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玉成寶相皆於緣(1 / 1)

玉成寶相皆於緣

運營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信眾最多、香火最旺,要數東海萬頃波濤之上的普陀山了。唐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高僧慧鍔從五台山請得觀音像東渡歸國,船行至普陀山前的蓮花洋,忽見海麵長出朵朵蓮花,受阻後慧鍔無奈將觀音像請上了山,俗稱“不肯去觀音”。從此,開創了普陀山綿延千年的觀音道場,海天佛國名揚天下。

1997年10月30日,普陀山迎來了南海觀音落成開光盛典。這尊高33米金身佛像,細目微垂,臉若滿月,左手托法輪,右手施無畏印。那日,天公不作美,烏雲密布,陰沉細雨。當司儀大和尚宣布佛像開光儀式開始,天空密雲間突然開啟一束陽光,直照佛麵。在場的上萬信眾驚歎不已,紛紛跪拜。不僅如此,自從南海觀音佛像塑立以後,瑞相迭現,就連過去常來侵襲的台風,或者望而卻步,或者繞道而行。

距離“不肯去觀音”上山1150年,海天佛國將再造傳世佳作。癸巳年仲秋公曆11月3日,在第十一屆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上,隆重舉行了大型翡翠觀音寶像開雕典禮。上午10時46分,隨著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趙敏用電動雕刀在翡翠原石雕刻下第一刀,揭開了玉成寶相的帷幕。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道慈大和尚和應邀前來祝賀的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中華永恒慈善基金等單位的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千餘位嘉賓和信眾共同見證了這一神聖時刻。

以弘揚觀音文化為己任,踐行中華慈善之美德的舟山市鈺潤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的有識之士,三年前與合作夥伴幾經周折在翡翠王國緬甸坑口有緣尋得一塊重約30噸的紫羅蘭翡翠原石。這塊翡翠水色俱佳、質地細密、色澤亮麗勻淨,是集天地靈氣、山川精華、歲月洗禮的寶物。麵對如此天地至寶,眾多國家級工藝大師幾經研討,一致認為翡翠原石的紋理、色相非常適合雕琢佛像。

當“鈺潤文化”向普陀山佛教協會提出捐獻翡翠原石雕刻佛像的願望即得到熱心支持。道慈大和尚親自到現場考證鑒定翡翠原石,最後確定按南海觀音大佛十分之一比例,設計雕成高3.3米的翡翠觀音寶像。翡翠玉潔冰清,觀音親切柔美,寶相玉成,玉與佛的結合渾然天成。

仿佛是觀音神通與法力,曆史的場景竟如此相似。11月3日上午10時16分,道慈大和尚率近百位眾僧為翡翠原石和同體觀音掛件舉行灑淨儀式。道慈左手端淨水杯,右手執楊柳枝,口念佛經,當他用楊柳枝將淨水杯的水灑向翡翠原石時,陰沉的天空悄然降下了甘霖,水珠灑在高高的翡翠原石和現場所有站著行禮的有緣之人的臉上。人們的心裏好像與翡翠原石身體一起受到神聖的洗禮。

普陀山有觀音寶像數百尊,其中普濟寺的毗盧觀音像、閻立本的楊枝觀音像、龍灣山崗的南海觀音像等都已成為海天佛國的象征,永傳於後世。經工藝大師精雕細鏤,兩年後一尊妙相莊嚴、和藹慈悲的翡翠觀音佛像,由境內外諸山長老、大德高僧舉行隆重的開光盛典後,將供奉於普陀山南海觀音大殿,融寶地、寶殿、寶石、寶像於一處,將延續前人的藝術光芒和信仰高地,成為又一傳世造像。與此同時,雕刻翡翠觀音寶像餘下的不可多得的玉石,將由工藝大師們虔心雕琢成一件件蘊含觀音元素的精美信物,專供善男信女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