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飯,拜辭祖宗,告別父母,女孩沒有哭,雖然眼裏流露著不舍,但幸福寫滿了那張年輕俊俏的臉……我的鄰居,那對中年夫婦,微笑著目送女兒出門……
“養大一個女兒不容易,出嫁連一個眼淚花兒都沒有一個,真是寒心啊!”還是有人嘀咕。
“又不是生離死別,遠隔重洋,人家這是在結婚,結婚是喜事,哭哭啼啼算哪門子事嘛。新社會,新時尚,有什麼哭頭嘛……老腦筋,死牛筋,隻要子女幸福了,父母也就省心了,這也是一種孝順。如果他們結婚以後不幸福,三兩頭來找爹媽老漢哭訴,惹得你提心吊膽的,那就孝順了?我結婚也不哭,怎麼了?難道還要把我打哭不成?”一個因為有事沒有送親的女孩回敬那些嘀咕的人一句,轉身離去。那幾個嘀咕的人怔怔地看著那女孩離去的背影,半回不過神來。“這話的,哭嫁不是老輩人傳下來的習俗嗎?不哭就不哭嘛,有哪個逼倒你哭嘛?”又是那個老女人。
“話又過來,人家這話也是有道理的,我們那會兒結婚的時候,揭開蓋頭帕才曉得是黑貓黃老鼠,性格不合,三兩頭吵架,回去埋怨爹媽老漢也沒有用,隻有認命,爹媽老漢死的時候才一句,娃兒啊,你沒有趕上這個好時候。爹媽老漢帶著遺憾走了。如果我的婚姻幸福了,他們就沒有遺憾了……”
“唉,什麼呢?就是這句話。解放來,離婚呢,娃兒一大堆,將就著過,還是三一吵,五一大吵,現在吵不動了,幹脆就各管各,一不了幾句話。人已被就幾十年,我們這輩人是值不得的……”
“哪個喊你投胎的時候跑得太快了的呢,你慢點走,就趕上這個時代了嘛。不一些不痛不癢的廢話。”
下午放學回家,母親和父親坐在堤陽坎上的凳子上討論著這事兒,父親:“人家的話是對的啊,結婚是喜事,哭哭啼啼破壞氣氛,孩子們的婚姻幸福了,比什麼都強!哭又怎麼了,不哭又怎麼了?哭了,塗生傷感,不哭,大家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地,多好啊……”
“現在的婚姻又是自己事先選好的,不像以前那樣,隔口袋蒙貓兒。那時候結婚,心裏是懷著恐懼,不曉得等待自己的究竟是啥命運,現在的年輕人,不走一年都要走行兩三年,早都熟悉對方的性格了,也曉得自己結婚後要怎麼幹,自然就不怕了,有啥哭頭呢?”母親,“是我都不得哭。”
父親取下叼在嘴角的煙,笑著:“就是嘛,現在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上了歲數,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讀書報的老牛筋了。現在的年輕人,接受的是新思想,又識字,跑出去又不怕掉了,了解的世麵自然就多了,移風易俗是早晚的事情。你沒聽我們家的孩子們在嗎?外頭結婚,人家要用幾十輛轎車來接,我們這裏,隻是沒得公路,要是有公路,你看嘛,以後早晚要到那一步……”
“我們看得到不嘛?”母親開始有些向往馬格時代的到來。
“有啥看不到的,你看,這公路不是修到咱們這兒了嗎?前幾開會,是縣上調了一個縣長來,大家喊他路縣長,恐怕這路很快就要修到村、修到組了……你這路一通……還有什麼看不到的?”父親問。
“哦,你我們還有機會看到?”
“在我們的子女這一代看不到,在孫輩那一代是要實現的嘛!我就不相信,我們再活二十多年都活不起。”父親笑了,母親也笑了。
這以後,山村不再有哭嫁;這以後,人們的嫁妝有了電器,有了西式家具……公路通到了家門口,迎親隊伍是高級轎車,著裝整齊的鼓樂隊,還有豐富多彩的文娛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