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陸海策之二(1 / 2)

戴天籌見東門慶來問,卻道:“慶官,如今你在東海將與誰為友,與誰為敵?”這句話,是問東門慶將自己放在哪個層次上。

東門慶默然不語。

戴天籌又問:“可是與徐元亮林碧川之流為友,與王滶王清溪之徒為敵?”

東門慶哼了一聲,道:“我如今雖然微弱,但還不屑如此!”

戴天籌道:“可是眼下滿東海的人,都以此許君呢!”

東門慶臉色變得有些難看,跟著又轉無奈,因為眾人的這種評價,實際上也正是東門慶的現狀,過了好一會,才道:“我誌不止此!隻是被時局困住了手腳,施展不開!”

戴天籌嗬嗬笑道:“我也知你誌不止此!看你的手下,如吳平、秀吉之輩,才幹均不在王滶之下,你若誌止於此,將自己擺在和王滶同等的層次上,他們會跟隨你才怪呢!不過,你說你困於時局,嘿嘿,這句話卻是在替自己開脫了--你哪裏是困於時局,你根本就不知時局!”

東門慶道:“我怎麼不知時局了?”

戴天籌道:“你想想你出海之後的種種經曆,雖然聰明才智處處可見,但是就整個布局來說,卻顯得十分淩亂!可以說你出海鬧了這麼久,全都是在亂闖亂撞!雖然憑著一點天賦直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積累了一點實力和不小的野心,但其實你到現在為止都是空有實力,徒有野心--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更不知道該怎麼幹!臨事全憑直覺,而乏深謀遠慮。在日本你能僥幸成功,在於所作所為暗合天下大勢,而如今雙嶼受困,則在於你的作為已與天下大勢相離!”

東門慶忙問:“天下是何大勢?”

戴天籌道:“天下大勢,無它,在陸海二字而已。大明雖然據有華夏大地,環宇第一,但當今聖上屍位素餐,朝堂諸公抱殘守缺,各部各省貪腐橫行,其間破綻甚多,大有可取之道!東海許王之輩、倭島各路大名、泰西新興諸國都甚有活力,生機勃勃。然而,許、王之輩為中華出海之孽種,根在中華,其必須依附大陸正如藤蔓必須依附喬木,一旦陸海隔絕,失去依靠,則必萎頓不振;倭島諸大名勢力尚弱,十年之內不足為患,且倭島之益害,不在倭島本身,而係於中華之興衰,中華興,則倭島為從屬,中華衰,則倭島為惡瘤,朝鮮、交趾亦然,對付這些小鄰,當以務本為要;泰西新興諸國雖然野蠻凶狠,但隔得太遠,就算為禍,百年之內也隻是癬疥之疾。就利害而言,許、王與吾等最近,群倭次之,泰西最遠,然三者皆可為用。”

東門慶問:“如何用?”

戴天籌道:“八個字:順其所求,用其所長!倭島泰西均渴望中華貨物,許王能順其所求,故能勃興。但走私渠道終究太小,如纖管細流,隻能稍解渴意而已。時至今日,單靠走私已難滿足海外諸國對中華貨物的巨大需求,故諸國均渴望貨物通路能夠擴大,而許王身為華夷中介,更是渴盼著能開禁通商!誰能順應他們的這種需求--哪怕隻是給他們一個萬分之一的希冀,他們都會報以重利!”說到這裏戴天籌微微一笑,道:“慶官,你知道你之前在日本為何能夠履險如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