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剛入學的那天起,我就思考著如何把他們從電視、電腦前拉過來。於是就一次又一次地給孩子讀可親的文字,看吸引人的圖片,從《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讀到《猜猜我有多愛你》,從《小巴掌童話》讀到《爺爺一定有辦法》……我和孩子們在閱讀中享受著別樣的快樂,並在這些快樂中得到心靈的滋養。
通過讀書,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書對人的影響有多麼深遠。“讓學生感受閱讀的快樂,在快樂中閱讀,打造一個書香班級”成了我永遠的追求。我知道,教了一本又一本好書。我知道,隻有學生有了“讀”的欲望他才會去買書,我心中暗喜。後來,買書成了學生最熱衷的事情,讀書也成了班上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早上、中午、課間經常有學生捧著自己新買的書在認真地讀著。從此,給學生讀的文章幾乎用不著我推薦了,光是學生推薦的我也讀不過來。
看著班上學生讀書的興趣越來越高,書香味越來越濃,我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啟發智慧和鼓舞人心的書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前途。”針對學生買書及讀書數量的不斷增多的情況,我的推薦漸漸滿足不了孩子們的需求了,於是,經常在班上開展“向你推薦好書”活動。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活動,每當到了這個時刻,學生紛紛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大家。學生的推薦詞之精彩、口語表達能力之強,總會贏得陣陣掌聲。這種活動的開展,不僅使我掌握了學生買書、讀書的方向,更讓我和學生了解到了許多的好書。九十個不同的學生,九十本不同的書,這種收益是無法計量的。每一次的“向你推薦好書”過後,班上都會掀起一個借書、買書、讀書的小高潮。不知不覺中,學生已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濃鬱的書香已彌漫於班級的每一個角落。
愛讀書的人都知道,光讀不注意積累、吸收的話,這種讀實際上是一種浪費。在學生已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後,我便注意引導學生積累,於是,學生的書包裏也就多了兩個積累本,一個用來摘抄書中精彩的句段和記錄自己的讀書收獲,另一個是用來抄“每日一語”的。“每日一語”就是我平時讀書時積累的一句句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的話,學生每天推薦的一句話,我讓學生親自抄在黑板上,然後大家抄在自己的本子上。我還會經常抽出時間和學生一起背這些話,並鼓勵學生大膽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裏,不管哪個學生運用了,我都會及時地給予表揚,以示鼓勵。因此,讀書——積累——運用的良性循環也就自然形成了,班級的書香氛圍也越來越濃。
在我班的牆壁上有個“讀書自助餐”欄目,這裏張貼的是全班孩子所寫的與讀書有關的文章,有《讀後感》《我的讀書故事》《我喜歡的一本書》等,可謂豐富多彩,百花齊放。由於學生總是在不斷地讀,不斷地寫,所以這裏的內容也會隨之不斷地更新,因為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每個學生都會從別人的文章中收獲著不同的收獲,我也不例外。這裏不僅是我了解學生的讀書內容及練筆情況的最好窗口,也是我向學生學習借鑒的最好渠道。我喜歡這裏。為了使學生的讀書不流於形式,也為了使班級的書香氣息更加的濃烈,我還會不定期地進行“讀書演講比賽”、“讀書之星評比”、“講述名人讀書故事”及“手抄報比賽”等多種活動,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讀書的快樂。
“書中自有精神食糧,書中自有生命質量,書中自有美感滋養。”讀著書,頑皮的孩子變得文靜;讀著書,自私的孩子變得大度;讀著書,憂鬱的孩子變得開朗。看著孩子們的成長,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始終堅信,書香彌漫,真的可以使俗人變得高雅,武夫顯現柔腸。一個具有濃鬱書香氣息的班級是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的最佳樂園。讀書能使我的孩子們終身受益!能為他們留下一輩子的精神食糧!希望他們在這條書香之路上一直走下去。
與時俱學方能與時俱教
熊 英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在今天,我覺得我們與學生之間並非是“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關係那麼簡單了。教師的職業是永遠年輕的職業,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教師需要終身學習。即“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是長流水”。智如泉湧,作為教師,就應是一條流動不息的小河,隻有這樣,教師的學科知識、科學知識、實踐性知識以及思維方式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真正做到與時俱教。
怎樣才能具備各方麵的知識呢?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目標,加強學習,多讀書。學校為了在全校師生中倡導一種熱愛讀書的風尚,營造校園濃鬱的讀書氛圍,激發師生的讀書興趣,讓大家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從而全麵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打造積極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2011年春季,“讓書香飄逸校園”讀書活動在我校正式啟動。三年來,在學校的精心部署下,我校的讀書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師生們從書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內涵,文明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素質,從而實現個人乃至學校的跨越性發展。
以前很多老師終身學習的意識不強,隻知道教而不重視學。現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教育發展日新月異,幾年之前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內容很快不適應現在的新形勢。要想做一位與時俱教的好老師,就必須不斷地學習,學校的讀書活動給老師們創造了學習的良好氛圍,大家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喜歡上了讀書。從不光顧學校圖書室的我在書香滿園的實小,也禁不住書香的誘惑,課間也會情不自禁地走進去,翻閱一些對教學有幫助的書。比如:《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爭取學生愛你的學科》《學習願望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因》《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等,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對指導我更好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回到家,我不再在網上看連續劇而是讀一些教育理論名著和專業理論期刊。我們麵對的是天天在變化的孩子,我們的教學方法,課堂藝術也要跟上時代的潮流,讀專業理論書刊,可以使我們置身於專業教學科研的前沿,有機會接觸、探討和使用最新的教學理念,從而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
現代教育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求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教師必須要養成繼續學習的好習慣,要想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必須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學校要求學生要養成閱讀習慣,讀好書,多讀書。作為一位語文教師,為了培養我班孩子的閱讀興趣,每天的晨讀課我都會陪孩子們一起讀書,利用午休時間還經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讀書的故事以及我自己的讀書感想。這樣,孩子們在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對讀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周三他們也會主動拿出《蒙學精選》饒有趣味地誦讀起來,在這時我會跟著學生一起誦讀,同時還給他們講解一些古文的含義,讓他們懂得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另外,他們還從家裏帶來了很多文學書籍,大家相互借閱,共同學習,我也經常從孩子們手中借來一些書閱讀,使我收獲頗多,同時還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一桶水總有耗盡的時候,一支蠟炬總有燃盡的時候。不讀書,又去哪裏尋找“活水的源頭”呢?不讀書,就不知道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觀念落後到什麼地步,自己過去的教學是多麼可悲、可笑。隻要一讀,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裏就會敞亮多了。
學校的讀書活動,讓我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快樂,讀書的好處,使我受益匪淺。古人雲:“書猶藥也,可以醫愚。”作為新時期教師的一員,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目標,加強學習,多讀書。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綜合素養,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才能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因此,隻有做到與時俱學方能與時俱教。
親近美文 用閱讀點亮人生——讀書活動成果反思
吳曉雁
走進實小校園,到處是讀書人的身影,從晨讀的書聲琅琅,到課間聚精會神地閱讀,讀書已經成為實小人的習慣,這些現象的背後,得益於我們學校長期以來開展的讀書活動。
三年來,為了讓讀書活動有序、紮實地進行,學校開展了一係列的活動;每周三上午第一節為讀書課,每年編印一冊《學生優秀習作選》,舉辦了3-6年級學生讀書筆記展評,共展出205本學生筆記,62名同學獲一等獎,每年12月份對全校學生進行《蒙學精選》考級,過級總數1507人(不含一級),占全校人數的27%。每年的過級比例在不斷增加。通過這些活動,促使全校學生暢遊書海,感受經典,品味書香,開闊視野,以此積澱文化底蘊,陶冶情操,提高文學修養。
第三屆的讀書活動成果展按低、中、高三個學段分主題展開:“美文誦讀”、“經典故事我來講”、“我讀書我成長演講賽”。參賽作品選材內容廣泛、豐富。有朗朗上口的現代兒童詩歌,有反映人生哲理的優美散文,有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有分享讀書快樂的心得體會。比賽中,小選手們聲情並茂、語氣抑揚頓挫,或淺酌低吟、或激昂高誦、或娓娓低唱、或翩翩起舞,用自己甜美的聲音,生動的表情,詮釋著作品的內涵,和大家分享著自己讀書過程中的無窮樂趣,讓現場的每一個人都深深感受到語言文字帶來的震撼。通過此次活動不僅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品味一縷書香,收獲一份快樂;也提高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了學生們的普通話,展示了學生們的個人魅力,還激發了全校師生牽手好書,親近美文用閱讀點亮人生。
作為讀書活動的參與者,我發現讀書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對《蒙學精選》所編注的經典內容講解不夠,學生背得多,但是對其內容了解了多少,我們卻不知道。如果在編寫教材的時候,把意思也寫進去,在考級的時候,要求背經典,講經典,可能學生在積累經典的同時,才能正確運用,這樣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花香 書香 滿園飄香——讀書活動促變化
伍小飛
很難想象一個沒有燦爛文化輝耀的國家,能在世界上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文學典籍滋養的民族,能永遠自豪地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讀書習慣的人,能獲得人生持續進步的不竭動力。因此,熱愛讀書之於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學校作為傳承文化,培養人才,提升民族素質的主陣地,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們學校領導敏銳地意識到這點,2011年春季,“讓書香飄逸校園”讀書活動在我校聲勢浩大地啟動了。隆重的儀式,醒目的標語、大力的宣傳,讓熱愛讀書的意識深入到每一位師生的心靈。學校精心地部署,老師切實地推行,學生踴躍地參與。讀書活動使我校發生著令人欣喜的變化……
兩根水泥方柱子,幾塊鋁皮長牌子……傳統老式的校門樣子改變了,取而代之的是分別刻著“授、蒙、養、正”四個大字的四塊方形青石墩,錯落疊壘;“騰飛、跨越”青石浮雕,意蘊深遠;“實小賦”高屋建瓴,指明方向。無處不顯現出,百年實小恰如一艘巨輪在新世紀裏正揚帆遠航。邁入校園,花香撲鼻;步入花園,書香怡人。刻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的青石浮雕和如書本模型的合金牌子,美觀而均勻地布置於校園圍牆上和花園周圍。讀著一句句名言,聞著一陣陣花香,真是花氣襲人,書香怡神。名言啟思,妙語勵誌,校園處處好風景啊!
熱愛讀書迅速成為我們學校教師的一大愛好。言教不如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毋庸置疑。自己都不愛讀書怎麼去引導學生讀書。開始可能有些許無奈、有些許勉強,權當為了學生,為學校任務,強迫自己讀書。可當我們真正走入書海,才發覺裏麵的世界竟如此精彩,風景這邊獨好啊!多少年了,不曾有過的感覺,又重新找到了。那是學生時代嗎?那是年輕的心嗎?青春能否複返?活力能
否重現?書中的他是我的過去未來嗎?那種甜蜜、快樂、憂傷、迷惘,我都有過嗎?我的心狂跳不止,這種感覺很熟悉呀!是的,讀書活動使我與她再次相遇。於是,我們少了麻將的聲聲入耳,多了心靈私語的朝思暮想;少了繁華地的蝶舞流鶯,多了墨香屋的靜默身影;少了餐桌上的觥籌交錯,多了清風明月中的閑情逸興。驀然間感悟古人“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靜觀天邊雲卷雲舒”的那種寧靜淡然的心境。書籍,你怎麼如此這般的引人入勝啊?就如故鄉的田野,如法國那位女作家說過“我最初的故鄉是書本。”於是,讀書讓我們回到了最初!
小學生的可塑性強,在讀書中的變化就更大了。濃濃的讀書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位學生。他們早早地來到學校,走進教室,書聲琅琅,聲聲悅耳。讀著《蒙學精選》裏的《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聲律啟蒙》,學生們幼小的心裏播種下華夏古老文明的種子,這種子必將伴隨孩子的一生,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為了學校讀書活動成果展上的光彩綻放,學生們在完成各學科學習後,一頭紮進了書海,努力吮吸知識的甘露,讓自己全麵地發展著……看吧!詩歌朗誦會上,孩子們的朗誦抑揚頓挫、引人入勝;故事大王比賽中,孩子們滔滔不絕、聲情並茂;激情演講中,孩子們慷慨激昂、魅力四射。為了能在學校選編出版的《學生優秀習作選》一書中留下自己的佳作,孩子們努力豐富自己的讀書內容。學校圖書館,家庭藏書室,班級圖書角中豐富的書籍滿足了很多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渴望。閱讀中,孩子們的寫作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著,一大批優秀習作湧現出來。讓老師們、家長和同學們看到了我校更真實、豐富、多彩的學生世界和校園生活。讀書活動,你功不可沒呀!
讀書活動給我校帶來的變化,浸潤於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毫不誇張地說,花園的一草一木,師生的一言一行,校內的一事一物,都折射出讀書活動開展的效果。言辭再豐,意猶未盡,唯願我校的讀書活動長久地開展下去,再滲透、再深入、再拓展……
讓美麗的實小校園裏花香、書香處處飄香!
讓閱讀成為我們的習慣——讀書活動的有序、有力、有效需要製度嗬護
伍小飛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是已養成讀書習慣,已品到書中味道的飽讀之士才具有的境界。對於剛踏上求學之路的小學生而言,要養成讀書習慣,並愛上閱讀並不是很容易的事。特別是當今的中國大地上,處處歌舞升平,人民生活富足,物質供給分外充裕。社會、家庭提供給孩子們的娛樂方式繁多,娛樂設施齊備,娛樂內容層出不窮,遊戲的誘惑力強大無比,孩子陷入其中,往往無法自拔。何談以書為娛,以讀為樂啊!作為社會、家庭和學校必須加強管理引導,我校讀書活動持續深入地開展,恰是應對的重要舉措。
電子遊戲多好玩兒,讀書識文多無聊啊!許多學生的共同感受,成為學校老師引導他們愛上閱讀的巨大難題。麵對如此現象,學校該怎麼辦?教師該怎麼辦?家長又該怎麼辦?
在我班讀書活動推進的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要使讀書活動有序進行,有力開展,產生效果,建立製度、給予嗬護是關鍵。學校有計劃,有內容,有活動,有考核;班級要重視,要推進,要檢查,要保障;家庭要配合,要支持,要示範,要督促。三方努力,齊心協力,形成合力,讓熱愛閱讀的種子,在學生的心裏播種、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讀書活動在我校各年級各班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可麵對我班的情況,我不禁愁緒滿懷。為什麼?我班數學楊老師是班主任,她教學能力強,業績突出,責任心強,我班學生在她的熏陶下,數學興趣特別濃,對語文的興趣可想而知。課餘時間裏,我班學生往往練習的是各種數學拔高習題。課外進行文學作品閱讀的學生鮮而有之。甚至,有位家長在電話裏和我交流說,她的孩子數學興趣如何如何的濃,對讀課文,看課外書完全不感興趣……作為語文老師,聽到這些,我深感無奈,唯有汗顏 ……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成為我鬱結於心的一個難題。寤寐思之,竟也探知一點兒門徑。
首先,時間上保證。時間再緊,不能減少閱讀的時間。周一、周三晨讀和第一節課雷打不動拿給學生朗讀。學生精神飽滿,字正腔圓,書聲琅琅;老師指導巡視,適當講解。由於周二、周四晨讀是數學時間,周五晨讀英語,唯有周一、周三的晨讀是語文,可見時間之少。因此,示範指導,激發興趣,向課餘搶時間,成為我這兩天巡視引導學生的主要思想。“課內學好一本書,課外盡量多讀書”成為我經常掛在嘴邊,灌輸給學生的一個語文學習思想。周一晨讀時,重點指導學生怎麼學好課內一本語文書。哪些是重點?哪些必須熟讀成誦?哪些重在意思理解?哪些隻做大致了解?周三晨讀,重點指導學生怎麼利用好校本課程和課外讀物。以《蒙學精選》等校本課程為主,把讀書活動向課外拓展延伸。於是,我班學生在古典文學的熏陶下,在現代美文的品讀中,漸漸地,讀書興趣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