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拐撐起一片藍天——同命運頑強抗爭的王延(3 / 3)

當一切準備工作就緒的時候,已經到了炎熱的夏日。他從早到晚和幾個殘疾人在大廳裏,幹著鑽孔、拋光、上條、組裝、調試等一係列工序。經常是累得滿頭大汗,手被磨破了好幾處,卻日複一日不間斷地埋頭進行著艱苦、反複的試製工作。

10天過去了,第一台籃球運動輪椅成功地誕生了。大家都喜出望外,爭先坐上去操作,覺得效果不錯。為此,他又兩訪大連進行現場試驗,兩赴唐山進行實地比賽,三進北京進行技術鑒定,征求專家意見。經過多次修改,終於通過了國家體委及有關部門的認證,獲得定點生產許可證,成為全國唯一的殘疾人運動輪椅生產基地。每台輪椅售價僅為國外的1/3,既為國家節約了外彙,也填補了我國運動輪椅生產的空白,為發展我國殘疾人體育事業助了一臂之力。

籃球運動輪椅的誕生,從設計、生產、組裝、調試到合格的成品出現,都凝聚著王延的聰明才智,凝結著他的心血和汗水。同時也證明了他堅忍不拔的人生價值和超越自我的力量。

當然,王延的目的不在於自己有了運動輪椅,他是要讓全國的殘疾人體育愛好者都能用上輪椅。隨著一台台輪椅的誕生,西電殘聯的輪椅籃球隊也隨之誕生。他們聘請來了教練,租下了運動場,在嚴格的訓練同時,也檢驗著自己的產品。

在這個起點上,他及時地組建了殘疾人用品用具開發中心,成功地設計製造出投擲、射擊、乒乓球、競速、籃球等多品種、多規格的殘疾人係列運動輪椅。在北京舉行的遠南運動會上,西電殘聯為中殘聯一次提供各種運動輪椅60多台。在國內外多次殘疾人運動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就是坐在這些輪椅上大顯身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好成績。

在開拓中前進 在攀登中拔高

伴隨著國富民強的快速步伐,一部分殘疾人充分地展現著自我價值,生存質量不斷提高,改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的呼聲越來越迫切。

“開小轎車”曾是多少殘疾人的夢想。為了糊口,殘疾人隻能用被人戲稱為“拐的”的機動三輪車搞營運,這其中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屈辱,有淚水洗不清的苦衷。為改變這種現狀,王延又開始向手控小轎車改製邁進。

王延用三年時間,在經曆了千辛萬苦後,終於試製並成功開發了單下肢、雙下肢、無腿、健全人通用的小轎車手動輔助裝置。經過各方專家論證、北京實地演習、南京國際殘疾人用品用具展銷會參展,以及行程6000多公裏挑戰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等活動,證實了它質量的穩定性、方便簡易的操作性和四類人同開的實用性。在哈爾濱召開的全國殘疾人手控駕駛汽車研討會上,王延的設計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目前已通過了國家鑒定,並注冊了專利權。現在,王延正準備進行小規模生產和駕駛培訓。

手動裝置的出現,是中華大地前所未有的,受到了廣大需求者的熱烈歡迎,求購者絡繹不絕,供不應求。

王延還籌備組織了“2005年兩岸三地肢殘人駕駛汽車神州行”活動。他被任命為籌委會主任,積極搞募捐活動,籌集到25輛汽車及50萬元捐款。包括香港、澳門等地區的殘疾人都積極地參與,這次活動圓滿成功。

高科技不是禁區 殘疾人照樣登攀

設計與製造殘疾人用品,這些都還隻是停留在技術的突破水平上,對於勇攀人生高峰的王延來說,向現代化高科技知識邁進才是他更高的理想。麵對風起雲湧的高科技領域,王延又要躍躍欲試了。為了闖入這個殘疾人望塵莫及的神秘領域,王延首先決定向電腦領域進軍,他又一次地開始了新的創業曆程。

一是人才的準備。看看周圍的同伴,隻有他是大專文憑,卻還不是計算機專業,其他都是初、高中水平,這樣的文化素質不可能闖入高科技領域。但他肯定,這也絕不是不可攻克的堡壘。王延決心將殘疾人帶入電腦世界,他要讓殘疾人占領這一神秘領域。條件是可以改變的,他首先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質上邁出了第一步。

第二步是普及電腦知識。他和新航電子有限公司聯手,並請來高新技術公司的夥伴,為殘疾人免費辦了三期電腦應用技術培訓班,隻要有興趣的都可以參加。他要求各部門、各單位都要派人參加。三期培訓班下來,有30多名殘疾人掌握了這門技術。

第三步是實現辦公電腦化和聯網化。這個計劃的實現,改進了殘聯的辦公模式,大大提高了辦事質量和速度。各部門、各單位需要的數據、資料,不出辦公室就可隨手獲得。

第四步是開發軟件。他成立了電腦軟件開發中心。首先開發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管理係統”軟件。經過不斷修正、反複完善之後,終於通過了中殘聯驗收,得到了用戶的認可。接著又開發了“殘疾人按比例就業信息管理係統”軟件,他領著夥伴們先後走訪了北京、天津、上海、濟南、廣州等地,收集信息,聽取意見,順利地完成開發任務,被中殘聯定為全國唯一專用軟件,為殘疾人就業服務帶來了極大便利。目前這兩套軟件正在全國殘聯係統逐步得到運用。現在,他們正在著手開發“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信息係統”軟件,還和西安交通大學聯手開發全國殘疾人就業信息網絡技術服務中心,將為全國各省、市建立殘疾人就業網絡進行全麵推廣和提供服務。

殘疾人能不能闖入高科技領域?通過八年的嚐試,王延給出了正確的答案。這個答案的價值遠遠超出嚐試的本身,它打破了殘疾人的消沉和憂慮,使殘疾人從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前程、看到了自身價值,甚至看到了更多更美好的東西。

掌聲鮮花麵前 永遠是零的起點

王延現在擔任西電公司殘疾人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西電公司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西安德力工業公司總經理。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他還兼有多個社會職務:中國肢殘人協會副主席,陝西省肢殘人協會主席、省殘疾人聯合會理事,西安市肢殘人協會主席、市無障礙建設監督員等。

王延曾經對全國火車站無障礙建設規範提出修改建議,許多建議得到采納;他還積極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草案)》的修改工作和陝西省及西安市《殘疾人保障法實施細則》修改工作;參與《肢體殘疾人汽車駕駛附加裝置標準》的前期起草工作;利用業餘時間組織檢查西安市無障礙設施,聯係新聞單位進行呼籲,並向有關部門和市上主要領導提出改進意見。

有人說王延像一名登山運動員,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永遠沒有至高的巔峰。王延的故事被人們傳頌著,王延的業績不斷被人們認可和讚美,同時也給了他不少榮譽。

他多次被評為西電公司優秀共產黨員,陝西省、西安市殘疾人先進工作者,先後被評為西安市、西電公司“十傑青年”,陝西省授予他“肢殘人十傑”和“殘疾人十傑”稱號,被評為國際扶輪協會亞太地區卓越貢獻的殘疾人。1997年被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稱號,2002年被授予“陝西省勞模”稱號。

他牽頭創建的西電公司殘疾人組織,得到了社會各界認可和支持,多次被評為陝西省、西安市優秀企業,全國“先進殘疾人之家”,1993年榮獲陝西省“文體活動先進單位”。他還多次受到黨和國家及省、市領導人接見。

王延也曾多次獲得獎金,但都全額繳到財務。在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後,他又將5000元獎金全部上繳財務。他說成績是大家的,我獲取榮譽就很慚愧,獎金絕不屬於我。

多家媒體都報道過王延的事跡。聯合國有關組織,美國、日本、捷克、羅馬尼亞、瑞典、芬蘭和香港、台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殘疾人組織及國際友人曾來參觀訪問。當他們聽到王延的事跡後都投來讚譽的目光,報以熱烈的掌聲,並在留言簿上寫下了他們參觀後的感受。許多外國朋友爭著和他合影留念,並用他們的筆留下了最深的感受和最美好的祝願。

麵對著一個個被攻克的難關和一麵麵獎狀,耳聞一串串讚揚之聲,王延顯得非常平靜。他說:“我們在開拓殘疾人事業上僅僅是萬裏長征邁出了第一步,距黨的要求還相差甚遠。但是我相信,有黨的領導,有社會主義的優越製度,有社會的愛心奉獻,有自強不息的精神,殘疾人是可以攀登任何一座高峰的。”“我們還有很多殘疾人需要去幫扶,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來改善他們的生存環境和工作環境。”“我們更應該看到,比起發達國家來,我們還摘不掉‘落後’這頂窮帽子。我們沒有別的選擇,也沒有任何退路,隻有努力拚搏,才能對得起黨和國家的關懷,對得起人民和全社會的熱情支持。”

王延憑著開拓的胸懷、鋼鐵般的毅力,必定會成為一個更高層次的開拓者、進取者。

(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