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趨炎勢——菊2(1 / 3)

不趨炎勢——菊2

文人墨客賦予菊花深意

到了宋代,菊花寓含的深意更是被文人墨客所感悟,大家種菊、頌菊、畫菊,同時又賦予菊花更多的人文精神,使得菊花的寓意更加豐富而深刻了。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自幼就非常喜愛花朵,也許是受到家庭的影響,她常常手捧一本書,就能聞著花香,安靜地在自家花園消磨一整個下午。

不像其他家的貴族小姐,李清照從來不對脂粉和花哨的衣衫襦裙感興趣。她的目光總是集中在盛開的花朵、和暖的陽光與散發著淡淡墨香的書卷上。不僅如此,就連她隨手寫出的詩作,也時常透出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感。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從來都沒有看輕過自己的女兒,他曾從師於蘇軾,自然明白詩詞歌賦對一個人性情的影響會是多麼重要。別說女兒整天手不釋卷,就連他自己作為一個進士出身,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的官員,也是整天癡迷於收集藏書,並樂此不疲。

要是按一般的人家,當母親的恐怕要為丈夫的書卷氣和女兒的太過安靜而擔憂了,但李清照的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極有文學修養的她同樣愛書如命。這樣,一個學術氣氛濃鬱的家庭,造就了心明眼亮的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並非是不知玩樂的人,她和其他同齡人一樣,年幼的李清照雖有種大家閨秀的風範,但天性頑皮的她也會時不時出去玩樂,做幾件無傷大雅的小趣事。比如她偷偷地與閨中密友小酌一番,頭暈暈地帶著酒意睡去。這個懵懂少女所具有的小情趣直至她婚後也沒有改變過。

有一天,李清照又帶著淡淡的醉意從酣睡中醒來,微微的頭痛感驅使她走到窗前,她想要呼吸一些新鮮空氣。侍女悄然從屋外進來,輕手輕腳地開始收拾床鋪,在這個靜謐的早晨,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

推開雕著古錢紋的格子窗,一陣微風夾帶著涼氣撲麵而來,讓李清照不由得哆嗦了一下。瞬間,屋裏濃重的香氣也被衝淡了一些,剛剛還帶著倦意的李清照清醒了不少。

窗外的風景已經呈現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象,樹葉被染成金黃,悠然而溫柔地片片飄落。花園中不少嬌豔的花朵已經收斂起了自己的媚態,一股霧氣升騰在天空中,飛向濃密又陰沉的雲層。與此同時,曙光從天邊露出了一抹白色。

也許又要下秋雨了。李清照倚在窗邊,心裏惆悵地想。如今正是秋季,天氣漸涼,也不知遠在外地為官的丈夫趙明誠是否身體安康,著涼了沒有。

涼意漸濃,李清照從思緒中驚醒,她關上了窗戶。盡管經過了剛才的一陣秋風席卷,屋子裏卻仍然暖烘烘的,充斥著一股令人安心的香氣,幾乎要引人再次安睡過去。

雕著獸形的銅香爐裏,龍腦香已經漸漸燒完了。床鋪已經被侍女收拾好,輕紗籠罩之下,潔白的瓷枕閃著光芒。李清照抬手輕撫,果然,床鋪也已經有了淡淡的寒氣,秋風真是分外蕭瑟。

披上一件外衣,李清照踱步走到庭院之中。雖然酒桌已經被收拾停當,但零落滿地的菊花花瓣使她仍然能憶起昨夜的情形。也許自己早已不再是那個掛念海棠的無憂少女了,但醉後看花的樂趣仍然不減當年,飲酒賞菊,更是如此。

撿起一片菊花的花瓣,李清照將它放在手心裏輕輕撫摸。金黃燦爛的花瓣像是經過熨燙卷曲起來的黃金薄片,又像一匹觸感略微粗糙的金色絲綢。

往年的時候,李清照都是自己和丈夫趙明誠兩個人一起賞菊的。此時,她輕輕歎了口氣,將手心裏揉捏的花瓣飄落到地上。然後,她看著灑落一地花瓣的殘菊,瞬間動了惻隱之心,想將花瓣細細地拾起來,讓它不再這麼孤單落寞,補償自己剛才丟棄花瓣的粗魯之舉。

瞬間,李清照又改變了主意。有什麼用呢?就算拾起這一整朵的零落花瓣,這卷曲的可愛的小小黃金片也是長不回花心上的啊!畢竟是秋天嘛!瀟索和凋落是免不了的,就像夫妻之間不可避免的分離一樣。

李清照在晨色中駐足許久,然後突然從思緒中驚醒過來。本來是賞菊散心來的,怎麼又把自己搞成個怨婦似的了。她在心裏嘲笑著自己的癡相,回房找出文房四寶。

本來,在李清照提筆的前一瞬間,她還不知道自己要寫什麼。但當筆尖的墨水化開到宣紙上時,她發現,她要寫的東西已經如行雲流水一般躍然紙上了: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清晨的薄霧席卷濃雲,直至白晝露出一絲光亮。眼看又要過重陽節了,難怪天氣轉涼,才開窗一小會工夫,屋內的香氣已經要散盡,連床鋪都有寒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