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的小學音樂審美教育
素質教育
作者:吳曉春
【摘要】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與創造美,塑造美的心靈、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這就需要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為培養造就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具有高尚審美情趣的高素質人才而奮鬥。
【關鍵詞】小學音樂 審美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音樂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原來的唱歌型和知識型轉向審美型。我們每個小學音樂教師都要在每堂音樂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使每一個小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審美觀點、審美情操和審美能力,在愉快地享受美妙音樂的同時陶冶心靈與塑造人格。本文主要探討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一、創設優美情境,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妙
美妙音樂的情境是使學生審美感受的基礎, 根據音樂審美教育的目標,按照小學音樂教學的審美規律,再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地創設優美的音樂審美情境,是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獲得成功的保證。音樂的教學過程也是師生共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美妙的音樂情境中觸景生情,可以獲得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小學音樂教學時美妙音樂教學情境的創設, 能夠喚起小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是培養小學生的審美心境的需要, 學生在進入優美的音樂環境,麵對音樂優美的審美對象,耳聞目睹都優美的音樂氛圍,會有一種全新的感受和澎湃的激情,也就會集中全部的注意力。美妙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中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對於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創設美妙的教學情境,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作用。優美的情境用於一堂音樂課的開始和結尾,可以創設愉悅美妙的審美環境,喚起學生的審美注意,激發學生的審美渴望;在教學過程中用於連接各個教學環節,可以起到承上啟下自然過度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優美的情境,就會使得課程中的審美要素更加豐富多彩,產生更好的審美效應。
二、巧設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到審美活動中去
精巧的教學設計是一堂出色音樂的前提保障,巧妙的構思、誘人的導入、精彩的輔墊、遊戲性的變化,精心設計的組織教學可以喚起學生的審美感知。音樂遊戲教在學小學音樂課中非常迎合孩子們的口味,小學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思想單純,他們相互之間團結友愛、願意合作、 齊心協力,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遊戲中實行音樂的審美教育。在音樂遊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老師精心組織、積極引導,鞏固學生在遊戲中建立起來的審美體驗,並且使得這種審美體驗逐漸發展成為他們自身的性情和高尚的情操。愉悅的音樂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這樣使得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改變那種“要他唱”為“他要唱”,變“苦學”為“樂學”,真正體現“樂”(音樂)即是樂(快樂)的至理。對兒童來說任何有趣的事物都極大的吸引著他們的意向,這也是由兒童的心理特征所決定的,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地創設適應他們年齡特點的歡快的教學情境,運用各種各樣趣味性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吸引兒童,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情不自禁地參與到音樂學習和音樂審美活動中去。