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情二姑生孩子了,剛過三,二姑父就回娘家報喜了,奶奶從雞圈裏抓了一對仔雞,又從屋裏端了出自己珍藏的一盆豬油,還從五鬥櫃裏數了一百多個雞蛋裝進一個伏背篼裏,隨姑父去看二姑了。奶奶走後,我問母親,為什麼平素特吝嗇的奶奶這次怎麼這麼大方,母親笑著,這就叫“燒香刮臘油”,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女婿回娘家來報喜,在娘家放上一掛鞭炮,在丈母娘的指引下到堂屋裏上完香後,無論再怎麼吝嗇的丈母娘都得把臘月裏殺年豬攢下的豬油和平日裏攢下的雞蛋,還有一對仔雞送到姑爺的家裏。哦,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我躲在角落裏偷笑,卻被母親揪住,笑罵我是一個壞蛋。
第二,奶奶從姑姑家回來,就找媽媽商量送人情(也叫送竹米,辦湯米酒)的事情。我聽見她們在商量準備單背子、披單、孩的衣服、鞋、襪子之類的東西。這之後,奶奶和媽媽就開始忙起來了。奶奶忙著找布票買布找裁縫;母親忙著做嬰兒的鞋和襪;父親忙著房後的竹林裏砍竹子編炕篼和背孩的背篼,還從樓上找了一堆短木板,抱著去找木匠去了,母親,父親這是要去找木匠做嬰兒洗澡用的盆子去了;剛學會織毛衣的三姑忙著織孩穿的毛衣,左右鄰居大大、嬸子和奶奶們把自家雞下的蛋湊起了三、五十個,用大米墊底,排在伏背篼裏,上麵蓋上一闋三尺花布背到奶奶麵前。奶奶一邊招呼鄉親坐,母親趕緊燒水打荷包蛋。遇上關係近的,奶奶就讓她到孩子滿十二的時候一起去送人情。至於親戚,奶奶得到他們家裏去請,等到送人情的那一,他們就會背著雞蛋、嬰兒的衣服和鞋襪之類的東西到奶奶家集合,一起到姑姑家去。
送人情,背背篼的都是一律女性,男人是不能去的。奶奶背篼裏背的是紅蛋,紅蛋背篼上麵罩著炕篼,我很想要一個紅蛋來吃,卻被母親製止了。因為大家的日子不是很好過,背篼裏的蛋都不是很多,也就是五十、一百個。娘家去送人情的人群不是很多,也就二、三十個人,每個人都不會打空手,連我都是背了背孩子的背篼了的。因為親戚分散,農家的雜事又多,送人情的人老長時間都不能集中,看日頭居中的時候,人基本上到齊了,母親和兩個姑姑也把所有的背篼都掂對好了,就出門了,剛一出門,大姑就在對麵的山頭上跺著腳喊等到,好不容易等大姑追上來,送人情的隊伍又往前走,好在二姑家不遠,和我們是一個生產隊的,大家也不著急。
我們還沒到二姑家,姑父家族的孩子在半道就把我們接住了,奶奶背篼裏的紅蛋被他們和聞訊而來人們搶得一幹二淨,留了一個空背篼都被幫忙的人接進屋裏去了。我們背的所有的東西都被幫忙的人接過去,放在堂屋裏了。我們踩著鞭炮的響聲進了姑父家。一到二姑家,我就鑽進二姑住的屋子裏,看剛出生的表弟,因為我自己不知道手的輕重,表弟哇哇地哭了起來,正在一旁數蛋,往空出來的背篼裏放掛麵和糖的母親,趕緊讓二姑把表弟抱開,不要讓我夠著了。
吃飯的時候,姑父家端了一大盆煮好的醪糟子放院子裏的凳子上,供喜歡喝的人盛了就著桌子上的白蛋喝。可別看這醪糟,跟酒一個性子,是不能多喝的,少喝點行,喝多了一樣會醉的,我正要舀第二碗的時候,母親問我,是不是要喝到左腳打右腳才肯住手。因為見過大人門喝醉酒難受的樣子,我也就乖乖地住了手。母親幫我從木頭做的大甑裏舀來飯,聞著散發著木質清香的大米飯,我發現我最愛吃的筍子沒有,我哭著向母親要,母親趕緊捂住我的嘴,拉著我離了桌,到一個沒人的地方,告訴,這是送人情,是不能有筍子這道菜的。我問為什麼,母親,這是我們這裏的規矩,因為“筍子”和“損子”同音,總不能讓人家損掉孩子吧。我也隻好作罷,撅著嘴巴吃飯了。吃完飯,我就跟著母親回家了,而奶奶和其他親戚則住在了二姑家,第二奶奶回家了,親戚們在二姑家就散了。
附:據,送人情也要謝客的,隻是我們走得早,沒有聽到。後來,我纏著經常做知客師的父親給我過幾次,可都沒有記住,後來,我在查閱本地的一些史料的時候,查到了這個送人情的謝客詞:笑哈哈,笑哈哈,金童玉女到主家。
喜洋洋,喜洋洋,各位親友聽端詳。
人情寫在簿子上,竹米交在主家房。
鮮米糯米弄清楚,別要搞得和雜醬。
雞蛋拿來放樓上,鴨蛋拿來鬥筐裝。
一萬八千數清楚,開水蛋兒要放糖。
每碗豬油下幾兩,鍋巴子蛋別放湯。
煮成白蛋是一樣,白蛋兩個成一雙。
多多喝點醪糟水,先吃蛋白後吃黃。
紅蛋揣在荷包內,拿回家中把娃誆。
眾親請來坐席上,席上無有好酒漿。
感謝親友送大禮,月姑爺酬謝理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