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陣法——奇正之變1(2 / 3)

[閱讀鏈接]

鄭莊公繼承王位後,因為母親武薑參與共叔段叛亂,就一怒之下把武薑軟禁起來,並且向她發誓說:“不到死後埋入黃泉,決不相見了!”

一年後,鄭莊公又覺得不能這樣對待自己的親生母親,但又不願違背原來的誓言。

老臣潁考叔向鄭莊公獻計說:“您可以挖條隧道,下及泉水,您同母親在那裏相見,既見到了母親,又不違背誓言。”

鄭莊公聽從了潁考叔的主意,與母親在隧道裏相見,並向母親請罪,母子又恢複了親情關係。

戰國時期的八卦陣

八卦陣是由太極圖像衍生出來的一個精妙陣法。八陣散布成八,複而為一,分合變化,又可組成八八六十四陣,可謂神鬼莫測,詭異多變,體現了陰陽太極生克製化的內涵。

在實戰中,當對方衝擊時,有意識地在戰線的某些位置讓出真空,引誘騎方下意識地集中向這些路線行進。待其殺入陣中之後,我陣雖破卻不散,一路上在兩邊集結固守,讓出前方空間任由敵人衝刺。隨著時間的推移,陣內的敵軍最終會被逐漸消耗一空。

八卦陣又叫八陣,是戰國時大軍事家孫臏創造的,據說是受了《易經》八卦圖的啟發,所以稱“八卦陣”。

孫臏的本名沒有傳下來,因為他受過臏刑,即剔去膝蓋骨,所以稱為孫臏。他是孫武的後人,是戰國時期齊國的軍師。在我國乃至世界曆史上,孫臏都堪稱一位卓越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他的《孫臏兵法》被廣泛傳播。

相傳,孫臏早年曾經與龐涓一道跟鬼穀子學習兵法,後來龐涓在魏國做了魏惠王的將軍,深得魏王的信任,可他自以為才能不及孫臏,便陰謀派人把孫臏騙來。

孫臏到了之後,龐涓越發害怕孫臏的才能超過自己,更加嫉恨他,於是蓄意用計陷害孫臏,假借法令砍去他的膝蓋骨,並在額頭刺字。

龐涓的目的是想把孫臏埋沒起來,讓世上再沒有同他競爭的對手。不久,有位齊國的使者來到魏國首都大梁,孫臏以刑徒的身份暗中與之相見,說動齊使。

齊國使者覺得孫臏是個奇才,便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了齊國。齊國的大將田忌非常賞識孫臏的才能,把他奉為上賓以客禮相待。

公元前354年,魏國派龐涓率80000兵由大梁出發,北上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無力打破魏軍的圍攻,便向齊國求救。齊王準備派兵80000救趙,並讓田忌做主將,孫臏做軍師。

孫臏坐在軍車之中籌謀策劃。田忌采納孫臏的建議,把主力集結在預設陣地桂陵,即今河南省長垣西北,準備殲敵。

大約在農曆十一月間,龐涓回兵桂陵,遭到齊軍截擊,敗回大梁。圍魏救趙的成功經驗從此被我國曆代兵家所借鑒,在我國戰爭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

桂陵戰後的第十三年,魏國聯合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於是,齊國在韓魏兩軍久戰俱疲的時機,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韓,直取魏都大梁。

魏國得知齊軍攻魏救韓的消息後,立即撤去圍韓之軍回到大梁。魏國國君魏惠王決心集中主力迎擊齊軍,以報桂陵之戰失敗之仇,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軍,率領10萬軍隊主動迎擊齊軍,尋求決戰。

孫臏向田忌建議:利用三晉士兵向來彪悍驍勇,輕視齊國,認為齊軍膽小怯懦的心理,示之以弱,誘敵追擊,然後乘隙予以致命打擊。

孫臏還具體提出了誘敵的方法,就是在與魏軍接觸後就假裝敗退,退卻中第一天挖10萬個爐灶,第二天減少至50000個,第三天減少為30000個,讓魏軍誤認為齊軍每天有大量士兵逃亡,戰鬥力迅速減弱,以誘使魏軍追趕。

果然,龐涓見齊軍爐灶天天減少,得意忘形地說:“我原來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進入我國境內才3天,士兵就逃走過半了!”於是丟下步軍,隻率一部分輕裝精銳部隊,兼程追趕。

孫臏估計龐涓的行軍速度,天黑當可趕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旁多險阻,可埋伏兵馬。

他命令削去大樹的樹皮,在露出的白木頭上寫上:“龐涓死在此樹之下。”然後命令齊軍善射者10000人,手執強弩,埋伏在道路兩旁,約定說:“夜裏見到火光亮起來就萬箭齊發。”

龐涓果然夜晚來到大樹下,見白色木頭上寫了字,鑽火照看,還沒來得及讀完樹上的字,齊軍已萬箭齊發。魏軍大亂,彼此無法相顧。龐涓這才意識到中了孫臏的計策,已經智窮兵敗。

齊軍乘勝攻擊,全殲10萬魏軍,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孫臏也由於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而聞名天下。

馬陵之戰後,孫臏辭官歸隱,潛心軍事理論研究,終於寫成了流傳千古的軍事名著《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集古代兵法之大成,總結先人經驗,其中將“陣”係統完整地分為十種陣形,即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鉤形陣、玄襄陣、水陣、火陣。

另外還有用以射擊的雲陣,圍敵的贏渭陣,奇襲的闔燧陣等,種類不下20種。並從宏觀上論述用兵的基本規律,著重於對將領的要求和使用陣法的基本原則。

孫臏創造的八卦陣在後來三國時被諸葛亮靈活運用。他用石頭在四川奉節布設過八陣的方位,作為教練將士演習陣法之用,名為“八陣”。其特點是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勾連,曲折相對,內圓外方。

諸葛亮的八陣分別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命名,加上中軍共是9個大陣。中軍由16個小陣組成,周圍八陣則各以6個小陣組成,共計64個小陣。

八陣中,天、地、風、雲為“四正”,龍、虎、鳥、蛇為“四奇”。龍即青龍,虎即白虎,鳥即朱雀,蛇即螣蛇。另外,尚有“二十四陣”布於後方,以為機動之用。

八陣的排列,就像一幅周文王的“後天八卦圖”。其實這也是後來有人將八陣稱為“八陣圖”的原因所在。

戰國時期由孫臏創造的八陣,經過諸葛亮的靈活運用,成為我國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戰陣法,在實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旁注]

孫武 (約公元前535~?)。出自媯姓或姬姓,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兵聖。是春秋末年齊國人,我國古代著名軍事家,今日在山東省、江蘇省蘇州等地,尚有祀奉孫武的廟宇,多謂之兵聖廟。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13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

龐涓 (?~公元前342年),戰國時期魏國人。在魏國任大將。曾曾率領魏武卒橫行天下。公元前342年迎戰援救韓國的齊軍時,中了孫臏的增兵減灶之計而冒進,於馬陵遭到齊軍伏兵攻擊,龐涓兵敗自殺。

鬼穀子 據說其姓王名禪字詡,號鬼穀,民間稱為王禪老祖。我國曆史上戰國時代的顯赫人物,是“諸子百家”之一,縱橫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吒戰國時代的傑出弟子。另有孫臏與龐涓也為其弟子之說。

田忌 媯姓,字期,又叫期思,封於徐州,故又稱徐州子期。戰國初期齊國名將。曾在桂陵之戰中以“圍魏救趙”的兵法大勝。又在馬陵之戰中用“減灶之計”大勝魏軍。他還發明了以下馬對上馬,以上馬對中馬,以中馬對下馬的田忌賽馬法。

三晉 春秋時期的晉國被戰國的趙國、魏國、韓國三國所取代,史稱“三家分晉”。因此,在《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鑒》等書中,將趙、魏、韓三國合稱為三晉。三晉成為地理名詞,指趙、魏、韓三國故地。

周文王 姬姓名昌,季曆之子。商末周部落首領,商朝末年為西伯,故也稱“伯昌”。任用散宜生等能人,施行裕民政策,國力日盛,卻為紂所忌,囚之於羑裏,囚禁期間,寫下周易一書。後獻美女寶物及疏通朝臣始得獲釋。他擴充勢力,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麵。

[閱讀鏈接]

鬼穀子要考考他的學生孫臏和龐涓的智慧,就出了個題目:“你們兩個到院子裏去,然後想辦法把我從屋子裏叫到院子裏。”

龐涓用盡心思想辦法,老師就是紋絲不動,最後龐涓敗下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