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地江村緊靠大峪河,有大片的河灘地。說是河灘地,其實就是一片亂石灘。要想把它整成地,就是健全人不累死也得掉幾層皮,更何況一條胳膊的趙東孝,真是有點兒天方夜譚的味道。所以,家裏人都反對趙東孝承包河灘地,怕他一條胳膊幹不來。但趙東孝看準的事就非幹不可,十頭牛也拉不回。他對父母和村幹部說,愚公都能把兩座山搬走,我就是一擔籠一擔籠提,時間長了也能把地弄出來。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趙東孝決定住在河灘。這件事感動了村裏幹部,為表示支持,他們將村上的一些舊木料和磚瓦送給趙東孝,並發動群眾幫助他在河灘上蓋了兩間簡易房。從此,趙東孝便開始走上了他的創業之路。
想生存 就必須有自己的攤子
趙東孝共承包了30畝河灘地。為了整好地,他和父親把地裏的石頭一籠一籠提出去,又把土厚的地方一籠一籠地勻到土薄的地方。由於他是一隻手,時間長了,五個指頭都被石頭磨破了,但他從來不叫疼,貼上膠布又幹開了。為了省錢,他沒有雇工,翻地挖地都是自己幹。開始的時候,钁頭和鍁在他手裏很不聽使喚。由於掄钁頭掌握不住平衡,往往一挖下去,钁頭便倒向一邊,隻能給地上锛個坑兒。用鍁翻地的時候,踩得深了一隻手翻不動,淺了又不行。一天翻不了席大一片地。幾天下來,他整個左臂都腫了,痛得抬都抬不起來。父母看兒子可憐的樣子,便勸他歇幾天。但是按照趙東孝那牛脾氣,他根本歇不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他那一條胳膊變得非常有力,鐵鍁、钁頭在他手裏使得非常自如。昔日的亂石灘,在他的辛勤勞動下,變成了一塊塊像模像樣的土地。可就在這時,趙東孝的父親卻得了重病。父親臨死時拉住趙東孝的手說:“我這輩子最放心不下你。爸還想多活幾年,幫俺娃把地整好,給俺娃娶個媳婦,但是不行了。”聽著父親的話,趙東孝這個四棱飽滿的漢子落淚了。父親的去世,無疑對趙東孝是雪上加霜。因為當時家裏生活很困難,住著草棚,幾個弟弟妹妹又要上學,今後家裏的負擔更重了……
晚上,天上沒有月亮,四處一片漆黑。小屋的周圍到處是蛙叫蟲鳴,還伴有“嘩嘩”的河水聲。可趙東孝對這些噪聲卻充耳不聞,靜靜地躺在小屋裏,沒有點燈。他瞪大眼睛看著屋頂,苦苦地思索著,今後的路該怎麼走?失去了父親,沒有了幫手,整治河灘地更難了。但自己是殘疾人,出去又能幹什麼?經過思索,他得出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想生存就必須有自己的攤子。何況自己已經在河灘地上幹起來了,還能半途而廢嗎?因此,他覺得累死掙活,這條路也要走下去。村子的鄉黨很同情他,地裏活多的時候,人們就來給他幫忙。這其中有個叫李寧的,是嫁到稻地江村的媳婦,兩年前丈夫去世。在長期的交往中,李寧感覺趙東孝人很好,也吃苦能幹,兩人便產生了感情。一天,趙東孝請村上的鄉黨到李寧的婆家去提親。她公公一聽頓時破口大罵,說李寧嫁誰都行,就是不能嫁趙東孝,認為趙東孝缺隻胳膊,自己連自己都照顧不好,還能養家糊口?當時,趙東孝家裏人聽了這事後,也不同意,認為李寧大東孝4歲,又帶著孩子,這不明擺著一輩子給人家幹嘛。但這時趙東孝和李寧的感情已經很深,意誌非常堅定。為了撮合這件好事,村上的鄉黨便把趙東孝、李寧和李寧的公公叫到一起商量。但不管咋說,她公公就是不同意。李寧覺得有點委屈和氣憤,就頂了公公幾句。這下可惹惱了她公公,輪起板凳就往李寧身上砸。趙東孝趕緊過去保護,結果也挨了幾下打。趙東孝、李寧兩人回到家裏,抱頭痛哭,覺得活人太難了。
後來,經過村上人反複勸說,李寧的公公終於同意他們的婚事,但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李寧前夫看病時借別人5000元的債,要東孝還上;二是李寧的兩個孩子,大的不能帶走,而且還要趙東孝負擔撫養費7000元。這兩個無理的要求,趙東孝全答應了。他認為沒有錢可以掙,但沒有李寧卻是不行的。
趙東孝和李寧的婚禮很簡單。他們沒有驚動親戚,也沒有打擾鄉親,隻是到引鎮集上給李寧買了一身衣服,就算成婚了。婚後,兩口子很恩愛。趙東孝從此又有了幫手,整地的勁頭更足了。
拔一棵幹枯的樹苗 他的心就疼一下
趙東孝經過幾年的奮鬥,整出了十多畝地。他連湊帶借,投資了800元錢給十多畝地裏全部栽上了桃樹。因為他覺得種果樹比種糧食收益大,而且自己又有果園管理經驗,這件事肯定能幹成。誰知人算不如天算。當年遇上了幹旱,村上的稻地又多,鬧起了水荒。趙東孝的桃園因為是河灘地,土層隻有二三寸,根本蓄不住水。一個夏天下來,桃樹全旱死了。這對趙東孝來說,又是一次很大的打擊。他拔著幹枯的桃樹苗,就像揪他的心,拔一棵,他的心疼一下。從此,趙東孝變得更加沉默了,也不收拾地了。妻子李寧還以為他在整地上回頭了,心裏暗自高興。她想著以後做個小買賣或別的事情,都比這整地輕鬆得多,也來錢快。誰知趙東孝悶了幾天後,突然對妻子說要把河灘地的沙子石頭挖走,上麵換上好土,讓河灘變良田。妻子一聽,覺得趙東孝這人簡直瘋了,堅決反對。但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終她還是得聽東孝的。
改造河灘地的事是趙東孝反複思考過的,所以,一旦決定下來,他便開始幹了。起先,趙東孝是和妻子兩個人幹。他又是挖,又是鏟,又是拉,妻子做下手幫忙。拉車的時候,袢繩深深地陷進東孝的肩膀裏。幾天下來,他的肩膀就起了一條很紅的血印子。妻子李寧看他不要命的樣子,非常心疼,便勸他歇一歇。但她的話對趙東孝來說,根本就是耳旁風,不起作用。經過幾個月的勞累,終於有一天,趙東孝趴下了。
在醫院裏,醫生給趙東孝掛上吊針,一天就花了幾十塊。兩天吊針打下來,身體稍微得到恢複,趙東孝便出院了。回到河灘地的小屋,趙東孝卻發現裏麵的鋪蓋和生活用具全不見了。原來在他住院期間,妻子李寧怕他整地累壞了弄出三長兩短來,所以沒告訴他,就把鋪蓋搬回家裏,逼著趙東孝放棄整地。趙東孝知道後,進門就罵起了妻子。這是他第一次對李寧發這麼大的火。妻子的好心沒得到好報,心裏很委屈,但她能夠理解趙東孝。李寧隻好眼淚汪汪的,把鋪蓋又從家裏夾到河灘小屋。但是,趙東孝也答應了妻子提出的條件,在村上雇兩個幫手。但要雇人,就要掏工錢。這些錢從哪裏來?趙東孝經過苦思和籌劃,決定辦個砸石場。把掏出來的石頭加工成碎石,用賣石頭的錢雇人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