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監 東漢時期的159年始置。屬太常寺管轄,典司圖籍,後來這個職位被取消,到了魏文帝時又回複,負責掌管世文圖籍,初屬少府。西晉初時秘書監並入中書。後來獨立設置,並統著作局,掌三閣圖書。元、明兩代不設,從此廢立。
[閱讀鏈接]
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整個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當時,5匹生絹也換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齊桓公對此十分憂慮,對管仲說:“我喜歡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貴,整個都城的百姓喜歡穿紫色衣服的風氣不消失,我該怎麼辦呢?”管仲說:“您想製止這種情況,為什麼不試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對身邊的侍從說:‘我非常厭惡紫色衣服的氣味。’” 這時,侍從中如果有穿紫衣來進見的人,桓公就說:“稍微退後點,我厭惡紫色衣服的氣味。”
從這天開始,再沒有侍衛近臣穿紫色衣服了;第二天,城中也沒有人穿紫色衣服;第三天,國境之內沒有人再穿紫色衣服。
象征美好的各式圖案
吉祥物和吉祥圖案可以說是吉祥觀念的具體表現,為了表達對幸福、歡樂喜慶的向往,人們便把事物固有的屬性予以加工,或加上藝術的象征意義。例如把某個事物附會神話傳說或取其名稱的諧音,並視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慶的征兆繪成圖像。
我國象征美好的各式圖案組合有很多,下麵這些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
龍鳳呈祥:龍鳳是祥瑞的象征。由於龍占主導,大家都成為龍的傳人。以後又發展成龍象征男性、鳳象征女性。因此“龍鳳呈樣”也多用於夫妻喜慶之日。
二龍戲珠:兩龍頭相對,共頜一珠。民間傳說龍珠可避水火,圖案祈求辟邪消災。
三星高照:由傳說中的福、祿、壽三星組成,專管人間幸福、祿位、年壽,象征富有、升官、長壽。
流雲百福:雲紋形似如意,綿綿不斷。“蝙蝠”諧音“遍福”,有幸福綿延無邊之意。
必定如意:毛筆、銀錠、如意。“筆、錠”諧音“必定”。如意是由老人搔背的“不求人”演化而來。
年年有餘:畫麵上是兩條鯰魚。“鯰”諧音“年”,“魚”諧“餘”。是溫飽小康生活的象征。
群仙祝壽:傳說農曆三月三日為王母娘娘生日,各路神仙前來祝壽。有喜慶吉祥之意。由於人物眾多,多為較大型雕件。
福從天降:畫麵上一胖娃伸手抓一隻飛的蝙蝠。寓意天降幸福。
龜鶴齊齡:龜,或者龜龍加仙鶴。龜享萬年、鶴壽千歲,寓同享高壽之意。
鬆鶴延年:鬆象征氣節清高、長壽,鶴象征長壽。
福祿壽喜:由蝙蝠、鹿、桃、喜字組成。“鹿”諧音“祿”,桃象征長壽。
鶴鹿同春:鶴長壽,梅花鹿充滿活力,鬆樹永葆青春。有富貴長壽之意。
五福捧壽:5隻蝙蝠圍著一隻桃子。“五福”是福、祿、壽、喜、財。
多福多壽;由數枚仙桃、數隻蝙蝠組成。
福壽雙全:由一隻蝙蝠、一隻仙桃,兩隻金錢組成。“雙錢”諧音“雙全”,也表示祿位。象征福、祿、壽。
福壽三多:由蝙蝠、壽桃、石榴組成。有多福、多壽、多子之意。
福在眼前:由蝙蝠、古錢組成。“錢”諧音“前”,古錢方孔有眼。
福至心靈:由蝙蝠、壽桃、靈芝組成。桃形如心,靈芝借“靈”字,寓意為得到幸福後更聰明。
麻姑獻壽:是仙女麻姑手捧蟠桃形象。麻姑為仙人王方平之妹,妙齡美豔有仙術。曾有麻姑獻壽,為西王母祝壽。象征長壽、永葆青春。
長命百歲:雄雞伸頊長鳴,寓意諧音長命;雞旁有許多禾穗,寓意百歲。
長命富貴:畫麵是雄雞在牡丹花旁長鳴。牡丹為花王,象征富貴。
流傳百子:由石榴或葡萄組成。二者皆多子,多子即有福,寓意子孫萬代。
連生貴子:由小孩,荷葉、荷花或蓮子組成。“蓮”諧音“連”,蓮蓬多子。示人丁興旺。
麒麟送子:由麒麟和小孩組成。麒麟為傳說中祥獸,常為新婚夫妻或人丁不旺家庭送去兒子。
鴛鴦戲水:由鴛鴦、荷葉組成,有時還有鯉魚。鴛鴦是一種水鳥,常成對出入;“荷”諧音“和”,有和睦之意;鯉魚,寓意魚水之歡。象征夫妻和美。
雙鯉鬧蓮:畫麵是兩隻鯉魚、蓮藕、蓮蓬。藕寓意偶合,蓮蓬寓意多子,象征夫妻偶合,多生貴子。
和合二仙:傳說中的二位神仙,主持夫妻和合。和仙手持荷葉、荷花、蓮蓬一類,腳踩鯉魚;合仙手持一隻半開的寶盒,盒中飛出一對蝙蝠。
劉海戲蟾:劉海是五代時人,仕燕王劉守光為相,平時好談性命,欽崇黃老。後遇鍾離權,大悟辭官,由呂洞賓度為神仙。 金蟾僅3條腿,是劉海的寵物。原意為錢為身外之物,無憂無慮,後演化為撒錢不息的財神。
平安如意:由瓶、鵪鶉、如意組成。“瓶”諧音“平”,“鵪”音同“安”。寓意平平安安,萬事如意。
喜報三元:由喜鵲2隻、桂圓或元寶3件組成。古科舉會考,鄉、省、殿第一名皆中。
四海升平:4個小孩共抬一瓶。“孩”諧音“海”,“瓶”音平,抬則有“升”的意思。
馬上封侯:一匹馬上有一蜂一猴。有時省略蜂。“猴”音“侯”。寓意飛黃騰達之意。
太師少師:由大小獅子各一組成。太師是位極人臣的高官。“獅”音“師”。象征祖祖輩輩高官不斷。
平升三級:畫麵是瓶上插3支戟。“戟”音“級”,表示官運亨通。
除了上述這些外,還有一路平安、一帆風順、歲歲平安、事事如意、諸事遂心、節節高升、萬壽長春、竹報平安、五穀豐登等。
最典型的吉祥圖案還有祥雲。“祥雲”的文化概念在我國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雲本身和天空一起出現,代表了“淵源共生”和“和諧共融”。
從商周時期開始,逐漸在楚地形成了以雲紋特別是動物和雲紋結合的變體雲紋為主的裝飾風格。這股風氣到秦漢時已是流傳全國,達到了極盛。
雲氣神奇美妙,發人遐想,其自然形態的變幻有超凡的魅力,雲天相隔,令人寄思無限。所以,在古人看來,祥雲是吉祥和高升的象征,是聖天的造物。
[旁注]
龍珠 珍貴的寶珠。傳說得自龍頷下或龍口中,故名。也稱夜明珠。龍戲珠的形象是佛教東傳以後才出現的,在唐宋以前對稱的雙龍之間夾持的往往是玉璧或者錢幣圖案。我國唐宋以後,龍戲珠的出現,當與佛教有著淵源關係。
麻姑 道教神話人物。據《神仙傳》記載,其為女性,修道於牟州東南姑餘山,年十八九,貌美,自謂“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故古時以麻姑喻高壽。又流傳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於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祝壽的故事。
蟠桃 我國神話中西王母種植的仙桃。傳說蟠桃有3種,其中3000年一熟的,人吃了成仙得道。6000年一熟的,人吃了長生不老。紫紋細核,9000年一熟的,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鍾離權 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後列為北宗第二祖。也是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少工文學,尤喜草聖,身長八尺,官至大將軍,後來隱於晉州羊角山而得道。鍾離權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意為“天下第一閑散漢子”。他的神仙傳說起於五代和北宋時期。
太師 也叫太傅或太保,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也有的時候,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其實並未給太子講過課。
雲紋 是我國豐富多彩的裝飾紋樣中典型的一種,被廣泛裝飾在我國古代的建築、雕刻、服飾、器具及各種工藝品上。其形態多樣,有十分抽象規則的幾何圖形,也有生動形象的自然圖形。雲和雨決定收成,使古人對雲產生崇拜和敬畏之情,故雕飾雲紋以祈盼豐收。
[閱讀鏈接]
據說,“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一年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於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恭親王十分惱火。這是,大管家跪在地上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了,乃吉慶之兆。”恭親王聽罷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丁。
事後,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並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念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