三番五次找,見福正主意已定,母親也去找丁建功說情:“他叔,娃也理解你的好心,你就給他一次機會,讓他試一次吧!”最後,邱福正終於從信用社貸到了日思夜想的600元,辦起了全村、全大隊乃至分社的第一家私人商店。

“邱福正開商店了!”人們紛紛說,來往的人絡繹不絕,人們一半是來買需要的商品,另一半是好奇!好奇一個肢體殘疾的人辦了一件當時眾多肢體健全的人想都沒有敢想的事情。很多人想不通:他如何進貨?是啊,他如何進貨呢?起初,邱福正讓姐夫或是其他人用自行車載他到閻良批發部,批發好商品後,讓人先把貨送回去,再騎車把自己接回去。這樣進貨極為不便,往往要求人半天,不是大夥不幫忙,誰都有個忙閑。為此,邱福正說盡了一般人不願說的話,看遍了一般人不願看的臉,但能完成進貨這些環節,他已經非常高興了。當時的商品非常簡單:鹽、糖、洗衣粉、火柴、針頭線腦等,盡管掙的都是分分錢,但是總算有收入。每到晚間盤點的時候,他都非常高興,因為商品都是賣給鄉裏鄉親,人們到這裏買一半是需要,一半是衝著他來的,每每想到這些,邱福正就非常感激。他也因此嚴把商品質量關,堅持薄利多銷,使得生意紅紅火火。

隨著生意日漸興隆,商品種類的增加,他進貨的次數也越來越多,進貨的量也越來越大,讓別人帶著看貨、進貨也越來越不方便了。這時,邱福正的一個願望也越強烈:買一輛車,自己開著進貨。經家人的同意,在鄉親們的資助下,1984年,邱福正終於買了一輛五馬力的柴油三輪車,時間他記得清清楚楚:1984年3月24日;價位他記得清清楚楚:2666元。有了這輛車,他進貨方便了,他終於可以不讓人載著去進貨了,他可以去想去的地方了。他去了西安、三原,還去了禮泉、雲陽等地,去販運蔬菜、豬娃等,其間有賺有賠。在這段經曆中,他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擴展了他的交往空間。這輛車,延伸了他的認知觸角,為他還清所有債務提供了直接途徑。如今,他家裏用上了現代化電器:手機、電話、空調、彩電、冰箱、洗衣機、煤氣灶、電磁爐、熱水器等,商店的規模也一天天擴大了,辦成了家庭小超市。麵對今天的幸福生活,他的頭腦格外清醒,這些都是和眾人的幫助、和這輛車的功勞分不開的。是眾人的幫助給了他發展的空間,是車給了他飛翔的雙翅。而且車也在不斷更新,2002年他的車換成了九馬力方向盤式,2004年又購置了3550元的兩輪摩托,2006年購買了價值8000餘元的殘疾人專用帶篷子的三輪摩托車……

對於他來說,車子就是他的雙腿和生命,載著他奔向幸福時光。同時,車也成了自己播撒愛心的載體,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救急車”。

傾情的奉獻

“為什麼你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采訪中,我總想起艾青的這句詩。艱難的生活,不幸的遭遇,好心人的幫助,鑄就了邱福正助人為樂、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一顆金子般金貴的心。“隻要別人有求於我,我會全力幫助,就像當初別人幫助我一樣”,邱福正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邱福正是遠近聞名的熱心人。1991年春天,邱西組邱鋼牛妻子陳倩娃突發急病,昏迷不醒,鄰居跑來說:“福正,鋼牛媳婦發緊病了,鋼牛叫你趕緊開上三輪車把他媳婦送到關山醫院。”福正聽後立即叫妻子給車加水,幫他推車發動車,並拿出了當時小賣部裏的整錢給他,以備急用。福正開著三輪車將鋼牛媳婦送到了關山醫院,搶救的醫生說:“幸虧來得及時,要是再遲來10分鍾時,人就救不過來了。”聽了此話,鋼牛感動得淚流不止。安頓好病人後,鋼牛身上的錢交完後,連吃飯的錢也沒有了,福正就給鋼牛說:“別怕,我這兒有60多塊錢,你先拿著,給倩娃看病,錢不夠的話,我每天給你送。”就這樣,一連五天時間,福正每天晚上將自己小賣部一天的收入開著三輪車給鋼牛送到醫院裏,其中最少的一天隻有37塊,最多的一天78塊。出院後,鋼牛和妻子登門道謝,說:“正哥,你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這救命之恩我們終生難忘。”福正聽後說:“謝啥哩,隻要倩娃病好了就對了。”其實,每天這樣送錢的時候,邱福正都會想起自己當初在鄉親們的幫助下為父親兩天送一次錢的情景。

作為一個農民、一個殘疾人,邱福正沒有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他身殘誌堅,從不嗟身自歎,相反,他始終以一腔熱情,如春雨般及時、溫潤的愛去幫助更多的人。周圍十裏八村的人都知道,邱福正既能唱“紅臉”,又能唱“黑臉”,誰家有解不開的結,首先想到的就是邱福正。1996年11月份的一天深夜,邱西組邱福民與妻子李芳雲因家庭瑣事發生爭吵,李芳雲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邱福民一下子嚇傻了,趕忙讓兒子邱戰武去叫福正,說:“武,快去叫你正叔把車開來,你媽喝農藥了。”孩子戰武跑著去敲福正的門,開始福正以為是誰要買煙或其他啥東西,未應聲,後來仔細一聽是福民的娃戰武在外哭喊:“正叔,我大叫你趕快開車把我媽送到醫院,我媽喝藥了。”福正兩口子一下子急了,福正急忙穿衣服,由於時間緊,他隻穿了毛衣毛褲來不及穿外套。妻子說:“晚上,天冷得很,你把外套穿上。”福正說:“顧不得了,救人要緊。”他把車直接開到邱福民院子拉上福民、芳雲一路高速駛去,當時車燈很暗,高速行駛很危險,但福正想不了那麼多,也忘記了寒冷。由於搶救及時,李芳雲得救了。事後,邱福民一家提著禮品來道謝時,邱福正卻說:“快把東西提回去,誰家還沒有個緊事,誰讓我有車哩,幫忙是應該的,多虧我的車沒耍麻達,要不然,怕是說什麼也晚了。誰家都有矛盾,一家有一家的難處,再多的困難,再煩心的事情,也不能想不開啊!凡事必須相讓。”邱福正樸實的話語說得夫妻二人心服口服,都紅著臉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