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時期——小說巨匠3(3 / 3)

1904 年,曾樸與徐念慈等人創辦小說林社,大量發行譯、著小說以鼓蕩新風氣,其中也包括金鬆岑等編著的鼓吹民族革命思想的作品。繼又發行《小說林》雜誌。

在這一時期內,曾樸繼金鬆岑原作續撰《孽海花》,他鼓吹民族革命與民主革命的思想也由此開始萌發滋長,並在《孽海花》中體現出來。

《孽海花》的始作者為金鬆岑,先寫了6回。1903年,在中國留日學生所辦革命刊物《江蘇》月刊第八期上發表了第一回和第二回。後將原稿寄給曾樸所辦小說林書社。

曾樸看後,認為是一個好題材,對小說寫法提出一些意見。金鬆岑遂與曾樸共同酌定全書60回的回目,改由曾樸續寫並最後完成。

《孽海花》揭露了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清政府的無能與腐敗,封建士大夫的昏庸與墮落。全書寫了200多個人物,從最高統治者慈禧、光緒,到官場文苑的達官名士,到下層社會的妓女、小廝,涉及朝廷宮闈、官僚客廳、名園文場、煙花妓院直至德國的交際場,俄國虛無黨革命等,反映的社會生活麵相當廣。

《孽海花》一書體現了作者鮮明的思想傾向。曾樸是居高臨下,觀察清政府內外處境,反映30年來我國的政局。

他憤然指出:“朝中歌舞升平,而海外失地失藩,頻年相屬。日本滅了琉球,法國取了安南,美國收了緬甸,中國一切不問,還要鋪張揚厲,擺出天朝空架子。”這一番概括,基本上道出了末代王朝空虛頹敗的局勢。

《孽海花》具體描繪了在列強環伺不斷侵淩下的清政府10年兩敗,上層士大夫的崇尚空談、醉生夢死,為日趨崩潰的危局提供了驚心動魄的驗證。

在述說政潮變化消長方麵,凡洋務運動從興起到失敗,改良主義的崛起,資產階級革命派初露頭角,在小說裏均有了比較清晰的反映。

《孽海花》是第一部以同情的態度來描寫民主革命與民族革命的作品。曾樸精辟地提醒大家正視我國的現狀,“看著茫茫禹甸,是君主的世產,赫赫軒孫,是君主的奴仆”,並表示痛恨這個“專製政體”。

書中還塑造了孫中山、陳千秋等革命者形象,熱情歌頌了他們的活動,這在晚清譴責小說中實是個大膽的創舉。如此等等,實是其他三部譴責小說所不及的。

曾樸的視野極其廣闊,使這部小說的情節超越了我國現實社會的領域,描寫了德國、俄國和日本的政治生活,尤其是以熱情讚頌的態度述說了日本革命者和俄國虛無黨革命運動的一些章節。

小說中也出現了偉大的俄羅斯作家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的名字,並且述說了他們與俄國初期革命運動的關係。如此廣博的見聞和精銳的眼光,且在當時小說家中實為罕見,極顯驚人的膽識。

曾樸描寫達官名士,不同於劉鶚、李寶嘉和吳趼人,他並不著眼於描寫其凶殘或貪鄙,而是著重刻畫他們精神頹廢的要害。曾樸描繪的多是貌似方正的人物,有些更是敢於直諫的“清流”人物,但他們或崇尚空談,或師心自用,或沉溺考據,或癖嗜古董,或自命風雅,其實是迂腐自守、不學無術、矯揉造作之徒。

這些人置國運民瘼於不顧,醉生夢死,佯狂玩世。曾樸入木三分地描摹出這群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就映現出了末代王朝崩潰前夜的圖景。

《孽海花》是一部當之無愧的文學名著。它的出版,曾於20世紀初期的文壇引起轟動,在不長的時間裏,先後再版10餘次,行銷10萬部左右,獨創紀錄。

專家的評論亦頗為熱烈,著名小說研究專家蔣瑞藻在《小說枝談》中轉引《負暄瑣語》的評論說:

近年新撰小說風起雲湧,無慮千百種,固自不乏佳構。而才情縱逸,寓意深遠者,以《孽海花》為巨擘。

魯迅對之也有很高的評價。一部小說不僅引起一般讀者的廣泛興趣,以至一版再版,並且招來諸多文化名人評頭品足,這確乎是不多見的。

[旁注]

同文館 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全稱京師同文館。初以培養外語翻譯﹑洋務人才為目的﹐由恭親王奕欣於1861年奏請開辦。次年正式開課﹐直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設管理大臣、專管大臣﹑提調﹑幫提調及總教習﹑副教習等職。

陳季同 (1851年~1907年)字敬如,一作鏡如,號三乘槎客。福建侯官人。清末外交官。曆任中國駐法、德、意公使館參讚。代表作品有《中國人自畫像》和《中國人的戲劇》。

徐念慈 (1875年~1908年),原名蒸乂,字念慈,以字行;後又改字彥士,別號覺我、晚清諸生等。江蘇常熟人。著名翻譯家。被視為我國近代創作科幻小說的先行者,對近代小說美學理論有突出的貢獻。作品有《新法螺先生譚》、《情天債》等。

《小說林》是我國晚清時期有著重大影響的小說雜誌,它對我國近現代翻譯小說和小說理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07年在上海創刊。主編為黃摩西。曾樸、吳梅、包天笑等為主要撰稿人。該刊宗旨為“輸進歐美文學精神,提高小說在文學上的地位”。內容有圖畫、論說、小說、戲曲、雜著等,編譯小說較多。[

洋務運動 又稱自強運動,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內的洋務派如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在全國各地掀起的改良運動。主張利用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方式發展新型工業,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等。

蔣瑞藻 (1891年~1929年),字孟潔,號花朝生,又號羼提居士。諸暨紫西鄉人。一生專心筆耕,著述盛富。其行世者有《小說考證》、《小說技談》、《新古文辭類纂稿本》,選編李慈銘《越縵堂詩話》、《續杜工部詩話》等,5種共84卷。

[閱讀鏈接]

曾樸晚年十分認真地研究蒔弄花草的學問,買了不少有關花卉的書籍,到處選購各種名貴的品種,認真地研究和考據。

他帶領花匠搭起花架、花棚,耕耘、施肥和剪枝,常常不及洗手就來到餐桌前,一邊吃飯一邊閱讀有關書籍,往往忘記了添飯,直至站在一旁的仆人告知添飯,才應聲將飯碗交給仆人。

每天下午或晚上,他就將一天種花和閱讀的心得寫在日記上或寫成專門的文章。在他最後幾年的日記中,有許多關於花卉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