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2)

十月二十六,宋汝鵬殘部退入燕都城,原本因宋汝鵬圍城而補給漸少衣食逐漸變得困難的燕都城更加捉襟見肘。

聞人嵐崢命軍隊圍住燕都城,也不主動進攻,竟然和先前的宋汝鵬一樣,搞起圍到燕都城中彈盡糧絕缺衣少食的打算。

他抱著的宗旨就是反正我不急,我有的是時間和你們慢慢耗下去,我就不信再圍上個一年半載的城,你們還能撐得下去不發生兵變,就算軍中沒有暴動,民間也會人心盡失。

燕都的氣候比玉京冷,眼看已入冬,禁不起長期消耗。守軍多半都是城中人,一家上下都在城中,等守軍的家人都要餓死渴死凍死的時候,就不信那些守軍還有鬥誌和他作戰,至於宋汝鵬的士兵更好辦,他們多半是地方軍隊,隻要稍加散布關於他們家鄉的消息,介紹介紹他們家鄉的現狀,對比燕都城中如今的蕭條慘狀,他們不可能沒想法。就算他們當真不想過平靜日子也沒想法,他們圍困住燕都這麼久,和守軍多輪交戰齟齬甚多,哪怕陸航和宋汝鵬為各自的利益不得不聯合,也很難保證底下的士兵們能一笑泯恩仇,隻要他使用反間計對他們的關係加以挑撥,兵變絕非難事。

越是壓抑的環境,人的情緒越容易失控走極端。

他很期待,本就有仇的兩支軍隊,在惡劣的生存環境危機下如何保持和睦,是維持謙謙君子之風舍己救人地把糧食棉衣都讓給對方呢?還是為生存搶打起來弱肉強食?真是想想就讓人覺得很有意思。

燕都城中氣氛壓抑緊張,城外的大軍卻像在郊遊踏青,不過輕鬆歸輕鬆,他們也沒閑著,成天有事沒事就在瞭望高台上往城裏射箭。

當然不是為殺敵,那麼遠的距離往守衛森嚴的城裏射箭,威力肯定有限。

所有的箭都把箭頭撅掉,但殺傷力比有箭頭還要大一千倍——箭上都捆綁著紙張絲絹布料之類的玩意,反正隻要是能夠寫字的都用上了,當然上麵都有字。

傳進城的是完完整整的檄文,也不知道是誰起草的內容,竟然直接抖露出陸航並非先帝血脈,而是太後楊婉卉和平康王私通所生的孽種,當年平康之亂,楊景舒輕易投靠平康王,任由他奪下桓台進軍燕都,也是楊婉卉指使並暗中相助出賣軍情的結果。就連先帝莫名其妙的暴斃身亡,也是楊婉卉和陸航母子倆下的陰手。而赫連若水被迫遠嫁黎國,司徒畫衣鎮守北粵關,鍾毓晟上書致仕淡出朝政,都是因為陸航害怕這三位先帝任命的輔政大臣可以自由出入宮禁手握權柄,發現他的秘密後聯手推翻他,而三位輔政大臣雖有所懷疑,卻苦無證據,為求自保,不得不放棄權力急流勇退。

三年前嘉水關下赫連若水遇難,嘉水關守軍見死不救,根本不是什麼巧合,而是陸航一手安排,目的就是消除隱患保守秘密。

所有的細節人物一應俱全天衣無縫,交代清楚,即使編故事也編不到這麼真實。

這樣的消息傳出來,造成的轟動可想而知。即使人們不相信,內心多多少少都會有幾分質疑。

有些老臣不禁開始回想先帝駕崩前的情況,當時楊婉卉一手遮天,先帝的一切都是她負責操辦,要說她心懷不軌,至少她有這個機會。

更何況此事證據確鑿,有楊婉卉和平康王的親筆書信為證,還有昔年被楊婉卉下令殉葬知道部分內情的低等妃嬪臨終血書,甚至連楊婉卉的親生母親,當年的楊老夫人也站出來說此事屬實,聲淚俱下地控訴陸航為保守秘密如何對他楊家趕盡殺絕,甚至說出楊婉卉和平康王私會的情況,連兩人淫亂宮闈有了陸航後是如何串通太醫改動楊婉卉懷孕時間,又如何買通宮人傳信送穩婆,甚至連兩人慣常的的幽會地點都說了出來。

物證還沒什麼,最後的這個人證出來,所有人都啞然無語。

若非情況屬實,若非恨到極致,楊老夫人怎麼會出麵控訴出賣自己的親生女兒和親外孫!何況這細節交代得這麼清楚,即使有心想造假編故事,也沒人能把三十多年前宮廷秘聞編造得這麼滴水不漏,尤其還是這種經過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的滅口後的宮廷秘聞,別說聞人嵐崢這個別國皇帝,就算赫連若水親自來,也沒可能做到這步。

消息傳出,別說燕都,整個雲國甚至天下都為之震驚,陸航徹徹底底地淪為天下笑柄,陸氏皇族的顏麵因此完全掃地。

潛伏在燕都城中的暗探們也紛紛行動,將寫滿這些內容的傳單灑遍燕都各處角落,尤其是貢院街以及國子監,中山街柏雲街大顏街這些最熱鬧繁華的商業街更是鋪了雪地似的一層,一時間陸航的這點子見不得光的身世,絕對是人盡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