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封神榜各歸其位 韓知白逍遙江湖(1 / 1)

禮部擇了黃道吉日,趙彥祉加冕,定年號為興國,是年便是興國元年,並大封群臣。孟項任職丞相,加封鄭郡王,成為齊國建國以來第一位異性王。張秉坤為禦史大夫,監督百官,加封秦國公。

沈譽以身殉國,諡號忠武,配饗太廟。沈遂和張陵抗擊北秦有功,沈遂調任甘州,任職甘州大將軍,全麵負責對西成軍務,張陵繼任燕州大將軍。

蕭慎護衛京城,功績卓越,依舊掌管禁軍。孟四維以護送使的身份前往恒州,迎接梁太後和王令儀等人的遺骨回京,另行安葬。

孟蓁因為與皇帝平輩,按規矩隻能以皇嫂身份接受供養,將來以皇後禮下葬。不過趙彥祉念及她支持自己登基,又以弱女子之身,保住了南方之地,不受戰亂侵擾,甚至以身犯險,進入京城與偽朝廷周旋,功勳卓著,因此力排眾議,加封她為聖天昭孝皇太後,百年之後,與成宗合葬。

至於陵墓裏那具被安葬的骸骨,早就沒有人再提起了。

而韓謂,他既與趙彥祉又師徒之情,又一手扶持趙彥祉登基,還帶領軍隊收複失地,回到京城,可謂光複齊國第一功臣。不過趙彥祉的冊封詔書沒下來,韓謂便留下了一封辭別信,掛印而去了。

趙彥祉心下明白,韓謂功高蓋主,他這是要避嫌,怕未央宮之事在本朝發生,傷損了自己性命和皇帝的英名。何況一路上發生的那些嫌隙事,他自己也心有餘悸,因此韓謂自行退出朝廷,倒未嚐不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於是趙彥祉向各州縣傳下旨意,韓謂所到之處,各州縣以國公之禮待之。

韓謂帶著楊初雲離開京城,一路信馬由韁,不知不覺竟然到了白水庵。楊初雲笑道:“想當日在這裏遇到皇太後,還許可了願心,希望你一切平安。如今事情已了,你陪我去還願吧。”

白水庵裏麵一片蕭條,早已經不複昨日的盛況。幾個沒精打采的小尼姑正坐在院子裏,見有人進來,連忙打起精神迎了過來,將他們領進庵堂裏。

楊初雲正在看到正有一個熟麵孔在裏麵打坐念經,不由上前問道:“瑩瑩?竟然是你!”

那人停了手裏的木魚,睜開眼來,雙手合十,低聲說道:“竟是故人,貧尼如今法號妙空。”

楊初雲連忙回了禮,又說道:“好教師太知道,那朱承啟自己****而亡了。”

錢瑩瑩道:“前塵舊事,已如前世。他是生是死,貧尼早已經不放在心上。不過倒是有一件事說與你知道,仙兒在被逐出了施府之後,孤苦無依,回到了這裏。後來因為傷心難過,身子一直沒有養好,最後難產,母子雙亡。”

楊初雲一陣唏噓,將周梅雪的死訊說了出來。

錢瑩瑩歎息道:“我們姐妹幾人,還是你最有造化。”

參拜完畢,楊初雲和韓謂辭別了錢瑩瑩,繼續上路。

後來,白水庵因為是紫薇夫人真身降臨之地,香火逐漸旺盛起來。錢瑩瑩便在這清燈古佛的陪伴下,了此一生。

韓謂和楊初雲又到了甘州探望沈遂,卻意外得知綠橙已經作為和親公主嫁給了西成皇帝。

韓謂心裏有一絲酸澀,揮揮手將青春年少的最後一點回憶,放逐在風裏。

楊初雲倒是歡喜,打趣道:“以後去西成,你也有老熟人了。”

之後二人去到燕州的路上,意外碰到了巧兒和兮兒。這二人背主而逃,意外相遇,知道中原地方再大,也難有她們的容身之地,因此想結伴回到北秦去。誰知道路上遇到黑店,所有錢財被搶劫了去,二人百般無奈,便仗著自己會些拳腳功夫,竟然去搶劫府庫銀兩,還傷了多名衙役。幾次之後,終於官府被抓住,判了斬刑。

韓謂和楊初雲正好看到了二人的行刑過程,感歎道:“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探望過張陵,二人又回家去看過韓夫人和張琛啊,從此浪跡天涯,逍遙江湖。

趙彥祉即位後勵精圖治,齊國政局很快穩定下來,國力日益恢複,又逐漸強盛起來。

而北秦經此一役,實力大減,一時間也無法再對抗齊國。獨孤世羅明白了這一點,便主動派人請和,齊秦雙方簽訂盟約,約定雙方為叔侄之邦,北秦向齊國稱侄,齊國則給予北秦一定的歲幣,雙方世代友好。

若幹年後,《齊史》記載,文宗趙彥祉中興齊國,功績堪比本朝太宗皇帝。

至於韓謂,他的名字也許卻在民間留下了無盡的傳說。

轉眼千載歲月,誰記當年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