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隨筆(3 / 3)

“現在上課真沒意思,老師老不抽我回答問題……”

“是啊,每次我把手舉得老高,老師就像沒看見似的。”

“你們看不出來嗎?肖老師就是喜歡像建斌那樣成績差的學生……”

從聲音判斷,這是班裏幾位成績好,表現也比較積極的學生。記得當時我一直愣在那兒,頭腦裏立馬浮現出當我一次又一次抽建斌回答問題時,其他學生臉上那失落的表情;當我問道“誰到黑板上來解答這道題?”時,我聽到的是其他同學異口同聲卻又無可奈何的聲音:“建斌——”我突然意識到,由於我過分關注建斌,卻忽視了班裏的其他孩子。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成績好的學生學習自覺性高,不需要老師過多的關注,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後進生的身上,殊不知由於我的過分偏愛,造成了其他孩子心理的失衡,老師愛的天平一旦傾斜,勢必會打擊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效果也會明顯下降。

無獨有偶。去年,由於班額太大,我所在的年級要分出一個班,我被任命為這個班的班主任。班裏分來一個叫小澤的男孩子,他的年齡比同級的孩子大兩歲,又高又胖,而且天生殘疾——聽力障礙和語言障礙,說話吐詞不清,常常隨身戴著助聽器。小澤的媽媽擔心孩子在班上會受到同學的欺負,經常來找我交流:“小澤戴的助聽器要一萬多元,淋不得雨,所以不能坐靠外窗的位置,也不能打掃清潔衛生;小澤的聽力和語言有障礙,不能再讓他的視力出現問題,所以位置不能太靠前,也不能太靠後;小澤天生殘疾,在其他孩子麵前會有些自卑,希望老師和同學們多關愛他,不能讓他的自卑心加重。”小澤媽媽提的這些要求,我覺得都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對於這種先天不足的孩子,我本來就抱有同情之心,所以在班上常常叮囑其他學生要加倍關心小澤同學。

但沒過多久,就陸續有同學向我告狀,說小澤打人罵人;組長向我反映,小澤不做作業;科任老師反映小澤上課偷偷看漫畫書……出於偏愛之心,我都會輕描淡寫地提醒他下次注意,並勸誡其他同學對小澤同學要寬容,要謙讓。再後來,越來越多的同學向我數落小澤的不是,我開始有所警覺,於是我暗地裏觀察他,並找他周圍的同學了解他的情況。

我發現當我在教室的時候,小澤比較規矩,隻要我一離開教室,他就顯得大不同。有一次,我親眼看到他趁同桌下課出來休息的時候,把同桌的作業偷偷拿過來抄。

還有一次,他為了和一位同學爭一本漫畫書,竟然把那位同學的臉抓傷了。我生氣了,準備狠狠地批評他一頓,我讓班長把他叫到辦公室,不想,剛問他兩句,他就抽噎起來:“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故意的……”看到他的可憐樣兒,我就心軟了,簡單地說了他兩句,並安慰那位受傷的同學,讓他盡量讓著點。那同學很委屈,嘟囔著:“就是肖老師把他慣壞了……”一旁的班長也忍不住說話了:“肖老師,您經常叮囑我們要照顧好小澤,不能欺負他,凡事多讓著他,我們已經盡量這樣做了,可是他卻仗著老師的偏愛,得寸進尺,同學們都開始疏遠他了。”“還有,老師您擔心小澤聽力不好,不知道家庭作業是什麼,所以每次都是把作業寫在黑板上,而小澤三天兩頭不交作業,每次的理由要麼是不知道作業是什麼,要麼就說沒帶來,其實,他很多時候都沒做。”小澤的小組長看起來憤憤不平。

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對小澤太過偏愛,擔心他由於身體的殘疾會受到傷害,所以,千方百計地保護他,對他犯的錯一再縱容,殊不知,愛過了頭就是溺愛,反而害了他。自此以後,我對小澤的態度改變了,我告訴他:“你的身體雖然有殘疾,但心智不應該有殘疾,你要克服先天的缺陷,自立自強,做出成績給大家看看,要讓老師和父母為你感到驕傲。”

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沒有對學生的關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但教師隻是一味關愛,毫無反思,不作糾頗,那是收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的。教師隻有持衡關愛的天平,讓學生明白教師在關愛,理解教師關愛的目的,才能收到應有的教育效果。教育家加裏寧說過:教師每天都蹲在一麵鏡子前,外麵有幾百雙精細的富於敏感的、善於窺伺出教師優缺點的孩子的眼睛不斷地盯著。是的,學生是教師的一麵鏡子,今天,在這一麵童心閃閃的明鏡前,我又一次靜下心來:不要把愛的天平傾斜,人人都需要愛,把愛的陽光平等地分給所有的孩子,愛得公正,愛得讓孩子信服。

於細微處見真情——教育關注細節實例

王 怡

細節之為細節,是因為它太小了,但教育細節的失誤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一個蔑視的眼神,一句無意傷人的話等都容易給學生產生極大的傷害。正如加裏寧說過,“天地間再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精細、更加敏捷,對於人生心理上各種微末變化更富於敏感了”。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在工作中要時刻留意細節。

記得剛畢業那年,我分配到一所小學任三年級一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那時我十七歲,金十歲。金的成績總是年級倒數第一。我不希望班裏有個“拖後腿”的,於是對他進行改造;座位調第一排,上課隨時提醒,課後單獨輔導… …兩個月後,我的滿腔熱忱換來他依舊如故,考試“狀元”地位巋然不動。他基礎太差,對學習早已失去信心和能力。我放棄了。

可在那段時間,金越來越喜歡我。他說我不把他當“孬火藥”,願意和他聊天,講題。他說要送我禮物,問我喜歡什麼。我笑道:“我喜歡你不搗亂,認真學習。”他一聽,想了半天,一拍腦袋:“明白了。”

第二天,金那歪七扭八的字湊出的家庭作業居然全對。放學我留下他問怎麼回事,金說他學習實在弄不懂,但老師喜歡全對的作業,所以早晨偷拿玄的作業抄(玄是班裏成績最好的孩子)。我沒批評他,反正他也那樣了,隨他去吧。此後,每天金的家庭作業全是“√”,考卷上全是“×”。

臨近期末的一個早晨,金拿著他的家庭作業給我,說:“王老師,這是我做的。”我看也沒看,打上幾個大紅“√”。金有些急了,臉甚至有些漲紅,高聲嚷:“這是我的。”我瞪了他一眼:“知道了,知道了。”上課鈴響,我隨手將本子放在辦公桌上,催金進教室。

當時的我太年輕,缺乏經驗。忽略了金焦急又固執的這一細節,也丟失了轉瞬即逝的教育良機。第二節課後,金的母親找到我,要給金辦轉學手續。我愣了一下。她說她的隨軍手續也辦好了,中午一點的火車,她帶金去他父親所在的部隊生活,以後不會回來了。“哦 ……那恭喜你了。”隨後我為她辦好手續,叫金背好書包出來。臨別時,我拉著金的手,金的眼眶紅了。我告訴金以後要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認真學習。他一句話沒說,埋著頭,眼淚像斷線的珠子“啪啪”砸在冰涼的過道上。他媽媽邊為他擦淚邊說:“他就是舍不得你,昨天聽說要走,一直說要送你最好的禮物。給他錢叫他去買他也不要。也不知他送的啥。”我說:“沒送什麼呀!”金突然慟哭起來,甩開我的手,扭頭就跑。

下午,我告訴大家金轉學了,玄拿個文具盒給我,說是金昨晚落在他家的。我問:“他怎麼去你家?”

“他說作業不會,讓我給他講。金好笨,給他講半天還是不會。”

“然後他就抄了你的?”我問。

“不,金說這次他不能抄。他把答案記住,默寫在本子上了。”

我的心一緊,翻看金昨晚的作業,果然有些是錯的。顯然他一下記不住那麼多複雜的字。那一個個絢麗的紅“√”分外刺眼。淚湧出,模糊了一片紅。我終於明白,早晨金刻意的強調不是調皮,臨別的慟哭而去也不僅僅是不舍。臨別前,他精心為我準備了最好的禮物,卻由於我的疏忽被打碎了。對不起,金!謝謝你,金!

沒能親口向金道聲謝,是我教育工作中最後悔的一件事。金的作業本我一直留著。它提醒我:一個教育者,應有敏銳的眼光關注孩子的每個細節變化。細節飽含理解,細節隱藏著智慧,細節傳遞著信任。孩子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有新的麵貌,他們的一言一行後隱藏著極細膩廣闊的內心世界。關注細節,正確引導應成為教育者的職業素養。因為,教育無小事,細節彰顯力量。

雨露滋潤禾苗壯

何 季

“我是一滴雨,我會染綠一片葉,倘若沒有雲朵,老師,我會來自哪裏?我是一滴雨,我會催紅一朵花,倘若沒有大地,老師,我會去向哪裏?——郭丹雨”在作業堆積如山的案頭上,這張略微有些泛黃的紙片中那稚嫩的字,我一遍又一遍地咀嚼著……

9月的達州,驕陽似火。開學第一天,我在教室裏忙碌著給孩子們注冊報名,孩子們依次上台,一邊遞交著作業,一邊親熱地和老師打著招呼,然後邀約夥伴在座位上分享著暑期的快樂。

“老師——”尾音拖得很長,聲音很細,夾雜著方言。我循聲望去,門口出現了一個陌生的小女孩,個子很矮,小臉又青又白,碎花的衣著顯得樸素,左臂上有一塊青紫色的疤痕。她手裏拿著一張轉學的紙條,和這群城市裏的孩子相比,她顯得是那樣單薄和害羞,甚或有些膽怯,她大半個身子都依靠在門框外,向我示意著她手中的紙條。“快進來!快進來!”我起身輕輕拍了拍她的頭,以緩解她的緊張。

“叫什麼名字?”我拿出筆記錄著。“郭丹雨。”聲音依然很小。“爸爸媽媽叫什麼名字?”“我……”小女孩猶豫了一下,扭頭向門外望去。我這才發現,門外還站著一個老奶奶,衣著一樣的樸素,手裏拎著一個淺藍色的帆布袋子,正關切地注視著眼前的小女孩。“您是郭丹雨的奶奶吧?請問她的父母叫什麼名字?”老人

沒有回答我,眼睛望了望正在教室裏快活玩耍的孩子,似乎有點兒欲言又止。我疑惑著,起身來到門外。老人拉著我來到走廊的角落,緩緩地,一字一頓地說道:“她沒有父母,是個孤兒。”孤兒?我心頭為之一震!更加疑惑了。聽了老人的介紹後才得知,這個叫郭丹雨的小女孩是被父母遺棄在廣州到達州的火車上,老人的姐姐剛好也在這趟車上,看著小女孩可憐就抱了回來,送給老人來撫養。“我抱回家時才發現,孩子的左臂上有一顆肉瘤,估計是怕成為負擔才被父母遺棄的,至今她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老人的眼裏似乎閃著淚花。

突然,我有些後悔了——為什麼剛才對小女孩提出那樣的問題?她那隻明顯有點萎縮的左臂上的疤痕告訴了我,她已然失去了很多,她需要更多的關愛。我默默地回到教室,招呼郭丹雨同學坐下,報名冊父母的那一欄我依然空著,因為,她一定會有父母的。

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隻有走進學生心靈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愛是教育的原動力,教師的關愛就是學生最需要的心靈陽光。因為有愛,則心泉之潺潺。郭丹雨同學在老師的悉心嗬護下,很快地融入新班級的學習生活中,漸漸地變得開朗自信起來。郭丹雨很喜愛寫作,我經常和她在習作中“讀心”,讓她懂得在這個班級裏有許多許多的人在關心著她。“花樹的複活,讓我明白了生命在於嗬護,樹也一樣,不管生命的大與小,貴與賤,隻要你用心去嗬護和關愛,總會看到那一片新綠!”這是郭丹雨同學習作中的一段話,我看後在習作後麵寫上“老師期待你的那一片新綠!”我把這篇文章推薦給了《達州晚報》編輯部,很快就被報社采用發表了,這無疑為這個頑強的小女孩增添無比的自信,她收獲了她的第一片新綠。

轉眼之際,一學期的學習生活結束了。臨近春節,我有事到學校去,剛到校門口就聽見一個稚嫩的聲音:“何老師,您好!”原來是郭丹雨同學,她和奶奶一道站立在寒風中,纖細的身子,兩隻羊角辮上紮著小蝴蝶,小手緊緊抱住一個塑料袋。

“有什麼事嗎?”

“這是我奶奶在家裏給您蒸的包子,送給您,祝老師新年快樂!”說罷,便把手中的塑料袋遞了過來。剛蒸的包子在我手中熱乎乎的,難得這祖孫倆在寒風中苦苦等待,當時在我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感動,或許,在她們心目中,這滾燙的包子就是春節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吧!我趕緊拉過郭丹雨,走進門衛室,從包裏掏出一百元遞給她:“這是老師給你的紅包,希望你能好好學習!”望著小女孩樂顛顛地遠去的背影,我也沒去多想這一百元的紅包能給她多大的幫助。

春節之後,開學第一天,郭丹雨遞給我一個工整的信封,裏麵寫著:“我是一滴雨,我會染綠一片葉,倘若沒有雲朵,老師,我會來自哪裏?……手捧著那滾燙的紅包,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激動。雖然我沒有父母,也從未感受過父母給予我的溫暖與嗬護,雖然我從小與奶奶相依為命,但每時每刻都感受到別人對我的關愛,感受到同學對我的幫助,感受到老師對我的溫暖。”她這篇題為《特殊的紅包》的作文在參加四川省中小學生作文競賽中獲得了二等獎。因為愛,郭丹雨同學收獲到創作的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有這樣一句話:“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複存在。”我想,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記住這一段話,因為教育首先是一種保護,而且需要有一顆愛心,需要關注到那些心裏曾受過傷害的學生,使他們也能同其他孩子一樣在愛的雨露下成長。

揚起自信的風帆

自信是生命中積極、肯定的力量,是學生走向成熟和成功的源泉。人在很多時候,是因為信心而拉近了與目標的距離,而不是目標真的就那麼近在咫尺。當學生擁有自信時,他會對陌生的東西不那麼畏懼。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曾說過:“每一個學生都各自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教育的藝術是育人的藝術,需要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對待“特殊兒童”的轉化和教育,更需要教師選擇適宜的教育方式,投入更多的感情精力,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過程。

四年級時,班裏分來一個叫小弋的男孩。小弋患有先天性唇齶裂,一歲時做了矯正手術,但嘴唇上的疤痕仍然清晰可見。由於先天發育不足,他說話悶聲悶氣,含糊不清,不仔細聽,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麼。正因為如此,小弋內心很自卑,他總是獨來獨往,從不主動與人交流,在集體活動中也很少見到他的影子。慢慢地,我開始關注這個“獨行俠”。在課堂上,我把簡單易答的問題留給他,我知道他口齒不清,說長句有難度,就讓他讀詞語。起初,當我在課堂上點到他時,他有些錯愕,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回答問題時的聲音也非常小,恐怕連他自己也聽不見。每當這時,我會把話筒放在他麵前,把擴音器的音量調到最大,當他從擴音器裏聽到自己的聲音時,竟有些興奮,聲音也一次比一次大,後來,不用話筒他的聲音也能傳遍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再後來,不用我點他名字,他自己就會主動舉手。我還特意“安排”兩名同學去親近他,與他做朋友,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個學期過去了,小弋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班級舉行的一次演講比賽上,小弋用他的自信和真誠征服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在同學們熱情的掌聲中,我發現,那個孤僻、自卑的男孩不見了,站在我們麵前的小弋已經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學生的心靈脆弱而敏感,每一顆心靈都需要被關愛、被重視,每一個都需要實現自我,被大家認可。教育應以鼓勵為主,每當學生取得了點滴進步,都需要教師及時給予表揚、鼓勵,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以激勵其爭取更大的進步。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隻要善於觀察,就不難發現。

小靜是班裏一個“默默無聞”的女孩,人如其名,安靜,靦腆。你似乎察覺不到她的存在,她總是那麼安靜地坐著,安靜地走著,安靜地站在一旁……上課也從不主動回答問題,偶爾被點到,聲音也是細如蚊蠅。每當與之眼神交彙的時候,她也是迅速地躲閃,極力地回避。

一次,學校舉行“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主題隊會比賽,我們班代表年級組參賽。為了突出這次隊會的主題,將節約落到實處,我要求孩子們將廢物再利用,自己動手改造成有用的生活用品。沒過兩天,小靜就交來了她用舊牛仔褲製作的斜挎包,包包上裝飾了漂亮的小花朵,看起來既美觀又實用。我心想:沒看出來,平時沉默寡言的小靜還有這個手藝!我在班裏表揚了小靜,說她的作品既有創意又有手藝,小靜臉上浮現出難得一見的笑容。沒想到第二天,小靜又帶來了更多的作品:褲腿收納袋,易拉罐改良的存錢罐,紙盒包裝的抽紙盒… …她告訴我,這都是她平時在家做的。同學們好奇地拿著小靜的手工作品翻來覆去地看,都誇她心靈手巧。小靜羞澀地笑了,滿臉都是幸福。在班隊會上,我讓小靜介紹她的作品,那一刻,我們發現小靜不再是一個靦腆的小姑娘,她是那樣自信,她的作品贏得了在座評委和師生的一致好評,也贏得了陣陣掌聲。最後,我們班獲得了本次主題隊會的第一名。在總結會上,我特意表揚了小靜,說她功不可沒。從那以後,小靜明顯比以前開朗自信多了,她還經常把自己製作的小作品送給老師和同學。

我們不難發現,給予學生肯定、賞識與鼓勵,能夠幫助他們找準方向,樹立自信。蹲下身子看學生,盡量和他們保持同一個角度,用他們的眼光看世界,才能走進他們的心靈。隻要我們善於發現,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抓住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揚起自信的風帆,就能促使學生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

老師今年是虎年

周靈貴

上周四,應該是教師節。到了下午,在老師的辦公桌上已堆滿了孩子們的禮物。有滿含家長深情表達謝意的化妝品、鮮花等,也不乏一些孩子們送來的卡片之類的小禮物。辦公室裏的老師們表情各異:收到節日禮物的,喜形於色!但也有沒收到禮物的,覺得有一絲絲尷尬……

對這些表情見怪不怪了,這隻是一份心意,可大家還是按部就班認真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回想起我來學校這八年的時間,作為一位綜合課老師,我是一個把這些事看得挺淡的人,個性放得開。

剛好有一節我的英語課,我在課堂上就給孩子們講了這樣的故事:

我是一個懶得去記住每年屬相的人,三十幾年,我很難說出哪年是啥屬相!但是我記住了2000年是龍年,因為我妻子懷上我的女兒;我也記住了2001年是蛇年,因為我女兒出生了;我也記住了2003年是羊年,因為有一位同學在元旦送了我唯一的一張羊年賀卡,然而2002,2004,2005,2006……我根本不知道是啥年,因為我沒有值得回憶的東西!

俯首甘為孺子“牛”

李 兵

植根於達縣實驗小學這塊沃土上,我很幸福,也很自豪!

從2002年實習的那一刻起,我與達縣實驗小學便結下了深深的“情緣”,初入實驗小學,對於我這個剛離開象牙塔的學生來說,一切都是那樣新鮮,一切又是那樣茫然,幸得有體育組的老教師無私的指導,讓我盡早完成了從一個學生到一個教師的身份轉變。畢業後,我順利地分配到了達縣實驗小學,這在同齡人的眼中,我是幸福的,一畢業就可以在縣城上班,而我的內心更是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叩擊著我的思想,在拷問著我的心靈:我必須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對教育的熱情揮灑在這片沃土上,做一頭勤勤懇懇的“牛”。

“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在甘做紅燭、默默奉獻的淡泊寧靜之中,彈奏好“服務教育,服務教學,服務孩子”這首意韻深遠的“高山流水”曲,便是我現在工作的縮影!

在大家的眼裏,作為學校後勤主任的我是幸福的,因為這凝聚的是領導對我的信任!在無限感動和感激之餘,我感覺更多的便是責任的重大,這是領導對我工作的考驗!隻有親曆其中才知它的千頭萬緒,才懂它的錯綜複雜,什麼書籍和教輔資料的調整發放,收費票據的整理分發,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校舍的維修,學生食堂的柴米油鹽等,每天總是忙得團團轉,但隻要清楚後勤工作是為教育工作服務,是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是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添磚加瓦的,我也樂得其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偌大的集體,資金有限,怎樣調度資源,如何增收節資,我這“巧婦”可沒少花心思。能夠自己動手的盡量自己動手:維修桌椅、水電、窗簾、澆灌花草成了每個周末的必修課;搬移物品、維修燈具、排危補修是每個節假日的常態作業。我深知學校的資金緊張,可花可不花的錢,堅決不花,非花不可的盡量少花,購買物品時做到“貨比三家”,要把每一分錢用在該用的地方。

“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後勤工作瑣碎,小到粉筆,掃把的發放,大到學校的規劃建設,似乎總有忙不完的事,幹不完的活兒。自從承擔了後勤主任這項工作,我大部分休息時間貢獻給了學校,每當周末同事們都陪著家人共度雙休,或是寒暑假外出旅遊時,我仍在學校加班,家人開玩笑講:你幹脆搬到學校住!對此,我隻是微微一笑,因為這是我的工作!我常想,這是我人生閱曆的鍛煉,是我人生價值的重要體現,我不會因此而埋怨,在工作中我收獲的是充實,這種充實讓我沸騰!早起或是晚歸時,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看到校園裏的花草是那樣的搖曳多姿,我的內心充滿了喜悅,這就是我人生,這就是我要的職業!每當別人碰到我在學校加班時,總會揶揄兩句:周末還不休息,成天待在學校,有那麼多事兒做嗎?我也會重複地回答著:在家待著也是待著!

或許,在我自己看來,學校那麼多瑣碎的事情,我必須親力親為,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我才會放心。每次學校有臨時工作任務時,我總會毫不猶豫地趕去學校,雖然拖著疲憊的身子踏進家門已是午夜,但我內心無悔。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學校的一名員工,我深知,奮進的路沒有盡頭,我們的事業沒有終點!既然我選擇了教育這項事業,我會義無反顧,既然我承擔了這項工作,我會責無旁貸,我將忠於我的事業,盡職盡責,無怨無悔,用孺子牛的精神去追求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