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專業化信用合作社會計核算現狀及原因探析(1 / 3)

農村專業化信用合作社會計核算現狀及原因探析

供銷合作社專欄

作者:孫榮

摘要:山東省為促進農民專業化生產再上新台階,以各級供銷社組織為基礎和主線,成立了多家農村專業化信用合作社,並在專業社內部成立資金互助部開展了各相關主體之間的資金互助業務。但由於各專業社成立時間較短、政策法規不夠完善、針對性財務製度缺失、會計專業人員匱乏等原因,各專業社在具體會計核算過程中和會計核算方法選擇時,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不夠完善甚至混亂的現象。筆者通過實地調研和現場考察的方式,對該現象展開深度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農村信用合作 會計核算 原因探析

近幾年,山東省農村經濟特別是農民專業化生產取得了長足發展,為解決其中資金短缺的問題,全省多地供銷合作社成立了農村專業化信用合作社(以下簡稱專業社),並在專業社內部成立以農民資金互助為目的的資金互助部,並以資金互助為主體開展了農戶與農戶、農戶與涉農企業、涉農企業與涉農企業之間的資金互助業務。就目前而言,多數專業社的資金運作及經營內容與法律規範相符,但由於目前國家尚未針對新時期農民專業化信用合作資金互助業務出台完備的財務會計製度,導致各專業社在會計核算中會計賬戶設置及具體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序等方麵普遍存在不夠規範的現象,甚至有針對個別經濟事項在會計核算中隨意設立會計賬戶的混亂情況。

一、資金來源與運用符合法律規範

多數專業社在資金互助業務經營過程中為使資金來源與運用更加規範化、製度化,製定了各項嚴格、明確的資金互助業務經辦流程和手續。例如社員入社入股流程圖、社員借款投放流程圖、入社申請書、借款申請書、借款合同書、保證擔保合同書、借款延期合同書、借款審批表、專業合作社股金單、借款憑證、借款回收憑證等。這一係列具體做法和措施從資金互助業務的初始階段就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資金的安全性和業務操作的規範性,符合國家保護農民利益的根本宗旨,也為會計核算的客觀性、真實性、謹慎性等提供了有力的製度保證。因此,就專業社資金互助業務會計核算憑證本身而言,所記載的經濟事項清楚、客觀,會計憑證上經辦人、經辦時間、審批人簽字等完備、清晰,符合會計核算對原始憑證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專業社對農民互助資金使用的規範性和嚴肅性。

二、互助資金會計核算過程中各經濟事項核算較為完整、真實

在會計核算賬戶設置方麵,就所設賬戶的內涵而言,基本覆蓋了專業社所有的經濟業務內容,且核算過程本身連續、完整,沒有明顯的遺漏或擅自更改經濟事項的現象存在。具體地說,在會計賬戶的設置上各專業社為著重突出資金互助的特點和性質,設置了如“短期互助金”、“長期互助金”等賬戶;為體現專業社信用合作的特點,在股金核算上著重體現了社員入股這一傳統合作方式,設置了如“股金”、“流動股金”、“固定股金”等賬戶;為體現權責發生製原則,將社員借款時預先扣息收入等已實現的利息收入列入了“長期借款”賬戶,以體現該經濟業務的預收實質;在盈餘的分配上設置了“應付分紅”賬戶,核算應分配的盈餘。

從嚴格管理的角度來看,通過對上述賬戶設置進行列舉,體現出了專業社科學、認真做好資金互助業務會計核算的主觀態度。此外,在會計賬簿的設置上也較為完善,分別建立了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資金往來賬、固定資產明細賬、收入支出明細賬和總賬等各種賬簿。然而,相對於《會計法》和會計準則的規範要求而言,目前各專業社具體的會計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序存在著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例如賬戶設置隨意性較強、自設賬戶較多、賬戶使用混亂等。

三、具體會計賬戶設置及會計核算不夠規範、科學

目前,各專業社會計核算主要使用的賬戶中,“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呆賬準備”、“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應付工資”、“應付盈餘返還”、“股金”、“盈餘公積”、“本年盈餘”、“盈餘分配”、“未分配盈餘”、“其他收入”以及“管理費用”賬戶設置規範,使用明確。而“短期互助金”、“長期互助金”、“流動股金”、“長期借款”、“固定股金”、“應付分紅”、“互助金利息收入”、“股金紅利支出”等賬戶屬於自設賬戶,僅就其自設賬戶核算的經濟事項內涵而言表達較為準確,但卻違背了會計法、會計準則關於會計賬戶設置及使用必須規範、統一的原則要求,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製度》規定的核算原則相距甚遠,這必將影響和降低專業社會計核算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及可比性。筆者就各專業社具有代表性的自設賬戶的設置及核算方法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