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的境界——清正廉潔2
於成龍享譽清官第一
清代康熙皇帝自即位以來,勵精圖治,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除了軍事和經濟措施外,廉政建設也是他穩定和鞏固政權的重要一環。對於像於成龍這樣的清官自然大加褒獎。
於成龍,居官20多年,以其政績和廉潔聲蜚朝野,康熙皇帝褒獎他“清官第一”。於成龍自幼過著耕讀生活,受到較正規的儒家教育。他在1639年曾經參加過鄉試並中副榜貢生,但因為父親年邁需要照顧而沒有出去做官。
1661年,年已44歲的於成龍,接受清代朝廷的委任,到遙遠的邊荒之地廣西羅城為縣令。當時的羅城,由於長年戰亂,環境和條件極差。於成龍上任前,親朋好友都來相勸,讓他不要到那“蠻煙瘴雨”之地去吃苦。
於成龍不為所動,變賣了部分家產,湊足路費百兩,懷著“此行絕不以溫飽為誌,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負,毅然登程。於成龍來到廣西羅城後發現,縣衙院內荒草叢生,中堂僅有3間草房,內宅的茅屋內沒有牆壁,破陋不堪,有時大白天竟有野獸出沒。
於成龍麵對這些困難,沒有退卻,他用石塊壘起“案幾”,在堂前支鍋做飯,夜裏睡覺頭枕刀槍。用茅草搭建官署房屋,用棘條樹枝編屋門。室內設置也非常儉樸,桌子是用泥土堆的,床上鋪的是幾捆幹草,而且辦公、生活全在這一間茅草屋內。
在整治邊荒的過程中,為了節省開銷,於成龍出外考察時從不坐轎子,而是頭戴鬥笠,腳穿草鞋,有時冒著酷暑,有時踏著泥濘的道路,到鄉間巡視。
為改變羅城麵貌,於成龍努力招撫流亡,發展農業生產。他經常到田間察看,並與農夫農婦親切攀談,宣傳力耕的道理,並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誘導、鼓勵人們發展生產。
百姓們見於成龍實心任事,卻如此清苦,心中十分不忍。
一次,百姓見於成龍身體不好,就湊了些錢送去,他們跪在地上懇求於成龍收下:“我們知道您辛苦,請收下這點鹽米錢吧!”
於成龍說:“我一個人在這裏,要錢幹什麼?你們拿回去奉養父母,也就等於給我了。”
百姓們隻好將錢拿回。
有一次,於成龍的大兒子從家鄉來看他,他很高興。可是在兒子臨走時,他既沒給錢,也沒有給他帶什麼特產。當時廚房中正有一隻鹹鴨子,於成龍覺得這已經很豐厚了,於是就割了半隻給了兒子。
百姓得知此情,感動得流下了熱淚。有人編了這樣一句民謠:
於公豆腐量太狹,
公子臨行割半鴨。
於成龍在羅城奮鬥幾年後,使羅城縣麵貌大為改觀,百姓日富。
1667年,於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羅城百姓聽到於成龍離去的消息,呼號:“大人離去,我們沒有主心骨了!”赴任之日,百姓們依依不舍,送至三四百裏。
於成龍一到合州,首先免除官員的隨從之費,自己僅有一匹病馬,以家仆自隨。當時的合州,地方官員以土產饋贈上司幾乎成了風氣。
一次,知府下帖,讓合州送魚。於成龍不但不送魚,反而向上呈文,備陳合州百姓困苦之狀。知府自知理虧,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裁革了10餘件對合州不合理的攤派。
1678年,於成龍因政績顯著,升福建按察使。赴閩之前他特意囑咐手下人買了200斤蘿卜放在船上。他的一位屬下聽到後十分奇怪,問道:“大人為何買這麼多蘿卜?蘿卜又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
於成龍解釋說:“我們這一去,路上要走好幾天水路,蘿卜便宜,可當菜吃,不是水和菜都有了嗎?”
屬下聽後,感慨地對別人說:“於大人太節儉了。要是為官的都能像於大人那樣,很多事就好辦了。”
於成龍船載蘿卜上任,是對“一任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千裏為官隻為財”的顛覆,成為後世從政為官者的一麵鏡子。
於成龍到福建上任後,仍以清苦自勵,不改初衷。過了一段時間,人們發現官署後院的槐樹葉子一天比一天少。開始人們沒有在意。後來,人們發現於成龍的仆人每日去摘樹葉,便好奇地向他詢問。
這位仆人說:“於大人非常喜歡喝茶,隻是苦於當時茶價昂貴,不舍得花太多的錢去買茶葉,就想了這個主意。”
同僚們知道了這事後,有的笑於成龍“太會過”,也有人說他是“小氣鬼”。可於成龍聽到這些後,卻認真地說:“現在百姓生活相當艱苦,我們這些當官的,還真得學著‘會過’,學著‘小氣’些!”
在當時,外國商人前來福建做貿易,有的人經常給當地官府送禮。對此,於成龍一概謝絕,真正做到了兩袖清風,一塵不染。
由於於成龍的清廉名揚天下,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褒獎,1682年,提升他為兩江總督。
這個消息傳出後,兩江總督所管轄的大小官吏們便為迎接新總督忙開了。他們有的借機廣收本地名產、特產,想等新官上任先奉上豐厚的見麵禮,以此來博得新上司的好感;有的則忙著為新總督挑選豪華的府邸,想以此使自己和新總督的關係更親近。
就在這些官吏們準備在新總督麵前討好爭寵的時候,一天,突然有人報告:新任總督於成龍已經到了總督府。
原來,在赴任之前,於成龍先請假回家葬母,然後雇了一輛驢車,與幼子同行,各懷錢數十文,沿途住小店不入公館,悄無聲息地到達江寧任所。於成龍做官從不帶家屬隨任,這時因年已65歲,而且身體多病,才帶小兒子在身邊侍奉。
新任總督一路沒有前呼後擁的儀仗,也沒有隨從,隻帶著兒子,雇了一輛小毛驢車就上任。這一切,使那些整日花天酒地的貪官汙吏們大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