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時期——治世能臣2(1 / 3)

近世時期——治世能臣2

近代第一人臣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瓶泉居士等。生於清代福建侯官,即今福建省福州市。清代後期政治家和思想家。

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侵略,維護我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我國人的敬仰。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的第一人臣”。

林則徐自幼勤奮好學。他14歲中秀才,19歲中舉人,21歲被聘到廈門任海防同知書記,22歲被聘為福建巡撫張師誠的幕僚。林則徐在27時歲考中進士後,從此步入仕途。

林則徐的仕途很順暢,在鴉片戰爭之前,先是任翰林院編修,利用這裏藏書豐富,人才薈萃的有利條件,刻苦學習,進一步充實自己。後曆任兩浙鹽運使、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在職內,他一心為民,在興辦河工、治理漕運、興屯墾田等方麵都做了大量工作,很受當地人民群眾愛戴。

在1837年至1838年間,鴉片就像洪水一樣湧進我國。鴉片是一種有強烈麻醉性的毒品,被當時的英國商人輸入我國後,既毒害了我國人,又給清朝的財政造成了很大損失。

林則徐深知鴉片的危害,他在任湖廣總督期間,查獲了近5000支煙槍,當眾刀劈火燒,收繳了大量鴉片,僅陽縣就繳獲鴉片一兩萬千克。

為了幫助吸食者戒煙,林則徐提出了6條禁止鴉片的辦法,如配製斷癮丸,強迫吸食者戒絕,大舉搜查煙槍、土膏等,使許多吸毒者戒除了煙癮。

為了禁煙,林則徐還上書道光皇帝主張禁煙。他在奏書中尖銳指出鴉片的危害,無情地揭露了鴉片受賄集團和吸食者的關係。

道光皇帝看了奏章後,用筆在上麵加了圈。他感到問題的嚴重:軍隊是坐天下的命根子,軍餉是維持統治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牢靠,那是不堪設想的事。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道光皇帝同意了林則徐禁煙的主張。

1838年,道光皇帝下令召見林則徐進京商議禁煙對策。同年11月15日,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節製廣東水師,前往廣東查禁鴉片。

林則徐深知這次去廣州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的,但他向自己的師友表示,自己已將“禍福死生,早已置之度外”,要盡一切努力,除掉鴉片這一毒患。

林則徐來到廣州後,看到街頭上,一些骨瘦如柴、臉色黑灰的“大煙鬼”,有氣無力地縮身在牆角裏,不住地打著哈欠,鼻涕眼淚一齊往外流。那些商販守著店鋪貨攤,卻無人來買。

身穿便服進行私訪的林則徐看到這令人心酸的情形,心裏非常激動。他覺得要想徹底禁煙,非得先從內部整頓不可,一定查出並嚴辦那些走私鴉片的漢奸和貪官,讓老百姓的精神振奮起來。

於是,林則徐用種種辦法,終於查清了走私鴉片的情況,嚴懲了一些違法官兵和煙販子。然後,他發出了通告。

其主要內容是:

一切外國商人必須在3天內繳出全部鴉片,並寫出永遠不再販運鴉片的保證書。今後如再查出鴉片,按犯罪論處,貨物沒收,犯人處死。

林則徐宣布的3天期限已到,但目中無人的外國煙販卻拒絕交出鴉片。這時,林則徐下令傳訊英國的大煙販顛地,開始和外國侵略者展開了直接的鬥爭。

英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從澳門趕到廣州,把顛地藏到商館保護起來。林則徐聞訊後,立即命令中國軍隊包圍了英國商館,並下令暫停中英貿易,以示警告。

由於林則徐采取了堅決措施,200多名英國商人終於被迫交出了20283箱鴉片。當時,美國在廣州的商人也被迫交出了1540箱鴉片煙。

麵對這麼多鴉片,林則徐決定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他叫士兵在海灘上挖了兩個方形的大池子,都有15丈見方,叫銷煙池。池的前邊挖有涵洞,後邊連水溝。銷煙前,先把水從溝裏引進池裏,再製成鹵水。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率領廣東各級軍政官員,來到虎門海灘邊的高崗上,親自指揮和監督銷毀鴉片。這天,天氣十分晴朗。成千上萬的群眾聞訊趕來,海灘周圍人山人海。

銷煙開始了。

一隊隊打著赤膊的工人和士兵們把鴉片箱子抬來,用斧頭劈開,將鴉片切成碎塊投入蓄有鹵水的銷煙池裏。銷煙池上搭著木板,站在木板上的工人和士兵,把早已準備好的石灰用鐵鍁撒入池內,還用力地攪拌著。

不一會兒,池裏的鹵水和鴉片翻滾起來,煙油上冒,煙渣下沉,一股濃煙衝天而起,直上雲霄,霎時間彌漫了海灘的上空。

虎門海灘銷煙連續進行了23天,到6月25日止,林則徐將收繳的230多萬斤鴉片全部銷毀。麵對這一場麵,海灘周圍萬眾歡騰,無不稱快。

虎門銷煙是中國禁煙運動的一個偉大勝利,它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誌,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清除煙毒、反抗外國侵略和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強決心。虎門銷煙成為中國人民反帝鬥爭的偉大起點,林則徐受到中國人民的敬仰。

虎門銷煙之後,林則徐估計到禁煙可能會引發英軍侵略我國,便積極備戰,籌備海防,準備迎敵。

他一麵請求朝廷加強海防,各海口派精兵嚴守;一麵親自察看海口,修築工事,添置武器,整頓水陸官兵。他倡導由民間自行團練,以保住村莊,又招募水勇,協助水師抗敵,號召民眾參戰。

與此同時,林則徐冷靜分析了中英雙方情況,提出了堅守炮台,以守為戰;信任群眾,利用民力的戰術。在林則徐的鼓舞下,廣東人民個個摩拳擦掌,隨時準備戰鬥。

1840年6月,英軍果然開始發起進攻。當時的英國政府派出48艘軍艦,由懿律和義律率領海陸軍4000人到了廣州的海麵上,此時又增加到海陸軍10000人。但他們沒有料到,還沒登陸就遭到中國軍民的痛擊。

我國軍隊和漁民趁著潮退,乘著小船搜查到他們,用火箭、火罐和噴筒等武器主動進攻,燒毀了英軍不少船隻。

從此,英軍不敢在海岸附近停留,成天在海麵上遊弋,得不到淡水,隻能用布帆兜接雨水救急,後來連食物來源也發生了困難。

英軍在廣州附近站不住腳,便沿海岸往北進攻,想尋找一個突破口。

道光皇帝和清朝政府並沒有做打仗的準備,當英軍攻陷舟山群島的定海,又北上到達天津的白河口的時候,他們就嚇慌了。

本來就反對禁煙的那些大臣趁機向皇帝告林則徐的狀,說是他禁煙失當,得罪了洋人,要讓英軍撤退,一定要懲辦林則徐。

道光皇帝以“誤國病民,辦理不善”的罪名,於1840年10月將林則徐等人革職查辦。

1841年3月初,林則徐前往浙江鎮海聽候諭旨。廣州各界人士懷著極其惋惜的心情,紛紛趕來為林則徐送行。林則徐無限傷感地離開了廣州。不久,道光皇帝下旨將林則徐遣戍新疆伊犁。

1841年8月,林則徐揮淚北上伊犁。

1842年12月,林則徐到達伊犁。除夕之夜,人們都在辭舊迎新,而林則徐卻心潮起伏,思緒萬千,他非常擔心祖國的前途。

林則徐在新疆,不忘邊防。他行程15000多千米,曆經8城,倡導開發荒地。興修水利,實行屯田。他在新疆推廣的坎兒井,當地人稱為“林公井”。對開發邊疆、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