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方”翰林 —— 顏楷
辛 亥 革顏楷(1877—1927) 字雍耆,四川成都雙流華陽人。1902年中舉,1904
命四川名人畫傳
年考中進士,入翰林院散館。曾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政法係,回國後人稱“開
方”翰林。1906年調廣西籌辦新政,創辦監獄學校。1911年任四川保路同誌會
幹事長,因請願被趙爾豐逮捕,釋放後任四川法政學校校長。1919年後鬻文為
生,安居清貧。
仕途順暢
顏楷祖籍山東曲阜。曾祖和祖父輩入川定居成都,顏楷出生時恰逢其曾祖
80整壽,給他取個小名“八十子”,以後取其諧音,就號“拔室”。他幼年好
學不倦,在華陽考上童生。16歲隨父在北京,考入清政府貴族學校——南學。
大學士翁同龢認為他太年輕,想親試他的才學,令他坐案旁做“陸士衡聯珠郭
子玄莊子序”的試題,顏楷很快做好呈上,翁同龢看後很賞識,稱讚他是“南
學雋士”。
當時朝廷內外,都在醞釀維新變法,顏楷對康有為、梁啟超的革新主張十分
讚同。戊戌政變發生時,他正在從南學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見街上秩序大亂,父
親的好友,蜀中前輩劉光第、楊銳二人,身穿朝衣(兩人都是京卿職位),大義凜
然,被捆縛就刑,死後屍體被拋棄在路上,無人敢收葬。他感到十分悲憤,不禁
號啕大哭,並出錢將劉光第,楊銳屍體收殮。人們對他這種義舉,都很欽佩。顏
父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驚恐,怕他惹禍,因為當時正在逮捕主張變法的維新人
士,於是立刻將顏楷送回成都。
顏楷曾隨祖父拜學於海內名儒王闓運先生門下,王闓運對他非常喜愛,因王
闓運自己功名不就,所以曾意味深長地說:“功名自功名,學問自學問,返樸還
淳,其在此子。”
顏楷以華陽(原屬成都)童生入學,後考中壬寅科(1902年)舉人,甲辰
年(1904年)考中進士,入翰林院散館。當時清政府屢受列強的侵略,被迫簽訂了
230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也想培養一批法學
人才,甲辰年本科錄取的進士多派赴日本留
學。顏楷得以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法
政。1908年學成回國,因考試成績優異,
加給侍講銜,就算是“開方”翰林了。
1909年,廣西巡撫張鳴岐奏請調顏楷
到廣西襄辦新政。顏楷即赴廣西創辦監獄學
校,很有成績。這時駱成驤在廣西任提學
辛
使,孝廉王芝祥任廣西按察使,三人意氣相
亥
投,往來密切,人稱為“三賢”。
革
駱成驤
命四川名人畫傳
毅然保路
1911年4月,顏楷回成都準備舉行續弦的婚禮,5月適值清政府宣布“鐵路
國有”的政策,緊接著郵傳部大臣盛宣懷簽訂四國借款合同,借外債築川漢鐵
路,四川人民為此展開了保路鬥爭。成都著名士紳伍肇齡、周鳳翔、邵明叔、
蒲殿俊、羅綸、張瀾及川漢鐵路公司總理曾培、董事局主席董事彭芬(即彭蘭
棻)等,因鐵路公司股東會需要有一位名望高,能夠和本省各方麵大員打交道
的人來負責主持。他們以顏楷生於閥閱世家,又是翰林院侍講,才三十來歲,
年輕有為,其父親與前川督(四川總督)錫良和現川督趙爾豐曾在河南候補同
僚,很有交情,故堅決請顏楷參加股東會議(當時凡是有田地的地主都是股
東),參加爭路的工作。顏楷認為“鐵路準歸商辦”是光緒皇帝批準定案的,
不能輕易變更。四川人保路,不僅是鐵路股東的利益,也是全川人民的利益,
自己是川人,不能坐視不管,就毅然接受了。顏楷最初的思想還局限在“文明
爭路”的範圍,態度比較溫和。隨著形勢的發展,清政府奪路還要奪款,激起
四川人民更大的憤慨。6月16日,召集在省(成都)股東及各團體開會,顏楷擔
任主席,當提到討論四國借款合同時,他親眼看見群眾情緒激烈的狀況。參加
開會的數千人莫不悲痛號哭,這感人的場麵更加觸發了他愛國、愛川的激情。6
月17日,宣布成立四川保路同誌會時,他抑製不住激動的心情,感到“見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