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時,北門已由胡孟輝等率領的民軍攻占。廣安府(今廣安)知州李藩隻得投
降,曾省齋等率軍占領了廣安。?
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11月21日,起義軍進入廣安城,在曾省齋等同盟會員的主持下,召開代表大
會,當日宣布成立“大漢蜀北軍政府”。各路民軍推舉曾省齋為軍政府都督,張
雅南為副都督。蜀北軍政府成為當時川東、川北率先推翻清政府統治建立的第一
個新政權機構。
225大漢蜀北軍政府的“重要職員皆為同盟會員”。因而新政權具有很濃厚的革
命色彩,它所采用的旗幟是十八星旗,“是根據共進會在東京成立時主張采用的
旗幟形式製定的”。新政權廢除了清政府的一切舊製度,改州為縣,發布告示,
安定社會,獎勵生產,以慰民望。同時,新政權大力擴充軍隊,募兵對象以會黨
為主。並對全部民軍進行整頓,製定餉項,發放軍服,統一編製。
為了光複川北其他州縣,討伐在成都為清政府效忠的反動清吏川督(四川總
督)趙爾豐,大漢蜀北軍政府成立不久,即將新募的武裝隊伍分兵三路出擊。一
路攻克嶽池、射洪、蓬溪等縣城;一路攻克渠縣、達縣、蓬安;一路攻克營山。
辛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先後攻占十餘座城鎮,對四川全省的獨立起了較大的推動
亥
作用。曾省齋則親率一路攻下嶽池,轉而圍攻南充。守城清兵早有防備,民軍猛
革
烈攻城而不下。都督曾省齋在舞鳳山前沿,帶隊衝鋒,不幸中彈受傷。其他人見
都督受傷,攻下蓬安的民軍南下援助又在中途受阻,於是決定撤兵。攻打順慶之
命四川名人畫傳
戰遂告結束。曾省齋受傷,赴渝就醫,於是由張雅南代理都督。不久,曾省齋自
請解職,從此之後,再也沒有返回廣安。
民國建立後,曾省齋目睹軍閥混戰,痛感革命尚未成功,鼓勵青年投身國民
革命,報考黃埔軍校,並贈送川費。抗日軍興,曾省齋應省政當局之邀,出任四
川省臨時參議會議員,後又任參議會議員、省黨部監察員,後又任常務監察。凡
遇征兵、納糧、派捐等事,無不悉心幹預,以不苛民為己任。
1949年底,成都臨近解放,國民黨在川的黨政要員,勸其走避台灣。曾省齋
以年老多病拒之。1952年舊病驟發,於成都斌升街34號寓所病故。?
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曾省齋家鄉四川筠連修建有曾省齋先生紀念碑,1988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
位。
吳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