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肯德基母公司百勝工作超過6年的梁斌現在是一家大型餐飲企業的公關部負責人,其告訴《環球企業家》,公眾對於食品健康和安全的認知正在讓部分消費者離開西式快餐店,“對肯德基、麥當勞來說,可以選擇推出烤製、煮製的餐品,也可以通過套餐搭配油炸品和蔬菜。但是要全部改成少油的產品,對他們而言是不可能的。”
盡管不可能,但肯德基從2008年開始即強化了本土化嚐試,甚至將口號改成了“為中國而改變”。在肯德基現行的菜單上,包括“嫩牛卷”、“爽口黑木耳”及多種米飯、湯類產品,其早餐也涵蓋粥、油條等類別。麥當勞在堅持原本口味多年後,也在今年6月做出改變:數款以雞肉、牛排為主菜的米飯,以及將米飯卷入麵餅製成的“麥飯卷”登上了麥當勞全國逾1700家門店的菜單。
毫無疑問,麥當勞希望依靠米飯贏得中國消費者的口味。但令人尷尬的事實是,這些產品並未獲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顧客抱怨的內容包括了你能想象到的幾乎所有方麵:菜式樣子難看、份量太少、口味差,以及不提供筷子。毛慰敏對《環球企業家》說,“麥當勞在推出米飯產品時並未增加專用於米飯的設備,這意味著米飯產品隻能采取簡單的飯上放好預製的肉、菜,澆淋調味汁的操作。”
梁斌則直接指出:“我如果要去麥當勞,一定不會點米飯套餐,因為這不是它的專長所在。”這也導致,在“低價”快餐陣地,本土快餐品牌正以本土化優勢出擊。
兩三年以前,“鄉村基”、“華萊士”之類名字在一線城市更像是肯德基、麥當勞的中國山寨版。但現在,局麵已經變了。TNS中國創新顧問王佩琦(Karla Van WieringenWang)認為,本土企業在製造本土口味時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在2011年,已經在美股上市的鄉村基宣布不再出售炸雞、薯條、蛋撻,專做米飯套餐。這一策略收到效果,目前鄉村基全國開店數為277家,2013年第二季度營收為3.26億元。
人才流失
與肯德基、麥當勞相比,中式快餐的擴張一度受限於低層次的管理水平與中餐的標準化難度——西式快餐的品類與烹調方式要比中式餐飲簡單得多,在保證食品口感、質量統一方麵優勢巨大。
但越來越多的中式快餐企業正在進入學習洋快餐的新階段——不再“學習”其名稱或產品,而是直接從對手那裏招募管理人員。梁斌告訴《環球企業家》:“民營企業,老板給的福利會更靈活,而且成長的可能性也會更好一些。”
毛慰敏將肯德基、麥當勞稱為餐飲管理領域的“黃埔軍校”。在其供職的小楊生煎,盡管2011年才開始公司化運營,目前店數仍不到70家,但總經理是百勝前高管,營運、培訓等部門的負責人也來自肯德基,開發、市場部門負責人則有麥當勞的工作經驗。
專業管理人員的加入亦令標準化成為可能。梁斌告訴《環球企業家》:“中國人造火箭都能標準化,沒道理包子麵條不能標準化。”2012年4月,鄉村基的重慶中央廚房開建,每小時可生產超過2000個包子;真功夫則在華南、華東、華北建立了後勤中心。在小楊生煎,從麵粉到發酵包,再到所有肉餡的配置均由自有的中央廚房與冷鏈配送。
而德克士則依托自己的研發力量,開發出能夠保持肉湯、肉餡溫度的保溫機器等適合中式餐飲的設備。莊偉棠曾表示:“在更關注健康的中國特色新餐品協助下,我們才可以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快餐市場獲得一席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