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便問東門慶有那些人脈,東門慶笑著將自己在日本結交的人數了一遍,從王直到徐元亮,再到各路海商,誰知道張維卻道:“慶官!這些人沒用!”
東門慶愕然道:“沒用?這些可都已經是東海頂尖的人物了啊!”
張維道:“嗯,說完全沒用,那是有些過了。可是慶官,這些人你在日本時能用,到了閩浙,可就未必也能用了!”
東門慶沉吟片刻,眼中的得意暗淡了幾分,點頭道:“不錯,不錯。”他在肥前一戰之後,已能在日本調動相當一部分華商,但一回到中國,形勢與環境一變,沒了各種條件的配合,那些在日本服他調動的華商是否還能給他幫助已是難說。至於王直、徐元亮等人,會在多大程度上給他以支持,更是無法預料之事。東門慶本來是個閩人,但他的基業先成於海外,這時再回來,確實如張維剛才形容的那樣,就像一個才進入閩浙的外來客!一切根基都得重頭打起。
他想了好久,都覺得有些無從著手,便向張維問計,張維道:“遠的不說,先得想辦法把慶官你這幾百號人養活,才好談其它。”
東門慶道:“這個不難。買糧買水的錢,也不費什麼。”其實維持這麼多人每天的吃喝也是一筆大錢,隻不過現在慶華祥生意大了,在這方麵於不辭早做了獨立預算,因此東門慶並不重點考慮。
張維一聽卻道:“慶官!你錯了!而且錯得厲害!大明不比日本,這邊是禁海的!海外諸島,隨時可能會斷糧。一旦各島鬧起了糧荒,你有錢也沒處買糧去!雙嶼的儲蓄可以給你吃十天八天,不見得能給你吃上幾個月!就算你運氣好,這半年裏去到哪個港口都能買到糧食,但也不能永遠靠運氣,將自己的性命放在別人手上!所以第一步,是要建立一條近海接濟的渠道,幫你將內陸的糧食運出外海。有了這條渠道之後,你再尋個島嶼立寨揚旗,那時便是一方宗主了!進可攻,退可守,和人談生意有了底氣,和人打仗也有了個後方!”
於不辭想:“他說的沒錯。去日本那至少是半年以後的事,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買糧過冬!而且這條近海接濟的渠道既可運糧,也就可以運貨!若是能建起來,以後從內地運貨物出來,也可走這條門路!”
楊致忠卻想:“這個張維,說到最後,還是想利用我們的人力財力去遂他自己的心願!”原來他是福建人,對月港和月港人物甚是熟悉,對張維的來曆也略有耳聞,知道張維這些人一直想在浯嶼一帶建立一門專做近海接濟的買賣,隻是苦無啟動資金罷了,這時一聽,便覺張維是在為自己考慮,因此又給東門慶連使眼色,要他莫輕易“上當”。
東門慶對張維的了解遠在楊致忠之上,這時卻對楊致忠的暗示視若無睹,對張維笑道:“張大哥!你的話是說到我心裏去了!可是我的這些兄弟,大多是在海外招募的,對閩浙近海的勾當不熟。”
張維道:“我推薦一個人,若你能信得過他,一定能辦成這件大事!”
東門慶便問:“誰?”
張維道:“我!”
楊致忠眉頭一皺,東門慶卻大喜道:“張大哥,你願意加入我慶華祥麼?”
張維道:“就怕當家你不肯收我!”
東門慶眉梢上揚,叫道:“我怎麼會不歡迎你!啊!吳平!吳平!”朝艙外大叫了幾句,吳平聽見,帶了黃隆進艙問:“怎麼?”東門慶道:“告訴你個好消息!張大哥也要加入我們慶華祥了!”
此事雖在吳平料中,但他聽說後仍忍不住喜道:“當真?哈哈,那可太好了!”
東門慶笑道:“在陳錢山擊破群盜,那是回大明後的第一件喜事!和張大哥、黃大哥重逢,是第二件喜事!如今得張大哥加入,我慶華祥勢必如虎添翼,這是第三件大喜事!兩日之間,三喜臨門!可以預見接下來半年我們的一定順風順水行好運!今晚必須一醉,否則無法盡興!”便下令設宴擺酒。
酒到半酣,拉了張維近前耳語,道:“張大哥,我打算撥一艘雙桅帆船、一艘三桅帆船給你,再撥白銀二千兩供你調度。一個月內,你能保證運出足夠的糧食,令我這數百號人在海上衣食無缺麼?”
張維雖喝了好幾杯酒,頭腦卻清醒有如平時,聽到東門慶給出的條件遠過自己的預期,而開出的要求自己也有把握,便將杯子一舉,道:“若有兩艘帆船,二千白銀,何須一個月?從我回到月港之日計起,隻需七天,我便能拉起一幫人馬來,源源不斷地給你運糧!”
東門慶大喜,舉杯一碰,開懷笑道:“那我就等張大哥你的好消息!”頭一仰,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