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裏有很多人把他叫“哭鼻蟲”,可沒少“麻煩”我,他曾經也對我說:“我知道一個男子漢,就不應該總哭,好多次我不想哭,可眼淚它自己就掉下來了……”看,現在他的眼睛已經哭得紅紅的。問了情況,是兩個人追著玩,摔倒造成的。我馬上帶他到醫務室,並叫同去的同學一會兒護送他回教室,我便去上課了。
沒一會兒,教室門被敲響了,我打開門一看,是他,眼睛仍紅紅的,左臉的傷痕被塗抹上了紅藥水,很像畫了一個太陽形狀的腮紅,圓溜溜的,看起來很可愛,也很滑稽。這時我發現有不少孩子已經在偷偷發笑,他也似乎感覺到了,晶瑩的淚花又開始在眼眶裏打轉了,卻又很努力地不想讓眼淚掉下來,那張小臉窘得通紅。我連忙說:“同學們,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勇敢的聰聰坐到自己位置上。盡管受傷很痛,但他都沒哭,真是太堅強了,比起上一次進步多了!”同學們一下子投以欽佩的目光,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他從容地回到位置,那張有著“紅太陽”的小臉上寫滿了堅定。顯然他控製住了自己的眼淚,他居然做到了!
這是個多麼大的進步啊!這不僅僅是因為我那簡單的一句話,而是因為他內心一直有要做個男子漢的信念和力量。他在努力,加上我那一句話的推動,他就做到了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控製自己的眼淚。在別人眼中的這一點小進步,卻是一個極好的開始。
不知怎麼,這一天的工作再沒有往日那樣疲憊,我感覺自己又渾身充滿力量。那天學的課文題目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當孩子們一起呐喊似的讀著“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我真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似乎感覺自己也進了一步。
從那以後,當發現哪個孩子有一點進步時,我便對他說:“真棒,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當工作中發現自己的知識技能不足,業務水平不夠時,我也常對自己說:“加油,相信你會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和孩子們便在“一次又一次的進步”聲中一路走來,留下串串成長的足跡……
多年過去了,在縣城工作後偶爾才回一次小鎮,碰到以前的學生,聽他們說“小哭鼻蟲”聰聰現在不僅品學兼優,而且是所讀中學的籃球健將時,我眼前不由得又浮現出他那張“紅太陽”的小臉,又聽到孩子們那洪亮的聲音:“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心若在,夢就在——寫給每位有夢想的孩子和老師們
王 鬆
前一段日子,發現一個來自廣州的來電響了好幾次!廣州,一個對我來說既無親戚,又沒朋友的遙遠地方。正思量著,一陣熟悉的短信聲響起,還是這個號碼,信息內容為:王老師,您好!還記得我嗎?吳金川,您教過的第一批學生,我現在在廣州上班,有機會過來玩……短信裏洋溢著滿是幸福和自豪!
吳金川?我的第一批學生!靜心凝想,思緒仿佛回到了十七年前,回到我教育生涯的第一站,一個被譽為“達縣青藏高原”之稱的窮鄉僻壤——達縣堡子鎮米城鄉。那年,我十七歲,吳金川是我從教生涯的第一批學生,算起來,這孩子應該也有二十好幾了吧!十七年了,我幾經輾轉,但這片土地,這群孩子,這段人生對我來說,留下了太多太多難忘的記憶和青澀的回想。
畢業之初,工作未能如我所願,留在向往的城區,直到臨近開學我才帶著滿心的悲情與絕望,踏上了這片土地。初來乍到,對於年少輕狂的我來說,一切都顯得那麼陌生和無趣。報到,填表,找宿舍。總算把一切都安頓了下來,躺在隻墊了幾層紙殼還嘎吱嘎吱作響的木床上,盯著已經發黃、斑駁的天花板,傷心失望的淚水從臉頰流過。眼前的窮鄉僻壤難道就是我以後的人生舞台?這就是我夢幻中的人生理想?整個下午,滿腦子都被這些思緒縈繞!
俗話說,禍不單行,福無雙至。一個更壞的消息接踵而至:由於中心校教師的編製已滿而村小缺編,學校決定選取部分年輕教師到村小工作,由於是“新毛頭”,我也被“幸運”地發配至“福善村小學”。此時自己感覺就像一個孤兒被殘酷的生活再三的遺棄,我真想辭職一走了之。第二天,村主任教師到中心校來開會,聽說給他們分來個年輕的小夥子,這位頭發早已斑白的老人笑得合不攏嘴,伸出一雙古銅色的大手緊緊地和我握著。粗糙的老繭刺得我隱隱作痛,真誠的話語讓我聽起來格外心酸,難道他就是幾十年後的我?心中一陣寒戰。
村小不大,三間一層的磚瓦教室,兩間一樓一底的木樓,一塊泥土操場,再加上兩個破舊的籃球架,湊成了村小的全部。聽說學校來了新老師,孩子們都很興奮,一個個都爭著從門窗裏往外擠,不時探著小腦袋,好奇地打量著我這個陌生來客。老主任領著我走進四年級的教室。“哇!”一陣歡呼雀躍。抬頭望去,二三十個小腦袋,破舊的衣裳,淩亂的頭發,紅撲撲的臉蛋上布滿了黑黢黢的鍋巴似的東西,像是好些天沒洗臉了,眼睛裏燃放著興奮和激動。“這是新來的王老師,大家歡迎!”老主任介紹道。一時間,巴掌聲,拍桌聲,跺腳聲一齊響起。灰塵混著孩子們身上的一股股汗臭味直往鼻子裏鑽,我心裏直堵得慌,這種地方能教書嗎?我連忙往教室外走。此時,剛才喧鬧的教室頃刻安靜了下來,我下意識地回頭望望黑洞洞的教室,剛才還燃燒著的幾十盞燈仿佛一下子熄滅了,留下的隻有一片灰暗和失落。
老主任似乎察覺到了些什麼,他深情地看了我一眼,嘴角上泛起了苦澀和無奈,邊搖頭邊歎氣地走開了,留下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待在操場上。這時四年級教室裏出奇的安靜!“既然來了,至少要給他們打個招呼再說離開也不遲吧!”我這樣寬慰著自己。當咬牙重返教室時,迎接我的是一陣陣更加熱情,更加熱烈的掌聲。緊接著一個濃眉大眼,身體敦實的大家夥大聲喊道:“起立!”“王老師好!”二三十個孩子用夾雜著濃鬱川普味兒的普通話整齊地喊道。事後我才知道,這個大個子就是吳金川,全班年齡最大,個子最高,也最懂事的孩子。或許是孩子的情緒感染了我,或許是自己的良心發現,剛才還感覺令人窒息的教室此時也清新了許多。
第一次獨立地站在講台上麵對著這麼一大群孩子,接受他們由衷的敬愛,一時,年輕人的衝動與激情開始悄悄地迸發。“同學們好!請坐下!”我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應聲答道。或許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教師角色,我的心也平靜、坦然了許多。從讓每個孩子做自我介紹開始,和孩子拉拉家常,談天說地,講了許多大山外的見聞,孩子們一個個手背得乖乖的,帶著敬慕的眼神隨著我的舉手投足上下飄移,看得出,大山裏的孩子真像井底之蛙,他們太想知道外麵世界的精彩與美好了!不知不覺,一節課悄然結束,我和這群山裏娃的心也在一步步走近。下課了,孩子們把我圍了個圈,什麼話也不會說,隻是一個勁兒地咧著嘴,衝著我笑,那樣子特別憨厚,特別樸實又特別真誠。既來之則安之,我決定留下,至少是暫時留下,把我學之所能,傾其所有教與他們,讓他們也能更多地了解大山外的精彩。
我從教會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入手,引導他們注重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後來我幹脆買了幾瓶洗發水和香皂放在教室裏,誰家需要誰家用,當然,用了他們都會及時地歸還。漸漸地,孩子們臉上的“黑鍋巴”不見了,女孩子頭上的“鳥巢”變成了一個個漂亮的馬尾辮,男孩子髒兮兮的小手也幹淨多了。作為一名教師,我把自己積累的知識、智慧、激情,把對世界的理解,對未來的憧憬,對人生的感悟,對孩子的關愛,都濃縮在一堂一堂課裏,用一個個鏗鏘的詞彙,一個個美麗的句子,形成小河流水,潺潺地流淌進這群質樸的孩子心裏,流到每一個角落裏。慢慢地,孩子們的眼界開闊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少同學甚至開始悄悄地編織自己的人生夢,和我的關係也日趨親密起來。也不知什麼時候起,辦公桌上,講台前不時會多出幾個紅紅的柿子,一堆剛刨出來還沾著泥土的花生,或是幾個不知名的山果,用塑料瓶盛裝的野花。雖然,每天都要從中心校出發趕到學校,一個小時多的路程,很是辛苦,但總感覺每天有些意外的驚喜等著我似的。
隨著天氣的不斷轉涼,我的那個紙殼鋪就的木板床睡起來感覺拔涼拔涼的,害得我成天咳嗽。記得那天下午,從村小回到中心學校都快七點了,天灰蒙蒙的。當我走到寢室門口,發現一老一小各背著一捆稻草,滿頭大汗地站在寢室門外。走近一看,是吳金川和他的爺爺。消瘦的肩膀,碩大的花籃,蓬鬆的稻草,彙成了一幅強烈的抽象畫。“您這是?”我滿臉疑惑。“王老師,聽川川說,您的床鋪沒鋪草,還感冒了,我們給您送點稻草來。您平時對川川關心不少,哎,這孩子,啥都行,就是讀書不行。”爺爺又開始數落小川了!“誰說的?王老師說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以後會有出息的!”吳金川辯解道。望著這對背著稻草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頭上還在冒熱氣的爺孫倆,我一時不知該說什麼感謝的話好。等把稻草鋪滿木床時,天已經黑了。“你們還沒有吃飯吧!走,我請你們……”“不了,不了。”大爺連連擺手,拉著小川,逃也似的走了。望著這隱隱遠去的爺孫倆,我才想起為什麼不給他們找個手電筒呢!不知道他們要摸黑多久才能到家啊!當晚,睡在軟軟的,暖暖的稻草鋪上,心裏一股熱流湧動,一種莫名的衝動似乎驅使著我應該去守候這片貧瘠的土地,守望這群“饑餓”的孩子們……
光陰荏苒,聚散無常。一年之後,我調回了中心校,和尊敬的老主任告別,也和這群可愛的孩子們分開了。短短一年的村小教師生活,讓我贏得的不僅僅是一份教師的尊嚴和幸福,更多的是收獲了作為一名教育人的人生真諦——幫孩子們播下希望的種子不正是成就教師自己最大的夢想嗎?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捧著一顆育人心,懷揣著一個教育夢,輾轉多所學校,送走一批又一批孩子們揚帆遠航,也在教育的征程上不斷地書寫著屬於自己的人生夢想。
心若在,夢就一定在!
用智慧點燃愛的火花
張 容
學生不是器具,等待老師去填滿;而是一塊可以燃燒的煤,有待於老師去點燃。
——題記
彈指一揮間,步入教學工作已經十五年了,假如把這十五年中的每一個日子都切成碎片,那這每一個碎片都會潤澤而閃光。這當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遺憾,但當一個又一個孩子像小樹苗一樣在我的嗬護與關愛中健康成長時,我最大的收獲卻是充實。
十幾年的教學生涯,從手裏經過的學生成百上千,他們不管是活潑開朗還是沉穩內向,不管是調皮可愛還是勤奮好學,在我的眼裏都是一抹獨有的色彩。是他們,芬芳了我的教學之路;是他們,裝點了我的每一節課堂;是他們,讓我一次次用智慧點燃了愛的火花。
那天,我走進教室,發現講桌上有一本《語文實踐園地》,就問:“誰的書?怎麼在老師的講桌上?”語文科代表說:“是董釘町的,他上數學課的時候做語文作業,被老師收上去的。”我頓時火冒三丈,心想:這個董釘町,平時學習不認真,上課又喜歡搞小動作,今天,我非好好地教訓他一下不可。剛想發作,卻看見他低著頭,像一個犯了法等待判刑的囚犯。我不想打擊他的積極性,也不想傷害他的自尊心,就忍了忍說:“你能抓緊時間做語文作業,說明你很喜歡語文,張老師感到欣慰,但你如果能利用課餘時間去做的話,老師就更喜歡你了。”
我的話剛說完,那個平時最喜歡接嘴的學生冒了一句:“老師,你那麼喜歡他,為什麼不和他結婚呢?”頓時,教室裏炸開了鍋,同學們先是哈哈大笑,緊接著又偷偷地看我的表情,還有的在竊竊私語:“這下可有彭浩然好受的了。”“彭浩然肯定要挨打了……”一時間,我也愣住了,不知是該氣還是該笑。是啊,孩子一天天長大,接受的新鮮事物也越來越多,思想也變得複雜了,但我相信他們的童心是純真的,是美好的,是清新聖潔的,他的話隻代表一種好奇,絕沒有惡意。就在這時候,一個新的想法從我的腦子裏蹦出來:班上的紀律經常讓人頭痛,孩子們有誰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了?那我何不利用這節課來對他們進行一次愛的教育呢?這樣既揭開了那層神秘的麵紗,幹脆就上了一節班隊課。我決定先打破這尷尬的局麵,於是就說道:“彭浩然,你爸爸喜歡你嗎?”“喜歡。”“你媽媽喜歡你嗎?”“喜歡。”“他們為什麼沒有和你結婚呢?”教室裏又是一陣哄堂大笑。緊張的氣氛一下子沒有了。我接著說:“其實,喜歡和愛的意義不是完全一樣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愛,有很多種,父愛,母愛,師生愛……這節課,我們幹脆就來談談老師對學生的愛吧!”
我先讓學生說說老師對他們的愛都體現在哪些地方?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把老師對自己教育、關心的事寫下來,再拿到講台上來念一念。這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隻見他們時而低頭沉思,時而竊竊私語,時而眉開眼笑,時而奮筆疾書……過了一會兒,他們寫好了。有同學寫的是做不來作業的時候,老師反複耐心地講解;有同學寫的是下雨時忘了帶傘,老師寧願淋濕自己也要為他遮雨;還有的同學寫的是老師感冒了,喉嚨也啞了,可還是帶病堅持上課,但同學們卻總是讓老師生氣……那時,我真的驚呆了,畢竟他們才是三年級的孩子,雖然還有好多的句子不太通順,雖然那些表達還略顯笨拙,可他們卻從內心真實地感受到那是老師對他們的愛。以前,我總以為他們在家得到的愛太多了,沒有體諒別人的那份心,可那天,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不是孩子們的心裏沒有愛,而是我們沒去發現,去挖掘。正像考留達克說過的一句話:學生不是器具,等待老師去填滿;而是一塊可以燃燒的煤,有待老師去點燃!
就這樣,一堂本來讓人生氣的課,被我靈機一動的一個小舉措巧妙地轉化成了和風細雨,流進了孩子們的心田。從那以後,孩子們變了,課堂上開小差的人越來越少了,作業的質量一天比一天好。在不經意的時候,會收到一朵小花、一張卡片、一聲問候……盡管是如此小的禮物,卻代表著他們的一絲愛意、一片純真、一點回報。那禮物,閃爍著晶瑩的光芒,散發著迷人的芳香。
愛,它就像一扇窗,隻要我們樂於將它打開,燦爛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就會如約而至,我要感謝那些天真的孩子們,給了我機會喚醒了他們沉睡的愛,否則,那個關於愛的話題一定還會像個謎一樣悄悄潛在孩子們的心中,讓人不敢去觸摸。
有愛就有平等
周小莉
新課程理念中有這樣一句話:“教師要做學生的伴遊,而不僅僅是導遊。”是的,隻有構建師生平等交流的課堂才是真正適合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健康課堂。而真正的平等源自——愛。
北京特級老師王文麗執教《錫林郭勒草原》一課時有這樣一個場景:
(剛開課不久,王老師叫同學們讀課文。如果對哪部分感興趣,就多讀幾遍。學生讀後紛紛舉手)師:(走到一位低著頭、未舉手的女生麵前輕聲地問)你為什麼不舉手?生:我有點緊張。師:讀書就不緊張了,能試一試嗎?(小女孩望著老師不吱聲)師:(扶著她的肩膀,輕聲)我給你起個頭,能讀嗎?生:能。(王老師起了頭。小女孩開始小聲地讀,後來越讀聲音越大,越讀越流利)師:你現在還緊張嗎?生:不緊張了。師: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麵前讀書嗎?生:不知道。師:我告訴你吧,像在四千多人麵前讀書,多不簡單啊!回去告訴你爸媽,你敢當著四千多人的麵讀書。多麼了不起,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啊!(小女孩的臉上漸漸浮現出了笑容)許多公開課的教師,為了追求所謂“完美”的教學效果,常常隻抽取和激勵那些回答問題正確率高而且流暢的學生,而對那些思考問題較慢、回答問題經常出錯的學生,則置之不理。王老師卻不是這樣,在她眼裏,越是不自信孩子就越要給她自信,就越要關注,越需要關愛。這就是她眼中的師生關係。
她如一個愛的使者,用親切的語言,和藹的目光,溫暖的撫摸,熱情的期待,這些有聲和無聲的激勵語言,充滿愛的力量,使學生身心愉悅、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暢所欲言,使學習變成了一件充滿快樂、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動,也使課堂教學更加契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其師生間平等和諧的交流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
趙誌祥老師上的《鹿和狼的故事》也讓我記憶猶新。在上課前,趙老師先提出這樣很另類的兩條意見:
1、你們回答錯問題,都是我的錯。
2、我上課喜歡引人上當,你要小心。
這讓我很納悶。而在他後麵的課堂活動呈現出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精彩紛呈的景象才讓我恍然大悟。在那堂課中,他隻是穿針引線,完全是學生在說,在做,讓聽者感覺到這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真正的課堂。當學生發言有誤時,他說:“這是我的錯,是我就在他將發言的錯誤全歸於自身時,學生視他為極可信賴的朋友;就在他故意設陷、引誘學生“上當”時,學生視他為對手或是夥伴;就在最終明白解決問題需理性思考並堅定立場時,學生心悅誠服地視他為英明的導師。在他麵前,學生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甚至敢用犀利的語言攻擊老師的觀點,讀書聲,辯論聲,歡笑聲,聲聲入耳,這便是平等和諧師生關係最好的詮釋。
正如趙誌祥老師自己說:“我所理解的師生關係是這樣的:老師上課不必想自己,把重心放到學生身上,隻求學生表現優秀,你隻是為學生服務的,僅此而已。”能如此定位的師者,對學生該有著多麼真摯的熱愛啊!
的確,有愛才有平等。讓我們忘記那曾經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指揮者形象,做散發著愛與親和的使者,做學生學習的服務者,做與學生平等的學習夥伴。俯下身來,貼近孩子們的心靈,創設他們喜歡和樂於接受的課堂活動,讓他們放下畏懼,放下自卑,暢所欲言,平等交流,營造平等、和諧、靈動的有效課堂。
藝術教育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郝太豪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所做的事的人,這種人能有所創造、發明和發現。”在藝術教育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教師應將創造力的培養貫穿於各個教學領域,要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不要用“標準答案”去束縛學生。同一個練習,可能有多種解題途徑;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種處理方法;同一首樂曲,可能有多種理解。那麼,藝術教育是怎樣培養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經過多年的藝術教育改革實踐及研究,現不妨從以下幾方麵談談:
一、轉變教師觀念是培養藝術創新能力的前提
教育的任何改革最終都要通過教師來完成,藝術教育改革也不例外。教師是改革的中堅力量,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前提。因此,創新教學要求打破教師萬能、唯我獨尊觀念。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不再是教與學、灌輸與被灌輸的關係,而是平等的、對話式的、充滿愛心的雙向交流關係。教師要創設各種條件和機會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激勵學生點滴發現,真誠容納各種不同意見並從心底裏樂於接受,也隻有在這種自由無拘束的氣氛下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啟發聯想,發展想象,使學生在藝術教育中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二、改進教學手段是提高藝術創新能力的關鍵
以往的音樂課程注重知識和技藝的傳授,學生重在學習和模仿,並且課型單一,如唱歌課、聽賞課、樂理課等,而音樂創造教學,它改變了傳統音樂教學以重技能和知識傳授,使學生全麵積極主動參與並創造,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與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素質。那麼,它又通過哪些具體教學手段來實施呢?總的說來:可通過即興情景表演、音樂意境創設、律動、歌(樂)曲簡單創作、歌詞
創編、器樂即興演奏,以及討論、評判等音樂藝術教學手段來實施,具體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即興情景表演
情景表演是指學生大膽發揮想象,根據自己感知或教師提示,對歌曲表演或創設要求進行大膽模擬創作表演。
如一年級的小朋友在表演《數鴨子》時,有的表演鴨子走路搖擺的動作,有的表演用手做鴨子張嘴形態,有的表演鴨子快活地遊泳,各有特點,這是小朋友心裏最真實的流露與創造。另外還如同學們用廢報紙、塑料口袋、可樂瓶裝小石子,礦泉水瓶裝沙子等自製的打擊樂器表現暴風雨來臨和雨過天晴的情景,有風聲、雨聲、雷鳴聲,天晴後的蛙鳴聲、鳥叫聲等,並且還有音響變化對比以及聲音強弱對比等,這不能不說孩子們是全身心地投入,是身心兼用的活動,是用自己的智慧在創造,在表演,因此也就發展了他們的想象力、表現力、記憶力、自我控製力等,使他們在輕鬆愉悅中掌握了音樂知識與技能。
——歌詞、歌(樂)曲的創編和寫作
如在教學《誰在叫》時,教材上隻寫了小貓咪咪、小雞嘰嘰、小鴨嘎嘎、小豬嘟嘟的叫聲,學生在學會了本歌後,就會隨著琴聲即興編創其他小動物如小狗汪汪等叫聲並表演。另外還有其他音樂創作教學活動,如:節奏組合(用線段長短表示),旋律連接(用線段高低表示),創作旋律短句,以及根據音樂示範片斷發展樂曲、創作主題變奏等。這些活動都是同學們非常自然而平常的自發音樂活動,來源的材料是最自然、單純的。教學中把握創作難度並激發興趣,讓所有學生盡其所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
——律動及器樂曲即興表演
如同學們在演淐或演奏歌(樂)曲的同時,會隨著音樂加以身體動作或表情,也正如瑞士著名音樂家達爾克洛茲認為:“人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及人對自身情緒體驗的認識,反映都是通過自己的身體和動作來進行的。”另外,還有用器樂進行隨意創作表現或對已有音樂進行二度創作等。因此,這些活動都是學生的一種積極主動創造表現,並且在其中也培養和發展兒童的敏銳性、諧調感、想象力等。
總的說來,通過以上教學手段在藝術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會使學生思維達到最活躍的程度,會充分施展出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課堂體現素質教育,體現創新精神,注重審美性、參與性,真正切實大麵積提高藝術教育質量,達到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