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林願想起了默娘臨行時的吩咐,就將藏在身上的那捆筷子拿出來,拆封散開,撒向海中。忽然,一眨眼功夫,隻見海麵上浮起了無數根大杉木。有不少掉在海裏的漁民抓住了杉木,都得救了。
說時遲,那時快。林願剛把筷子撒到海裏,自己的漁船也被打翻了。父子三人都掉進了海裏,狂風惡浪很快就把他們卷走了。林願年老體弱,有些支持不住,幸好洪毅與秀香在左右保護著他。突然,一個巨浪打來,三人被打散了。父子三人各自在風浪中掙紮著,時刻都有沉下去的危險。
說也奇怪。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候,對麵飄來了一個小木排,上麵站著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子,正是“愛管閑事”的默娘。她頂著大風大浪向他們駛來。隻見她縱身跳進大海,左手提著阿爸林願的頭發,右手拉著阿姐秀香的頭發,嘴裏銜著阿兄洪毅的頭發,雙腳踩水往木排上拉。
與此同時,在家中,默娘的母親王氏看默娘伏在織布機上,一手持梭,一手拉線,腳踩機軸,雙目緊閉,牙關緊咬,神色緊張,汗流滿臉,好像在搏鬥似的,又怕失去什麼東西的樣子。王氏疑惑她在做什麼惡夢,喊她不應,就輕輕地拍了一下。
“哎呀!”默娘驚叫一聲。她把雙手趕快收攏,醒過來對母親說:“阿爸、阿姐救上來了,阿兄無法救了!”
說完,就嗚嗚地哭了。原來默娘伏在織布機上,手舞足蹈,是在搶救阿爸和阿姐,她被母親拍了一下,驚叫一聲,嘴一張開阿兄就掉下了海。母親看默娘痛哭不已,就大聲罵道:“你這丫頭,盡說不吉利的話!等你爸回來,再和你算帳!”
過了不久,林願和秀香回來了。他們兩人邊走邊哭,王氏見林洪毅沒有回來,心裏就明白了,即時昏倒在地。默娘的兄長在東海不幸遇難,她哀痛之極,決定立即出海尋找其兄屍體。
由於台風正急,波濤連天,眾鄉親未敢下船出海,並認為大海茫茫,台風又大,此舉必難如願。但因默娘覓兄心切,去意已決,眾鄉親知道難以阻留,又為她孝悌之心所感動,隻好讓其出海,並相隨助之。
由於默娘身有法力,知其兄之屍首所在,又熟知水性,駕舟穿行波山浪穀,勇往直前。船至大海,忽見大批水族聚而迎之,情景異常,眾鄉親大驚失色。默娘示意,水族退下,果見水色複清,其兄之屍即浮出水麵,原來眾水族乃為護屍而來。
自此之後,湄洲漁民皆視默娘為神女。
[旁注]
善財 民間又稱善財童子,和龍女一起,為觀世音菩薩的脅持,華嚴經中記載:善財為文殊菩薩曾住過的福城中長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時,家中自然湧現許多珍奇財寶,因而取名為善財。
王母娘娘 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女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昆侖仙島,王母有瑤池蟠桃園,園裏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聖母和西王母。
巡檢 官名,巡檢使的簡稱,開始於五代。宋時在沿邊、沿江、沿海都設置有巡檢一職,主要負責訓練甲兵和巡邏州邑。在沿海主要負責保護漁民出海時的安全,並要隨漁船一起出海。
農曆 又稱夏曆、陰曆、漢曆、舊曆、老曆,是我國傳統曆法之一。這種曆法以太陽曆安排了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故稱農曆。農曆是中國目前與公曆並行使用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
觀音菩薩 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度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隻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又稱觀世音。
穩婆 舊時民間給產婦接生為業的人。因曆史時期和南北地域及民族文化的不同,有“隱婆”、“產婆”、“收生婆”、“接生婆”及“老娘婆”等多種稱呼,屬江湖“三姑六婆”之列。
私塾 我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於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教育機構。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並以儒家思想為中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道士 我國道教的神職人員。中男性的道士稱為“乾道”,也稱羽士、黃冠等,尊稱為道長。女性曰“坤道”,別稱女冠。他們依教奉行,履行入教的禮儀,接受各種戒律,過那種被世俗之人視為清苦寂寞而實際上高標清逸的宗教生活。因此,道士也作為博大精深道教文化的主要傳播者和形象代言人。
道符 又稱神符或天符。通常用竹板或金屬製成,上麵刻著文字,剖分為兩半,是法力的象征,具有絕對服從的意義。道教認為,神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可以頒布道符賜予某人,得到道符的人便有權利召劾鬼神和鎮壓精怪。因此,佩帶道符的法師具有崇高不可抗拒的法力。
仙班 指居於天上仙人的行列,也是仙人的統稱。在道教文化中,認為任何生靈都可以通過修煉成仙,方士們將其稱之為“位列仙班”。
梭 織布時往返牽引橫線的工具,兩頭尖,中間粗,棗核形。傳統織花布,一種顏色一枚梭,往返穿梭,不斷變換,正所謂“一經複一絲,成寸遂成匹”。故土布又稱梭布。
[閱讀鏈接]
關於默娘焚屋救人的事跡,還有一種說法。傳說有一回,默娘一連十幾天,日夜為商人和漁民們引航,實在困倦極了,在桌上沉沉入睡了。半夜時,默娘依稀聽到風聲、濤聲,被驚醒來後,還隱隱聽到呼救聲。她知道那一定是船隊被風暴困住,迷失航向了。情急之下默娘大聲喊叫:“父母兄姐,快跑出門外去呀!”
家人跑出門外後,隻見默娘一揮手,房屋頓時燃起了熊熊大火。湄洲島上的衝天火光照得很遠很遠,被困在海麵的船隊也見到了,他們根據火光,辨清了湄洲灣秀嶼港的方向,於是,拚盡全力,把船隊開進秀嶼港,終於化險為夷。
上岸後才知道,原來這是一支羅馬國的商務船隊,他們在黑夜裏遇上了風浪。羅馬的商人對默娘感激不已,要為默娘重修房屋。默娘謝絕,後來全島的鄉親們都趕來了,不過幾個時辰,一座新樓立在眼前了。默娘焚屋引航的事傳開後,海內外的商人都說:“興化的特產誠然寶貴,但興化人的情深意厚更加可貴!”
於是,來興化做生意的商人更多了。
默娘治病救人造福鄉裏
默娘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誌不嫁,父母也順從她的意願。默娘專心致誌地做著拯救海難的事情,沒有海難的時候就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她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有一天,默娘巡遊到一個小島嶼,看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婆,手裏拿著一株野菜,在礁石之間東瞧西望,好像在尋找什麼東西,就上前問她:“老嬸媽,你在這裏找什麼呢?”
“嗨!我要找這種藥材。”老太婆舉起手中的一株野菜說道。老太婆又伸直了一下腰繼續說:“可是我找了半天,找遍了全島,好不容易才找到這麼一株。”
“你是哪裏人?找這種藥材做什麼?”默娘問。
老太婆又歎了一聲,苦著臉說:“我是湄洲人。前幾天,我家一個七歲的孫子,突然間雙目失明,什麼都看不見。請郎中看,說是罕見的怪病,無藥可治。我孫子從小無阿爸,也無阿公,他們去討海,都沒了。現在隻留下這一條命根子,有眼無珠,可憐極了。”
默娘又問:“你為何不去求醫呢?”
老太婆說:“我家道貧寒,寸步難行,隻好去求土地公保佑。昨夜土地公托夢,說要到這個無名小島來找一種常年開花結果的紫金菜,回去煎水喝,就能治好。”
“你不是找到了一株嗎?”默娘再問。
老太婆憂心忡忡地說:“全島隻有這麼一株,我拔回去了,紫金菜就絕種了,以後有人要用可就沒了。”
“那你打算怎麼辦呢?”默娘有意試探她。
“我想找一塊好地方,把這菜籽種下,好讓它傳子傳孫。”老太婆答道。
“老嬸媽,你心地真好。我來幫你!”然後,默娘向老太婆要過紫金菜一看,上麵果然結了好幾莢菜籽。她將菜莢都采下來,用手揉了揉,隻見一顆顆金黃的菜籽,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非常好看。
默娘把菜籽放在手心,雙手一合,向東西南北方拜了幾拜,口裏念念有詞,再搖了幾下,然後用嘴輕輕一吹,菜籽就都飛走了,自動播種在地上。說也奇怪,一眨眼工夫,菜籽就生根發芽,破土而出,很快布滿了整個小島嶼。
老太婆看小島嶼突然變了樣,到處都長滿了紫金菜,定神細看,有的開花,有的結果,感到非常新奇。她料定眼前的這位姑娘不是凡人,就問她:“借問仙姑從何而來?姓啥名啥?”
默娘答道:“我姓林名默,家住新安裏。老嬸媽,你快采藥回去,為孫子治病要緊!”
“哦,原來是神姑默娘。多謝你種藥救人!”老太婆跪下叩頭便拜,默娘急忙扶起。
“老嬸媽,紫金菜天生地養,還謝什麼?你快采藥回去吧!”
默娘轉身下了海灘,又駕小舟巡遊去了。老太婆采了幾株紫金菜,自己劃小舢板回去了。
老太婆一到家裏,就趕快把紫金菜拿去煎水。小孫子喝了一次紫金菜湯,能辨認出家裏的親人;喝了二次菜湯,能看見地上爬行的螞蟻;喝了三次菜湯,能看見海上航行的船隻。
不但如此,小孫子還變得聰明伶俐起來,鄉親們無不稱奇,大家都去問老太婆:“你從哪裏弄回來的靈丹妙藥,把孫子的眼睛治好了?”
老太婆把事情的詳細經過說給大家聽,鄉親們都說:“這是神姑賜藥給你孫子治病。”
於是,他們也都紛紛搭船到菜嶼去看神奇的紫金菜。後來,湄洲島的漁民百姓到菜嶼采了紫金菜,都說它是“仙葩神卉,能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